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

襄陽城外,峴山。

“世忠這是想要幹什麼?”蕭摩訶看着李藎忱從巴蜀送過來的戰報,眉頭緊鎖。

李藎忱在巴蜀的所作所爲,蕭摩訶都是保持支持和默許的態度的,畢竟李藎忱至少還是打着南陳的旗號在拼殺,至少李藎忱的矛頭還是對着北周這個南陳的敵人,

而且蕭摩訶心中也清楚,南陳朝廷和陳頊對李藎忱不利在先,李藎忱沒有直接倒打一耙已經對南陳很忠誠了,自然不能有太多的要求。蕭摩訶能夠做的也就只有儘量幫着李藎忱阻擋從建康府而來的鄙夷和不滿,同時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幫助李藎忱在巴蜀站穩腳跟,至少是把眼前的這一戰捱過去。

可以說李藎忱做的已經很完美了,至少出乎蕭摩訶的意料。可是現在的事實是李藎忱似乎並不打算按照所有人想象的那樣一條路走到底,他要和韋孝寬談判,他要用這種辦法來拿到本來通過戰爭就可以解決的。

在蕭摩訶的手中,戰爭雖然殘酷,卻至始至終都是最簡單了當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李藎忱此時向北周提出談判,雖然在現在沒有損害南陳的利益,但是也是在向北周示好。

明明一戰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蕭摩訶不知道李藎忱在擔心和懷疑什麼······當然或許可以換一句話說,他知道李藎忱的擔心,也知道李藎忱這樣的擔心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這畢竟是蕭摩訶不想接受的現實。

至少在他看來現在朝廷和李藎忱之間的關係還遠遠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藎忱如此做等於在把這本來還有挽回餘地的關係向着深淵中推。

蕭摩訶當了一輩子的臣子,也不是沒有經受過委屈和挫折,在它看來朝廷的誤解是很正常的,畢竟誰都沒有辦法保證陛下沒有偏聽偏信的時候,誰都沒有辦法確定朝廷中就沒有小人進讒言,更沒有辦法保證陛下在得知了一些片面的情況之後會不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

但是在蕭摩訶看來,這些本來就是身爲臣子應該預料到並且忍受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更是陛下的天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有的時候難免陛下會爲了國家的穩定和江山的傳承而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只要能夠理解陛下的苦心就好。

可是現在李藎忱表現出來的卻是對朝廷的不滿、叛逆甚至還有對北周的妥協和示好。對於南陳來說,如果繼續這樣的話,最終不會再有一個獨當一面的大將,而會多出來一個甚至比北周還要強勢和難以抵擋的敵人出來。

相比於北周,李藎忱更年輕,也更瞭解南陳的弊端和缺漏,他知道南陳的軍隊到底都是什麼樣子的,更清楚的知道,南陳整個朝堂體制實際上已經積重難返。

甚至李藎忱還知道,南陳的下一代君主陳叔寶,註定了不可能是什麼聖明的君主。

李藎忱知道得太多了,而如果他站在了南陳的對立面、甚至藉助這一次談判和北周達成了妥協,那麼未來必然是南陳最難對付的敵人。

這是蕭摩訶不想看到的,他無法想象自己爲了南陳拼殺一輩子,到頭來竟然給南陳樹立起來這麼一個強大的敵人。蕭摩訶當然知道這不能完全怪他,但是他卻做不到問心無愧。

淳于量快步走到蕭摩訶的身邊,顯然剛剛收到的消息讓這個似乎對眼前的戰局都已經看的通透的老將軍都有些不淡定了。看到蕭摩訶獨自站在峴山山頂上的身影,淳于量就清楚蕭摩訶肯定在和自己擔心同一件事情。

這些天的共處已經讓蕭摩訶和淳于量之間的矛盾和隔閡消失的差不多,至少蕭摩訶和淳于量這一新一老兩代南陳將領在對付北周的戰略和戰術上達成了一致。

南陳想要更進一步,襄陽和淮北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沔水北岸有敵人的鐵騎來往徘徊。而淮北更不用說,現在更是經營的銅牆鐵壁一般,即使是吳明徹這對淮北戰局瞭如指掌的人,率軍衝上去也只有撞得頭破血流這一種可能。

因此巴蜀是南陳最難以力及的地方,卻也是最好的突破點,而李藎忱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並且巴蜀一戰時至今日,李藎忱已經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有這個資格和本事。

按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南陳軍隊最終可以同時出襄陽和巴蜀,奪取漢中、進取關中。歸根結底這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最初給劉備制定的計劃,只不過相比於那時候的劉備,江南和淮南等要地也掌握在南陳的手中,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敵人會不會包抄側翼。

只是可惜現在的局勢卻讓蕭摩訶和淳于量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太天真和單純了。顯然李藎忱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忠誠,而朝廷到現在都沒有認可巴蜀之戰的意思,有所不滿可以說是可想而知的。

蕭摩訶沉聲說道:“朝廷現在一點兒動靜都沒有,世忠這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啊。”

“如果單純是這樣就好了,”淳于量不由得低聲說道,“老夫現在擔心的是李世忠甚至已經不僅僅是表達不滿了······”

蕭摩訶瞥了淳于量一眼,這個老狐狸雖然話只說了一半,但也是點到爲止,蕭摩訶聽懂了他的意思。

李藎忱主動和北周談判,並且還這樣以公開戰報的形式將消息傳遞出來,說明李藎忱已經不再將朝廷放在眼裡,畢竟一方主將在朝廷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是沒有直接和敵人談判的資格的,就算是真的是事發突然,也應該先和敵人初步接觸,等候朝廷使者,而不應該是現在這樣一副全部都由李藎忱來負責的樣子。

本來這就是兩個朝廷之間應該打的官司,而不是現在這樣李藎忱和韋孝寬直接來決斷。

李藎忱這樣做很張揚,如果單純只是表示不滿的話,根本不需要這種極端的方式。這說明李藎忱很着急想要解決其他的事情,而能讓李藎忱如此的,恐怕也就只有他和南陳朝廷,或者準確說是他和南陳的皇帝陳頊之間的矛盾了。

李藎忱不介意將這矛盾公開出來。

他表示了自己的不滿,更是在誇耀自己的功績、在反擊陳頊長久以來對他的不信任和打壓!

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六章 陷阱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二百六十五章 會師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一七一一章 洞開的許昌城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