第37節 大元立國

建安十五年五月下旬(公元210年),曹操篡位的消息傳至建業!

最先接到情報的魯肅、賈詡和田豐彈冠相慶!“敲山震虎”之計大獲成功!借曹操之手廢掉了漢天子!

不過在欣喜之餘,賈詡私下對魯肅道:“我等乃大漢臣民,如今曹操廢了漢天子,我們可沒有了效忠對象!子敬可有打算?”

魯肅自然明白他說些什麼!遂說道:“當然是請主公稱帝了!”

於是兩人去見張昭,張昭就請來六部尚書,說了曹操篡位之事,道:“如今漢天子已不在位,我們江南以前是效忠於大漢朝的,現在大漢朝已不在了,我們當然不可能效忠曹操!本官以爲,主公無論文治武功,雖三皇五帝、秦皇漢武,也不及主公也!就請主公即皇帝位,諸公以爲如何?”

大家紛紛稱是,這可真是姣婆遇著脂粉客,一拍即合!

工部尚書張正常滿臉喜色地道:“我們工部,一直在勘探礦產,正好,荊州報來,常寧水口山出了金、鐵;交州報來,在‘海南島’發現了露天大鐵礦!揚州報來,‘臺灣島’發現了金礦!此乃上天給予我們的最好瑞祥!”

戶部尚書丘八也欣喜地道:“我們揚荊交三州,現在總共有人口二千萬!一來在開戰後自北方輸入不少人口(說來好聽,還不是搶來的)!二來隨着開發,各地不少土著加入了我們!三來是出現了主公所說的‘嬰兒潮’(江東出現了三次嬰兒潮,一次是在亦奇爲山越王,應用了基因稻種後,糧食產量大增後,李亦奇要大家多生多育,結果山越人口暴漲!二次是亦奇爲江東之主,人口政策更是讓很多婦女都成了母豬!身體走形,這也是爲什麼江南繁榮娼盛的原因之一!三次是在魏元開戰後,人口再次增多!主要是因爲打仗怕死,所以軍人和青壯拼命留種!)!轄區內人口大增!人口年增長率達5%以上!另外,自開戰後,雖然支出增加,但收稅也在增加!特別是這次新野之戰,股市更是長紅,一些軍工企業,股價跳空高開,放巨量封住漲停!我們已經進入了人口、財政的黃金時期!曹操當得皇帝,我們主公爲什麼不能當得皇帝!”

於是勸進,張昭和六部尚書一齊聯名上表,言漢朝已無,主公德配唐、虞,明並文、武,可即皇帝位,以使天下歸心云云!

接着是軍部的魯肅、賈詡和田豐勸進,言主公文治武功,可比擬秦皇漢武!請即皇帝位!俾使將士有效忠之處!

李亦奇見表後假惺惺地道:“漢帝雖然被廢,尚有漢室宗親,可擇一繼位爲皇,以繼漢嗣!孤何德何能,不敢窺九州神器也”

文臣武將見李亦奇不受,就發動民間勸進,一時之間,所有報紙,頭版頭條,都是“元王請即皇帝位”!官吏百姓軍人,衆口一詞,請元王殿下即位!各地鄉議局,都以全票通過決議,請元王即皇帝位!各行各業,都組成代表團上書請願,要求元王即皇帝位,有商人勸進團、農民勸進團、金融業勸進團、旅遊業勸進團、妓女勸進團……等等。

接着六部再次上表,言民意如此(江南現在極注重民意了),請元王即皇帝位!

終於李亦奇下旨:“臣民情意殷殷,孤不忍拂之,就依臣民之請,開國即皇帝位!”

一時臣民悅欣,乃思立國之事。不過立國不是件小事,當隆重而行,乃細細思量,認真策劃!

遂成立“建國籌備衙門”,以首輔張昭牽頭,禮部尚書蔡邕和戶部尚書丘八爲總負責人(一個搞禮儀,一個管出錢和對外招標),經過討論,列出章程,上呈主公,李亦奇批閱後,針對他的批閱,再來列出章程……如此來來往往,方成大致章程!

一、國號;

因李亦奇曾被漢天子封爲元侯,遂以“元”爲國號,以示不忘根本!可稱爲大元帝國!

二、年號;

年號:“青武”,乃李亦奇金口所定!

他對羣臣道:“漢以火德王,孤姓名中有木,故孤乃木命也。以木代火,建業按方位居大漢東方,孤現居建業,乃東方乙木方位!東方,木,青色,青龍,恰恰相合!秦始皇乃祖龍也!孤爲青龍也!我大元以武立國,故國號可爲‘青武’!”

聽亦奇說完,羣臣無不稱善!

三、國旗;

爲長方形青龍旗,長寬比爲3:2旗高的三分之一爲藍色海洋,三分之二爲明黃色底,一輪紅日在海面央央升起,一條昂首向上的青龍在紅日上翱翔,其尾巴入水,象徵龍飛九天;(以前也曾有過不同的青龍旗,那是暫時的)

四、國徽;

金黃色底,青龍搶珠!(珠,地球之圖也!顯示了李亦奇的野心!)

五、國歌;

國歌取名爲《青龍旗永不落》,歌詞爲:

啊!在晨曦初現時,你可看見!是什麼讓我們如此驕傲?在黎明的最後一道曙光中歡呼,是誰的旗幟在激戰中始終高揚!烈火熊熊,戰聲如雷,我們看到城樓上那面英勇的旗幟,在黑暗過後依然聳立!啊!青龍旗將永遠不落,在皇帝的帝國上飄舞,在百姓的家園上飛揚!(重唱)

(注:本來不想用米國的歌的,想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改來用用,這首歌實在是好,唱起來琅琅上口!但李亦奇怕犯政治錯誤,以免傳到31世紀,時空管理局派員來追殺他!還是算了,大家請別批評,他也是無奈的!)

國旗、國徽和國歌都爲衆人首見,令他們大爲驚奇!李亦奇知道世人皆祟拜圖騰,就搞出了這些東西,方便世人膜拜!更是給他們寄託,也是洗腦的一個重要步驟!他明確規定,凡學校、軍隊、政府各衙門,鄉議局,每週一早上必要穿漢裝,升國旗,唱國歌!重大活動,也要升國旗,唱國歌!在軍隊、政府各衙門,鄉議局門口頂上懸掛國徽!國旗、國徽和國歌是大元帝國的代表,象徵着國家,凡軍民官吏者必須以恭敬待之!不得輕慢!還通過了《國旗、國徽和國歌法》!

六、立廟、立儲:

皇帝要追封祖先,建立宗廟。

李亦奇說自己乃天上玉帝之子,所以所立的廟即爲玉帝廟!

冊封蔡琰爲皇帝所生嫡長子禮祥爲東宮皇太子!

七、後宮;

大元皇帝的後宮爲:皇后一、貴妃、淑妃、賢妃、德妃四妃子,其下一般妃子,再到嬪,有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等;

衆臣稱王后蔡琰賢良淑德,可母儀天下,封爲皇后;

曹操之女曹節封爲貴妃,僅在皇后之下。對於她的冊立,羣臣有不同的意見,有人以爲現在正和曹操交戰,卻封其女爲貴妃,大是不妥!但重臣賈詡認爲,日後曹操降將降兵甚衆,冊立曹節爲貴妃,當可安降將降兵之心,他這麼一說,大家認爲有理!

冊封王仙姬爲淑妃,其爲山越女,其父爲兵部尚書,王仙姬跟隨李亦奇最早,作人不能忘本,是爲皇帝冊封她爲淑妃;

冊封張子儀爲賢妃,其家族爲大元立下汗馬功勞,其父爲工部尚書,是發張子儀爲賢妃;

德妃是甄宓,她入門雖遲,卻是工於內媚,每每把李亦奇迷得性發如狂,神魂癲倒,是後宮諸多女人中最爲受寵的一個,更可貴的是她雖受寵,然而並不生嬌,早上李亦奇想抱着她睡懶覺,她就離牀跪下,口唸李亦奇無意中念過的:“黎明即起,萬機待理,勤政愛民,不可荒疏!”一遍又一遍,聲音如魔音穿腦,李亦奇不得不起牀。因此對其既愛且敬,冊封其爲德妃。(嘿嘿,可愛的甄宓,中封建主義的毒很深!賢慧無比!)

冊封阿彩(山越大王之女,跟隨較早)、糜環(演義中應爲劉備之妻,但被亦奇先下手爲強)、大喬(孫策未入門的老婆)、小喬(周瑜未入門的老婆)、徐玉仙(子儀手帕交,大逆案中救下來的)、曹子穎(曹節堂妹)、呂麗兒(呂布長女)均爲妃子。

冊封孫尚香爲昭儀(漢成帝的女人趙飛燕曾封爲昭儀,趙飛燕冷豔迷人,生性淫蕩,在肚皮上搞死了漢成帝,是孫尚香學習的榜樣!李亦奇就封孫尚香爲昭儀,有嘲諷她想在肚皮上搞死他之意),呂蟬兒(貂蟬之女)爲昭容,馬彥麗(馬超之妹)爲昭媛,關鳳(關公之女)爲修儀,她們待奉最遲,是以不封爲妃子,。

在她們之外,另有大吳、小吳(孫堅之妻,孫尚香之母)、嚴素明(呂布正妻,呂麗兒之母)、貂蟬(不用說的啦)、馮氏(原爲袁術正妻)、曹明莉(呂布三奶,即徐州曹豹之女)、樊氏(桂陽太守趙範家嫂,子龍嫌她是破鞋而不要,結果某個SB照撿不誤)都封爲夫人,例如吳國夫人大吳、越國夫人小吳等,之所以封爲夫人,是有一個原則,凡是以處女身份待奉皇帝的纔可封爲妃嬪,其她的一律封爲夫人!當中的一些夫人歲數雖大,卻用了基因物質的保養,還保持着最初和亦奇見面時候的外觀,居然不見任何衰老!所以依然是時時待寢君王。

另外還有五個女人見不得光,即是唐妃(漢少帝之妃)、蔡夫人(名義上仍是原荊州牧劉表之妻)、蕭薇、心如(兩個女道士)、伏皇后(最見不得光的一個了,漢獻帝的皇后),她們均無封號,但均享受妃子待遇,其中伏皇后更是以皇后之禮待之,不過從不得出宮。

點算過,李亦奇的後宮實際有二十七個妃嬪,而後宮的宮女,李亦奇從來沒有寵幸過她們的。再來說到後宮宮女,宮女名額按地位來分,皇后分到宮女十人,貴妃淑妃四妃子分到宮女八人,妃嬪分到宮女六人,即待侯后妃的宮女數目爲200人,再加其它勞役的宮女也不過百數人,換言之李亦奇的後宮總人數不過400人!

這遠遠不夠數,自有謅上者上奏言爲天子者,應有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等等;以聽天下之內治。李亦奇大喜,立即虛心接納,發動了策劃已久的“採花行動”!

採花?

採什麼花?這世間最美麗的是什麼花?

世間最美麗的花就是校花!

原來江南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要求適齡兒童,不分男女,全要入學!因爲男女尚不平等,因此男女是不同校的(除了黃浦軍校),女子就讀於女校。隨着經濟的發達,女校的教育也高度發達。李亦奇,就派出督學,明着是視察學校情況,暗着就是一班班女學生看過去,看到有哪些長得漂亮的,或者秀慧內蘊的(每次女校搞活動時,就是一個極好的瞭解機會!)記錄在冊,瞭解家庭情況,反覆篩選,看其家世,若世代都是良民的,列爲首選,再看那些校花是否有婚約,如果是和三國羣雄結親的,那就不納,給他們一個面子,否則就算有婚約還沒過門者,只要長得漂亮的校花,照樣收了入宮,哼,咱是皇帝,皇帝是做什麼的?強搶民女入宮不過是小事一樁!

李亦奇知道自己遲早是要當皇帝的了,當皇帝不做個三宮六院,還象個皇帝樣子?三宮六院,可是關係到國家體面的問題!少了三宮六院,只怕人家說你這個皇帝“不行”!(在這裡,嚴重BS那些不當種馬,不要三宮六院,不顧國家體面的僞君子皇帝!)

不單如此,在後宮裡,早早修好了宮室,就等着充實三宮六院了!

一聲令下,特勤局和女兵拿着名冊,持着王旨分赴建業、上海、吳郡、會稽等地,早被看中的各地的初級班、實用班、大學的最上等的校花均被一掃而空!差不多個個都是嬌柔美豔格外令人消魂,玉骨冰肌的女孩子!如同一朵花那麼嬌嫩!不少都有一技之長,要不是舞跳得好,要不就是會唱歌,要不就是書念得好等等!這裡面,共有十一類的校花。

第一種是白雪公主型的女生:她有着讓衆多小美女們羨慕不已的驚人美貌,清純的小女生氣與高貴的距離感並具,在人羣中格外醒目。不少校花都是這種類型的;

第二種是優雅大氣型的校花:這種女孩少了一分誘惑人保護的小公主嬌氣,多了一絲大家閨秀的典雅風範。這也是頗受認可的一種校花;

第三種是機靈可愛型:聰明漂亮,像小精靈一樣的女孩子,親切、招人喜歡。

第四種是多才多藝型:她們有着令人羨慕的才藝,會在各大會議中出現在高高的表演臺上;平時少見她們的芳蹤,因爲她們要刻苦練技術;美麗、才華+神秘感;

第五種是時尚美女型:有的女生天生具備吸引眼球的氣質,就是那種天生的衣服架子,只要她出現時,街上的風景纔會突然亮麗起來。這種女生周身洋溢着時尚的風情,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第六種是古典美型:溫婉嫺雅的古典佳人;

第七種是柔媚風姿型:模樣亮麗、身材出衆的女孩子,嫵媚的大眼睛裡含滿了情,柔柔的笑容像混了糖……

第八種是英姿颯爽型:帶點大姐大氣質的大美女,也是人氣很高的一種校花。個子高,學校不論哪個美女走在她旁邊,看起來都像仙鶴旁站了只小鳥。

第九種是健美運動型:把身體鍛鍊得曲線一流,身材FIT到沒得說的那一種,臉蛋帶着無比健康的暈紅色;

第十種是潑辣外向型:美豔潑辣的女生,就像怒放的玫瑰,陳年的老酒:“帶勁”。當然這裡的潑辣指的不是潑婦,外向不是放蕩;一旦過了度,可愛便成了膚淺低俗,一切都變味了。

第十一種是精明幹練型:同樣的年紀,都是校園裡的小女生,就有這樣的女孩子跟大家不一樣,出色得令周圍的同學歎爲觀止,無論在班裡系裡還是走出學校大門,她的能力都像黃金一樣閃閃發光。這樣的女生如果有點漂亮,她的美就會在大家的讚美中無限放大,成爲校花或校園著名美女。

校花,代表了諾大校園裡最美的風景,這是一間學校給予一個漂亮本校女孩的最高榮譽!(強過班花、系花)這些校花,放到現代,哪一朵不是男人百般呵護的對象!

現在,李亦奇居然合法地採摘了好多朵,怎麼不讓他狂呼:“大家都來當種馬吧!當種馬多好啊!好不容易纔回到三國!回到封建社會,比連續中一百注雙色球特等獎還要難!你居然不當種馬?不要三宮六院?!你有病!”

江南的臣民,方纔知道原來女校的作用之一是爲了選校花啊!

不過,李亦奇深知打一棍子給一顆糖的做法,在收校花入宮的同時,他下旨,就是在他登基後,官府即全面廢除秦漢以來的徭役!(兵役稱爲“徭戍”,主要從事訓練、出征、屯戍等軍事性活動,江南沒有廢除兵役。)

徭役亦稱力役,是國家強制百姓承擔的無償性勞動。中國的男子,當他是二十餘歲時,就要爲政府免費打工,主要是從事生產性勞動,例如:修建道路、寺舍、城垣、宮苑,整飭河渠,漕運委輸等,另外,還有在官府手工業作坊中服役。現在李亦奇免除了徭役,任何人,都不需去出免費工了,從此官府要人做工,就要出錢請工了!以前說李亦奇執政時實行公平交換,不白拉民夫,是試行的,特別是在交州和荊州,那時侯還是有徭役的,現在正正式式徹底廢除了,轄區內所有的徭役全部廢除!

這是一項極大的德政!報紙頭版頭條報道!大家都在稱讚,認爲元王殿下,仁德可比擬堯舜!李亦奇收了校花入宮的消息,不過如同一朵小浪花,沒多少人注意的,不少人更說李亦奇當皇帝了,一次只收幾十名美女入宮,還算少了,甚至可以說也是仁政,他們哪知李亦奇是把揚州美女的精華全部收走了,這一時期,揚州再無極品美女!

同時,官府開始公開招聘進宮做服待工作的宮女,這是官府付錢聘請的!待遇優厚,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得人身自由,不過也不是終生做的,而是做三到五年後就放出宮,她們經過皇家培訓,出路很好,吸引了很多家庭讓女兒前來報名。要求十分嚴格,主要招聘對象是山越之女、會稽之女和亦奇佔江東之後分得田地的家庭(這部分家庭忠心高)。要求相貌過得去,畢竟要在皇宮服役的,身家必須清清白白,審查十分嚴格,從本人往上推三代,不得有任何不良記錄。

且說回揚州各地的校花,陸續抵步,來到王宮,她們都是江南水鄉天地靈氣所鐘的美女,幾乎個個都是水靈靈的,一掐就出水的那種!上面所述的十一種校花幾乎都有!亦奇只不過去看了看,喜得他差點連他自己姓什麼都不記得!

爲什麼李亦奇只是去看看,以他好色程度,應該即時提槍上馬的!原來還要經過宮裡女官的篩選。

首先觀察各校花的走路姿勢,要覺得是身材勻稱,姿態娉婷,無可挑剔方能通過。

接着,分別請各校花進閨房,要她們脫衣後,再仔細檢查其身體的各個部位。

不少校花,都是出身於江南新豪門貴族的千金小姐,也有一些,受着封建主義教育,身子誰也沒得見過的,當然都是不依,女官就請出“上方寶劍”嚇唬道:“這是元王旨意,你若不從,只怕要背上抗旨之名,連累你的家人!”這些校花才勉強走入閨房接受檢查。

女官先是檢查了她們的胸部形態和質地,又聞嗅其身有無狐臭,接着還仔細查看了肚臍的形態、深淺,其肩寬、腰圍,臀部的彈性,大小腿的膚色、長度,腳弓,以及手指和腳趾的顏色。最後是有關病史的認真詢問。

體檢未見異常後,女官又檢查了校花們的五官和頭髮,幾經反覆,最後讓她們三呼“萬歲”,以此檢查其聲帶發音如何。

經過這樣後,通過者才能入王宮,這些校花質量相當高,(當然,吃得好,吃牛奶和魚肉多,還經常運動,不好纔怪!)一共送來五十八人,總共是五十六人入圍,只有二人不及格退回,之所以這麼少,李亦奇主要是寧缺勿爛,一定要選出最美的校花進宮!另外,要留有餘地,世界這麼大,如果一次來上幾百人,那日後呢,其它地方的美女還有位置進來?

入圍的校花家庭,獲得了一筆不少的“安家費”給她們的家庭(也是賣女費了,她們將陪伴皇帝終身)。她們當中最小年齡的是十歲,乳臭未乾,但實在水嫩得太過可愛,都是些蘿莉、小狐狸精!所以照收不誤!這些十一二歲的小女孩一共有十多人,李亦奇是個人渣,一來有戀童癖,自玩過十二歲的糜環後,就變得喜歡玩弄小女孩!二來早早養着她們,收在宮中,只要哄着寵着,她們在宮裡長大,對他的依戀將是極深,忠心度將是很高!而在這批校花中年齡最大的是二十歲的女大學生!

算起來入圍的校花五十六人和新招聘的宮女六百人,實際後宮不過是一千一百人,並不算多!但後來荊州和交州聽聞江南選校花入宮,也就分別在各地官學中精心選出最漂亮二十名和十名校花入宮(雖然沒有王旨,但他們不能不送,這關係到影響朝政的問題),見她們都很漂亮,李亦奇很高興地收了下來,這樣,元宮裡有資格給李亦奇待寢的女人一共是86+27=113人!在這裡,拿來服待的宮女是不陪同上牀的,她們將在宮裡服務三到五年年被遣出宮中,這類的宮女大概是一千二百名。也就是後宮總人數不超過一千五百人。

但相對來說,算是少的了,按歷史,如漢武帝的後宮人數最高時達到了18000人,東漢的桓帝有五六千人,晉武帝也達到了近萬人,隋煬帝有大概7000人,唐代以後,歷朝後宮編制基本上走上正軌,一般維持在3000人左右的規模。而且那些後宮,理論上她們全是皇帝的女人!皇帝有權去“幸”她們的!相反元宮,用來待寢的女人不過是區區一百一十三人。

李亦奇認爲,哪有這麼多時間去“幸”象漢武帝、桓帝、晉武帝這麼多的女人?不如益其它男人,讓那些女人多生孩子當炮灰,好爲他打仗!而且,這麼多的女人在宮裡,她們的容貌質量也就十分可疑!當時中國有多少人啊?適齡的女人又是有多少啊?與其有數量沒質量,與其看了嘔吐,不如找少一點的,貴精不貴多,把各地學校的最美的校花全部採摘了,也就夠了!一想到羣花燦爛,偶在花中笑!這樣的幸福日子,李亦奇真是暈了頭!

這才象個當皇帝的樣子!沒有三宮六院,是皇帝嗎?再次BS那些自稱不當種馬,不要三宮六院的僞君子!男女之事,異性相吸,根本剋制不住!你是皇帝,無人能制約你,你會忍着光看靚女不動手?你會是聖人?暈,得了吧!對於那些自稱不當種馬,不要三宮六院的傢伙們,偶十分懷疑你的身體狀態!又懷疑你的性取向!更懷疑你們的人品!

公理:沒有制衡的權力必定會導致腐敗!要不就是收錢,要不就是收女人,你是皇帝,天下是你的,不必人家用錢來賄賂你,所以收女人是必定的!那些口口聲聲說他當了皇帝會一夫一妻或者是不當種馬的,我們再再再次BS他!同意的請投我的票!

八、封賞封爵;

良將賢臣建立功勞,宜封爵位,以作獎賞。

按漢制,爵位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這些公卿將相的待遇,都是異常的豐厚。簡單地形容一下,就是“戶封八縣,家給千兵”。每戶的封地都有八個縣那麼大,每家的親兵衛隊都有千人以上。

當建國籌備衙門以沿用漢制,進行封爵的計劃呈到李亦奇,即遭李亦奇批駁,認爲給羣臣封地,設置親兵,實際是削弱中央統治!爲了使權力集中於中央,所以亦奇不想封爵,可以錢代之!他說道:“看看漢朝之亂,不少就是因爲有封地的大臣作亂,而且他們封地過多,使得中央政令不通,稅收減少!真要有事,也不見得有封地的羣臣有多少忠心度,所以不給封地!”

然而蔡邕不服,再次上表,認爲以錢不足以酬謝功勞!大家當官,還不是圖的是日月東昇,掛印封侯!他與亦奇爭持不下,蔡琰就來調解,她說:“老公有道理,老豆也有道理,大家各退一步吧!”(李亦奇言必稱玉皇大帝是他老豆,所以蔡琰也出嫁從夫跟着說!)

亦奇想了想,覺得確實是自己過於激進,會引起那些深受封建社會封爵教育的官員的極度不滿!於是作出讓步,同意封爵,他弄了一晚,第二天就得意洋洋地把章程拿去給蔡邕看。

他的章程如下:封爵分爲親王爵(只封皇子)、郡王(用於封外番,皇子也可封之)、公爵(有三級,即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但統稱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全分爲三級,最後封爵的預備級,大臣可封爲某某“大夫”,例如孝廉大夫,議政大夫,武將可封爲某某校尉,例如“輕車校尉”,百姓中立功者,也有封爵,即爲“勳爵”。因此大元封爵,自親王至最下的預備級,一共是十八級。

再看待遇,上面列明瞭各級所給的俸祿後,再看看最重要的封地,一看之下,蔡邕差點暈倒!

封爵的預備級,如“大夫”,“輕車校尉”,“勳爵”無封地,這點蔡邕倒沒有什麼意見,問題是三等男封地一百畝,二等男封二百畝,以此類推,一等公也不過得封地一千五百畝!郡王級有封地一千八百畝,親王的是二千畝!

是畝!不是裡,也不是戶!蔡邕狂暈,這不是打發叫花子麼?

更糟的是,除親王一級可以有“世襲罔替”之恩外(此恩不是肯定給的,默認值是不給!)其它各級封爵,每一代就降一級,而且注意,例如你老子是一等公,傳到你的時候,不是襲封二等公,而是變成了一等侯!

如此的章程,蔡邕當然不服!他身負所有官員的期望,若是同意了這種封爵,只怕給大家罵死!

於是又爭,李亦奇道:“孤是用了‘封而不建’的原則!以分封而不賜土(意思意思賜一點),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作爲長治久安的良策!”

大元官場體制,若無正式行文,官員是有什麼說什麼,絕不壓制言路(當然有些也是不能說的,任何社會都有禁忌的),所以蔡邕多次上奏摺,引經據典,言祖宗之制,不可廢也!

最後李亦奇不耐,赤裸裸地說道:“若是封地過多,難道你們不怕皇帝懷疑你們有可能據地造反嗎?孤這樣做,是爲你們好,如此君臣不相忌,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wωw ▪т tκa n ▪c o

他話說到這種程度,蔡邕打了個寒戰,再也不敢爭了!

最終確定,三等男封地一百畝,二等男封二百畝,一等男封三百畝,到三等子爵是五百畝地,即男爵升到子爵時多了二百畝,以下類推,即二等子爲六百畝,一等子爲七百畝,三等伯爲九百畝,三等侯爲一千三百畝,三等公爲一千七百畝,一等公爲二千畝(給個雙數),到了郡王爲二千五百畝,親王爲三千畝地。

所得封地,官府不得對農業所產徵收任何費用,也就是得主想把地怎麼着就怎麼着,若有礦產,可自行組織開發,不過要交稅的了。(百姓租國家的地,若有礦產,並不得自行開發,只能退地另租,原地交由國家處理,國家一般以拍賣方式出租給私人開發)

另外,軍人還設立軍功勳章之類的獎勵。

有代表最高榮耀的“帝國青龍勳章”,分寶石,黃金,白銀三級,爲龍搶珠的國徽,只不過當中的珠鑲的材料分別是寶石、黃金和白銀,只要在作戰中有重大戰功表現的軍人,不分兵種、軍階,均有機會獲得!其中領取帝國寶石青龍勳章者,將同時獲得“帝國英雄”的稱號,極盡榮寵!

另外還有金星勳章、銀星勳章和銅星勳章,用來獎勵一般戰功!

還有近戰突擊勳章,也分金、銀、銅三級,用來獎勵近戰的步兵和騎兵,他們的危險性最高,所以要單獨設獎!

戰傷章共分三種等級,依存爲紫心,銀質,金質戰傷章。紫心戰傷章的頒發對象爲上述人員中有因公致傷一至兩次者:若後續再受傷兩次,或因公受傷致栽肢或失明者,獲頒銀質戰傷章。若受傷五次或以上,和因公殉職或致重度傷殘者,獲頒金質戰傷章。

一般突擊勳章,此勳章有別於近戰突擊勳章,是專爲非步兵和騎兵戰鬥人員所設立。適用人員包含工兵,攻城兵,弓手弩手,及其它直接參與前線戰役之救護兵和相關後勤兵員。一般突擊勳章頒發的條件是針對無法取得步兵突擊勳章的戰鬥人員,只要直接或間接參與三個不同日期的步兵或騎兵協同突擊作戰行動,就符合得勳資格。

當李亦奇把電腦設計出來的各類勳章展示給五角大樓的人看時,看得那幫傢伙,口水狂流!決定爲這些小小的章子,爲大元帝國好好賣命!

軍功勳章,是把戰場中刀、槍、弓等主要武器造型融入勳章設計中,很具有時代風格,造型非常漂亮,軍官們都很喜歡!

另外,還設立了勳緞帶表,在軍裝上配上了代表功勳,且方便配帶的勳緞帶表,顯示出這名軍人軍事生涯中每一階段的所有成就。讓軍人爲自己自豪,更讓大家知道,他們所立下的豐功偉績!

以前還試製和頌發了一些勳章,但無論是造型和大氣,都遠遠比不上現在的正式的軍功章,畢竟,現在是帝國了!

九、官制;

正式實行內閣+六部的形式,廢除三公,內閣分爲首輔+二次輔,另設有大學士虛銜,分太和殿大學士、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和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授予內閣首輔和次輔以及六部尚書,當以大學士身份管部時,可稱爲“中堂”!

內閣總攪全局,再有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覈、升降和調動;戶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銀行、股市;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還有教育;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每部有一尚書和二待朗。

按李亦奇的旨意,各地事務,先由該管的各部給出意見,再給內閣成員批閱,給出意見,再轉給皇帝最後決定,然後發回內閣,交各部處理,如此一來,六部尚書與內閣首輔無直接的上下級關係,也就是說首輔並不是宰相,首輔之權重,在於監督各部事務,另外呈上的的各處奏章,要經其批覆呈上。

另外,亦奇明確指出:內閣首輔和六部尚書,每一任爲五年,最多能做二任,總共十年執政。

地方官制不變,郡和刺史一級官員,在某地也最多能做十年!刺史除了彈劾的權力,還有任免和賞罰的權力,相當於取代了州牧。

十、轄區、軍隊;

轄區爲揚州、荊州和交州,包括臺灣島和海南島以及琉球羣島,總共二千萬人口;

軍隊:

揚州軍:揚州騎兵十六萬,其中有一萬女兵師;重步兵四萬,輕步兵六萬,弓兵、攻城兵共四萬,總共三十萬陸軍!

荊州軍:騎兵十三萬,步兵其中有重步兵二萬,輕步兵十五萬!總共二十九萬陸軍!

交州軍:僅三萬輕步兵!

另外:山地步兵師、特種作戰師、兩棲作戰師各六萬共十八萬!

再有:水軍爲荊州水軍六萬(減少了二萬)、揚州水軍十萬,交州水軍五萬,共二十一萬;

整個大元帝國有軍隊一百一十一萬!以二千萬人口供養成一百一十一萬軍隊,這壓力也是非常沉重,幸虧以轉基因種子和基因牛解決掉了糧食問題,還有大量女人也出來做工,並且大量地使用了畜力、水力、風力在生產、運輸中,才解決掉了這個問題。

規定了大元的軍銜制,分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

其中元帥爲帝國軍隊的最高軍銜,元軍軍規規定:元帥爲軍魂,永不退役!在五角大樓,爲他們永遠保留一間辦公室!一旦晉升爲帝國元帥者,肩章不再是將官的金星,而是四爪青龍!並得持特製的元帥節杖!極盡榮耀!而且皇帝聲明:不論是誰,只要有足夠軍功,就能晉升元帥!這樣的待遇使到元軍上下都陷入了狂熱之中!做夢也想當元帥!

十一、制璽;

天子共有六璽,不同情況用不同的璽,不可搞亂。分爲:

皇帝行璽:封命諸侯及三師、三公;皇帝信璽:徵發國內兵;皇帝之璽:賜諸侯及三師、三公;天子行璽:封命蕃國君;天子信璽:徵番國兵;天子之璽:賜蕃國君;現大元帝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廢,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尚在,然爲虛職,增加了大學士的虛銜。

十二、除此之外,還有稱呼上的改變、(例如皇帝在登基後要自稱‘朕’),法律(把王國之法改爲帝國之法,製作《大元律》),準備行禮之處,禮服……總之,相當多,不一一闡述了。

十三、開國大典!

(注:大元的兵力如此之多,一來是按三國演義寫的,例如曹操赤壁之戰時有83萬,實際史學家說不過是20萬,本書以三國演義來寫,所以兵力較多。二來在以前,農民產出低,糧食支撐不起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另外,就算糧食能支撐得起,也不可能有這麼多軍餉,因爲商業經濟不發達,現在,在大元,由於使用了基因種子,造成糧食產出高,商品經濟也發達,稅收也高,那麼也支撐起了巨大的軍費和軍餉。

另外,大元二十多年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官吏也少,所有的錢都在搞基本建設和投資企業了,等到有了相當基礎後,到了現在,地方建設已經不要這麼多投入了,多出來的錢也就大規模地投入了軍隊裡。認真算起來,以二千萬人口,養一百多萬軍隊,還是可行的!後面第四章再來和大家算算經濟賬了,現在不談了)

明天第三十八節開國大典更新時間不定,很抱歉!

第6節 破城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14節 吞併日耳曼(十)第22節 火車撞了周瑜的腰第78節 玄德仲謀歸位第2節 民主來了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1節 生意經第27節 走親戚(二)第41節 中華文化第65節 羅馬內亂(二)第18節 棒子揮棒造反第31節 建業瑣事(一)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44節 絕世毒婦(四)第28節 算舊帳(三)第15節 在風暴中……第17節 軍隊向前進,疆域長一寸第27節 無功而返第26節 屠夫文聘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1節 出兵伐董第21節 香豔航程第14節 美洲我來也第88節 二次革命第39節 羅馬祭司團第5節 代號:統一方便麪今夜登陸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7節 前哨戰第48節 中壘堡之戰(二)第5章 33節 神的樂器第38節 呆在建業第31節 隨軍記者(二)第74節 荒唐皇帝(二)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32節 絕色雙姝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21節 酷刑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21節 酷刑第20節 回馬神槍第61節 埃及諸事第4章 夫餘、高句麗、三韓介紹第9節 抽水機大破巴姆堡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67節 激戰泰西封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71節 攪屎棍第12節 阿彩露點第38節 肚皮協議第18節 譁,英雄!第24節 雲州事務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31節 日耳曼好時光(二)第77節 雅典小戰火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1節 入宮見聞第4節 工兵開路第66節 炮轟波斯第83節 衙內惹事(二)第8節 平定江東第30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一)第2節 初戰曹軍第85節 螞蟻搬大象(一)第43節 大豐收(一)第36節 名將之路(一)第42節 強迫入教第2節 戰前的將軍第6節 易過吃蔗第15節 大戰略第32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四)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46節 辛巴德歷險記(一)第54節 立牌坊做婊子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68節 激戰泰西封II第10節 航渡中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5節 血戰查赫巴爾港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64節 很會說話的龐統第39節 噬命的圍牆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5節 炮擊無功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57節 奧古斯妲(二)第42節 豬哥亮第33節 天潢貴胄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93節 內廷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