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

李藎忱的話落在地上,楊素頓時眉毛一挑。

李藎忱的意思自然再明白過不過。李藎忱回到弘農,也就回到了關中,甚至可以說已經橫掃關中,當然不可能“衣錦夜行”,必然是帶着無數的兵馬抵達。那就意味着北周的中樞徹底被李藎忱滅亡。

這一句話中,李藎忱已經將他的雄心和野心暴露無遺,而李藎忱似乎並沒有想要遮遮掩掩的意思,他直勾勾的盯着楊素,似乎在說就算是沒有弘農楊氏的幫助,早晚有一天李藎忱也會實現這個目標。

楊素輕輕打了一個寒顫,他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了這個妖孽,他只能期望弘農楊氏和李藎忱一直站在一邊,李藎忱一直以弘農楊氏的子嗣身份自居,否則和這樣的人做對手,實在是太艱難和太累了。

不過轉念一想,這樣的虎視狼顧,這樣的梟雄姿態,正是當初楊愔在老一輩人口中的姿態,蔑視任何的對手,所到之處萬人信服!

而顯然現在的李藎忱比當初的楊愔飛揚跋扈之中更平添幾分成熟穩重,而這時勢、這天下大局也給了他更多奮起的機會!

李藎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一個專門爲他量身定做的時代。

現在整個天下,雖然李藎忱並不是最強勢的一個,但是無疑卻是最有潛力的一個,因爲李藎忱年輕,因爲李藎忱此時身在巴蜀,遠離直接的紛爭,不需要和楊堅而或者宇文憲那樣隨時提防身邊的對手。

這巴蜀就像是爲李藎忱量身打造的空間,李藎忱在巴蜀的這一畝三分地上至少在短時間內可以安安心心的發展、坐山觀虎鬥。

一個龐大的世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夠興盛發展起來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和朝廷作對,那麼想要衰敗卻非常快,比如當初的王謝世家,因此世家在未來的發展上往往喜歡多方面的“投資”,不能把雞蛋和家族的未來寄託在一個人或者一個勢力身上,對於一些規模龐大的世家尤其是如此。

最著名的自然就是三百年前琅琊諸葛家的“龍虎狗”三兄弟,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分列三國,這樣最後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諸葛世家都有立足之地,也不會因爲一個國家的滅亡而導致整個家族一蹶不振。

顯然李藎忱就是弘農楊氏選中的另外一個籃子,並且有李藎忱和弘農楊氏的這一層關係在,弘農楊氏肯定會悉心經營這個籃子。

楊素端起來茶杯喝了一口茶,雖然依舊還是春天、楊素身上穿的衣服也不算厚,但是背後依舊被汗水浸透了。誰都無法想象,剛纔的楊素到底都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讓自己平靜下來之後,楊素沉聲說道:“世忠賢弟還請放心,弘農楊氏不會忘記任何一個血脈宗親,現在天下時局動盪,不過相信不久之後的一天,世忠賢弟肯定可以榮歸故里。世忠賢弟乃是天下公認的年輕翹楚,能夠取得如此功績,也足以告慰老族長的在天之靈了。”

李藎忱微微頷首,他知道這是楊素在代表弘農楊氏向他表態。能夠得到弘農楊氏的支持,李藎忱當然是很高興的。這些關隴世家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李藎忱可是心知肚明。

歷史上楊堅出身山東寒族,就是硬生生的給自己安上了弘農楊氏子嗣的身份,從而使得自己成爲關隴集團的一份子,最終依託關隴集團扶搖直上,一統天下。

而楊堅恐怕怎麼都不會想到,短短兩代之後,李淵同樣是藉助關隴集團的力量收拾餘燼、蕩平動亂的天下,將隋朝取而代之。

可以這麼說,隋唐這兩個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朝代,其建立和發展的背後,都有以弘農楊氏爲代表的關隴集團世家的身影。這些世家內部相互扶持,當他們支持朝廷的時候,整個王朝上下齊心,自然會蓬勃發展,當他們對朝廷有所不滿的時候,恐怕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沒有誰會天真的以爲世家到了南北朝末期就已經消散蹤影,實際上世家這種中國傳統的上層階級依舊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整個時代,甚至說得不好聽一些,李唐的皇族實際上也是一個規模更爲龐大的世家罷了。

一直到後來,隨着科舉制度的穩定,世家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然而誰都不得不承認,世家至少在隋唐的前期發展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即使是在之後,大家族培養出來的人才依舊是朝廷所必需的,即使是到近代和現代,依舊存在着一些人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家族,在利用自己雄厚的財力和物力影響和改變着時代。

所以弘農楊氏有着怎樣的人脈和資源,又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李藎忱很清楚,這一股力量他必須要藉助。畢竟單單憑藉一個人的力量就想支撐起一個足以滅他人之國的勢力實在是有些癡心妄想,尤其是現在李藎忱還缺少太多,比如充足的人才儲備以及財力支持。

之前李藎忱可以依靠東宮,現在南陳東宮勢力顯然已經開始和李藎忱劃清界限,那麼李藎忱剩下的也就只有自力更生以及北周的各個世家這兩個選擇了。

如果真的讓李藎忱選擇的話,他寧願自己培養人才,但是時不我待,匆匆變化的天下大勢根本不會留給李藎忱這麼多時間,李藎忱必須要抓緊找到足夠的可以支撐起來整個體系的人才,必須準備好能夠幫助他蕩平天下的資源。

而無疑弘農楊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楊素緊接着不慌不忙的說道:“世忠賢弟,現在巴蜀初定,是不是尚且有些風浪未平?”

楊素看上去只是隨口一問,李藎忱卻是微微皺眉,他很清楚,楊素這是要和李藎忱談雙方合作的條件了。

之前實際上還是李藎忱和楊素在互相試探,楊素想要知道李藎忱到底想不想和弘農楊氏合作,而李藎忱也想知道弘農楊氏的誠心,現在纔到了關鍵的地方。

李藎忱當然沒有天真地以爲弘農楊氏僅僅因爲自己有可能是楊愔的後代就主動找上門來,在實打實的利益面前,這些親緣關係有的時候沒有那麼深厚。

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六零七章 醫療發展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一九六七章 各軍爭鋒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四二四章 韓擒虎的猶豫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