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知其才,不敢用

牟駝岡寂靜禪院。

虞允文受到了王庶的邀請,代替羅騰飛來到了寂靜禪院。

王庶見來人竟然是自己的徒弟,不由一怔。

虞允文對王庶深深作揖,行了師禮後,方纔道:“相公有事外出,一時無法來見。允文怕延誤了大事,代相公一行。”

虞允文雖然不知道王庶跟羅騰飛之間的關係,但也知王庶心向羅騰飛,雖然是趙構的心腹,但實際上卻是給羅騰飛辦事的。

王庶讓虞允文坐下深深的看着自己的這位愛徒,笑道:“多年不見,彬甫成熟了不少啊!”

虞允文道:“這還得謝師尊當年的決定,若非身在相公麾下,允文相信自己所得遠不如今時今日。”

王庶也想起了當時的情景,自己一身用謀卻無人賞識,羅騰飛是當時唯一一個敢用他謀之人。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在王庶眼中卻非同一般,有種遇上了伯樂之感。

王庶笑道:“當初我見羅相公看似莽撞,卻有大智慧,身旁所差便是一位能爲他處理瑣事,出謀劃策之人,感念彬甫才智過人,但無處事經驗,讓你追隨羅相公正是最好的成長經歷。但想不到時過境遷,短短數年,竟會成爲今日這番景象。”

王庶從容一笑道:“好了,我們閒事休提。今日我找相公實爲關係日後相公發展大計而來。”

虞允文凝神靜聽。

王庶說的如此嚴肅,虞允文知他想說的絕非小事。

王庶道:“欲成大事,必爭人才。今日我便要向相公舉薦一人,此人才策謀略,皆算當世翹楚,而且又精於治世之法,曉進退之道。即是難得的謀士,也可爲治世能臣。相公若能得他相助,無疑是如虎添翼,平得十萬雄獅。”

虞允文露出狂喜之色,忙問王庶:“是何許人也,盡能得如恩師如此稱讚。”

王庶一字一句,肅然道:“當今會元明州鄞縣人史浩。”

聽得史浩之名,虞允文神秘一笑,問道:“史浩此人我聽說過,他以凌駕其他學子的優異成績取得了會試第一。但在殿試中卻沒了風聲,直接落選連進士也沒有中一個,令人好生奇怪。”

王庶冷笑道:“史浩在殿試中不是沒了風聲,而是大出風頭。不是直接落選,而是無人敢用。若我是此屆殿試主考,新科狀元非史浩莫屬。”

虞允文好奇的看着王庶,他心底已經認可了史浩之才,相信史浩縱然不是新科狀元進士及第,但也至少是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不可能連進士也算不上。

他心中此事必有貓膩,但不知問題所在。

因爲這殿試是由趙構親自在殿廷上對會試上榜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趙構雖非明主,但也算不得庸主,在於人才一事上還是很看重的,不然也不會提拔毫無出身的羅騰飛、岳飛了。他應該不至於錯過史浩這人才吧!

王庶解釋道:“官家在殿試上問上榜的貢士如何才能使得國家強大。史浩當即便說:‘首先是國君聖明,使得百姓與君王一心。其次是以能夠輔助君王的賢臣爲相,治理天下,使得國家富強。再次選擇勇敢、智慧、嚴格的人爲大將,統御軍馬,抵禦外寇,開疆擴土。’”

虞允文點了點頭,這一番話史浩說的極爲漂亮,但這一些都是人人都曉得,人人都會說的大道理,不值一提,應該還有下文。

王庶道:“接下來史浩的一番話可便造成轟動了,當時我也在場,記得他是如此說的:‘當然,這一切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廢話。便拿我大宋來說,我朝雖然日漸興旺,但依舊存在諸多弊端。首先需點明官吏升降制度,我朝最大的弊端之一正是升降制度不明。升降官員不問勞逸如何,不看政績好壞,只以資歷爲準。因此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苟且,無所作爲。其二,限制入用官員。我朝有一慣例,朝中大臣可自薦其子弟任官,這一慣例實不可取。據我所知一個學士以上的官員,經過十年爲官,一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就可高達十幾二十人。這樣一個接一個地進入朝廷,不僅增加了國家開支,而且這些紈絝子弟又不幹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結黨營私,爲禍社稷。其三、嚴密貢舉制度。如今科舉制度只要死記了儒家經書便能中舉,死記而不能活用又有何意義?其四、我朝對地方官員管制太輕,以至於各地不稱職之官員十有八九,不但不能造福百姓,反而爲禍一方。其五、均公田,藏富於民。一個國家的富強並非在於富商多少,只有百姓富了,纔是真的富強,如今之勢,卻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一片虛假的繁華。第六、整治軍備。提拔能戰敢戰之將,以收復河山爲目的,精練甲士。無需大勢擴軍,只要將我朝那些庸將替換,以智勇大將接管必然會是另一番局面。第七、減徭役,如今因連年戰亂各地戶口已然減少,但民間對官府的供給,卻更加繁重。應將戶口少的縣裁減爲鎮,派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擔任務,將那些本不該承擔公役的人,全部放回農村,發展生計。如此,百姓便不再爲繁重的困擾而憂愁了。’”

王庶說道這裡停了下來,虞允文拍案叫絕,喜聲道:“史浩這一番話可謂字字珠璣啊,細數我大宋所有政策弊端。此人才幹不僅僅只是謀士,因可爲相。”

“不錯!”王庶點頭笑道:“這一點彬甫你看出來了,我也看出來了,那官家也看出來了。但是官家卻放棄了,說史浩庶子小兒,不識大體,反而妄議國政,莫說是新科狀元,便是同進士出身也沒有給他。”

虞允文心思細膩,立刻相透了其中問題關鍵,沉聲道:“官家,這是不敢吧!”

“是也不是!”王庶從容道:“官家安於現狀,而事實證明,任何一次政治改革都會引發一場政治風暴,以趙構的魄力是不足以承受的。如此,趙構也不至於完全無視史浩的才華,最關鍵的還是在於他幫羅相公說話了。”

虞允文心中一動,驚詫的看着王庶,想不到此事又跟羅騰飛扯在一起了。

王庶道:“在說完這七點我大宋王朝的弊

端後,史浩隨即又道:‘如今我大宋看似繁華,實則還有許許多多的內在問題尚未解決。但這七點卻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具體成果且看羅太尉治理淮南西路、南京南路的英明決策,便可看出。羅騰飛文治武功,天下冠絕,想必他早已看透我大宋這些弊端,治理兩地時處處以百姓爲主,打壓地方強豪,雖然他治理兩地時間不長,但那成效卻是顯而易見的。’這本是一句由衷歎服的話,但卻讓趙構勃然大怒,也註定了史浩的悲劇。”

虞允文皺眉道:“僅僅只是一句歎服恭維的話,卻讓官家產生了如此額外情緒。看來,官家已經容不得相公了。只是我覺得奇怪,他們兩人何時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相公不滿官家這個我等明白,他性子如此,對於民族利益看的尤爲重要,不滿官家的作風,理所當然。可是官家還需要相公駐守邊防,沒有理由敵視相公啊!”

王庶不屑的一笑:“原因僅僅只是爲了一個女人而已。”

虞允文恍然,淡淡一笑,也沒有多大的反應。對於趙構幹得荒唐事,已經有了一定的免疫。

王庶道:“這史浩是一個人才,不容錯過。他缺的唯獨只有經驗,年輕氣盛,需要歷練。他錯就錯在對於千瘡百孔的大宋還抱有希望,要想如他所願的大治,只有一個辦法。改朝換代,將大宋已經是有弊端全部推翻埋葬,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朝代,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日後五胡亂華的悲劇重現。”

王庶見天色不早,笑道:“時候不早,我不能久呆。史浩此人心高氣傲,受到官家如此訓斥,必然是滿腔委屈。相公此時前去,正好可以取得奇效。”

虞允文眨了眨眼,笑道:“各人有個人的緣法,此刻相公想必已經跟史浩在一起聊天了!”

王庶怔了怔,雖不知緣由,但也會心一笑道:“相公重視人才,愛惜人才。看來,我這是多心了。”

史浩找了一家偏僻的小酒館,趴在酒桌上,殿試的遭遇讓他幾欲大哭一場。

“一個人喝悶酒有何樂趣,不如我來陪你吧!”羅騰飛坐到史浩對面的位置上。

史浩擡起頭來,見來人是羅騰飛,語氣不善道:“是來羞辱我的嗎?別說是新科狀元,便是同進士出身也沒有得到,狂妄自大,徒惹笑柄而已。”

羅騰飛搖了搖頭,道:“你也太高估你自己了,你認爲自己可有讓我羞辱的資格?我不覺得以我的身份地位,能夠跟你計較什麼。我來這裡只因認可了你的才華,有些好奇,能夠讓虞允文、薛弼同時認同的人物,沒有理由連進士也考不上。這其中一定有什麼緣故吧!”

這進士分爲三等,分別是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

進士及第地位最高,每次科舉只限三人,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出身次之,每次科舉入選若干名,同進士出身位於進士之末,每次科舉亦入選若干名。

一般來說會試上榜三百人,皇帝從這三百人中挑選出七八十名進士,分別賜爲進士及第、進士出身以及同進士出身。

三百人中擇八十人,這個入選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史浩能得虞允文、薛弼同時認同,即便人外有人,沒有成爲狀元,但也沒有理由無法成爲這七八十人中的一個。

唯一的解釋便是這其中另有貓膩。

史浩驚喜的擡起了頭,感慨道:“還是羅太尉瞭解我,能夠理解我。唉,他們都認爲我史浩無能,才未中進士,卻不知真正無能的是那高高在上的官家。”

史浩似乎找到了傾訴者,將殿試時的經過一字不漏的告訴羅騰飛。

羅騰飛雖不擅於處理政務,但虞允文曾跟他說過宋朝百年來累積的弊端,其中大多於虞允文意思相近,這便是智者所見略同吧!

史浩失魂落魄道:“若官家不懂我之才,不知我的本事。我史浩最多笑他有眼無珠,但是官家知道我的本事,但是他卻無膽使用,安於現狀,不求改革。只要官家在朝,我史浩一生才幹將永無用武之地。”

羅騰飛看着史浩,明白他的感受,笑道:“你如此苦悶,正是因爲看的太透了吧!”

“不錯!”史浩點頭長嘆道:“我跟官家的政見不和,他只求現狀,不求進取,而我追求改變,想輔佐明君建立一個超越漢唐的盛世,所以我註定要碌碌無爲的繼續生活下去。唉,也不知何時纔有我一展宏圖之刻。”

看着沒落的史浩,羅騰飛道:“不如你先跟着我吧,我羅騰飛或許不是你口中的那個明主,但最敬重你們這種有幹略有風骨的文士,決不會屈才的。”

“這個……”史浩似乎有些猶豫。

羅騰飛笑道:“還是你跟那些文士一般,都恥於跟我們這些武夫爲伍?”

史浩立刻站起來解釋道:“史浩絕無此意,相反史浩自負才高,不將他人看在眼底,但對於太尉大人卻發自內心的敬重。太尉大人不但擅於用兵,而且精於治世。相公治理淮南西路、南京南路的手段讓在下敬佩之餘,也受益匪淺。也是如此,所以在初次見面時,史浩纔將自己最擅長的書法贈予太尉,以表心意。”

頓了一頓,史浩點頭道:“也罷!既然相公誠心邀請,我史浩也無處可去。如蒙不棄,便在太尉大人麾下充當一謀臣,爲太尉大人出謀劃策!”

羅騰飛大喜過望,親自爲史浩斟滿了杯中之酒,笑道:“我羅騰飛在這裡歡迎先生的加入!”

“嘭!”的一聲,酒杯相碰,兩人互飲而盡。

又互喝了幾盅酒,羅騰飛拉着史浩往軍營中走去,打算介紹羅家軍的諸位給他認識。

他們不知,就在羅騰飛拉走史浩後的不久。日後的宋孝宗趙昚來到了酒館,但卻掃興而回。

這位號稱南宋能力最強的皇帝在這一刻跟他的恩師史浩失之交臂,歷史上宋孝宗趙昚在史浩的幫助下收拾了趙構、秦檜流傳下來的爛攤子,將宋朝推向了一個新得時期,使得宋朝得以苟延殘喘下去。

但如今趙昚與史浩失之交臂,是否預示着宋朝的滅亡?

第34章 浪子回頭 重金利誘第25章 南宋最有凝聚力的軍隊第36章 不告而別第31章 克城追敵第12章 殺戮第7章 入主江淮第46章 兵權在握第12章 好事成雙第48章 詭異的情況第1章 霸星顯現 蚩尤旗出第41章 形勢大好第41章 凡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第6章 少女懷春第43章 羅騰飛命懸一線?第43章 沖垮大軍的力量第1章 死握兵權第9章 商定議和第8章 畏首畏尾,幹什麼大事!第18章 驅民守城第13章 人心浮動第2章 打虎人,何懼虎猛!第8章 中山狼第2章 來至後世的霸王第14章 史浩第26章 義士絕望的哭喊第22章 鴛鴦玉佩第24章 撒星陣的由來第20章 神秘的神力和尚第15章 怒火中燒第39章 揮淚斬將第25章 火燒五龍坡第47章 原野激戰第51章 辯才無閡 還都汴京第25章 人只能靠自己第54章 連環突馳之術第14章 金玉良言第21章 計中之計第52章 力保淮西第38章 仇恨第16章 使用詐術第45章 岳家軍的投效第49章 一統中原 雄心初現第46章 兵權在握第33章 手刃仇敵第6章 事情原委第46章 以逸待勞第12章 被美女弄得直不起身第41章 驚悉敵意第34章 組建霸王騎第37章 威震敵軍 異域來客第44章 神兵寶甲(下)第5章 大戰得勝第34章 生機乍現第19章 羅騰飛又度揚名第18章 巔峰對決(下)第28章 岳飛的信任和意第36章 理當受罰第24章 羅家軍的風采第27章 大風暴即將來臨第25章 神弓逞威第49章 一統中原 雄心初現第17章 不能小瞧羅騰飛的武藝第6章 事情原委第17章 好厲害的羅騰飛!第27章 又添助臂第1章 論功行賞第35章 反客爲主第14章 金玉良言第10章 羅騰飛,惹不起第6章 事情原委第41章 形勢大好第34章 悟刀第24章 再鬥母虎第22章 獨戰三英第40章 “內奸”風波第40章 朝堂爭鬥第15章 莫名其妙的韓世忠第16章 敲山震虎第48章 兩軍交戰 可揍來使第52章 不勝,則死第10章 夜探周府第12章 將金國使者做成肉包第12章 絕對的實力第14章 史浩第51章 伏擊第5章 夜襲韓世忠營第13章 擴軍備戰第31章 生死追隨第4章 岳飛的擔憂第5章 夜襲韓世忠營第33章 武道第8章 畏首畏尾,幹什麼大事!第46章 原野激戰第34章 生機乍現第33章 手刃仇敵第40章 銀屏到來第4章 從容定計第8章 中山狼第13章 人心浮動第13章 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