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

大漢新元九年的春。

洛陽城的大街上,報童的叫賣聲清脆悅耳,沿途茶樓、酒樓之中,唱曲兒的聲音和說評書的聲音又混雜在一起,構成一曲交響。

路上有身穿別國衣衫樣式的使臣,左看看、右看看,分外的新奇,顯然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之前都沒有敢想過的風景。

而今洛陽城作爲天下之中、大漢之都、天子所在,發展和繁榮,可謂日新月異,道路兩側各式各樣的商鋪售賣着來自於五湖四海各個角落的商品,只是這些,就足夠讓人流連忘返。

殊不知周圍亦是一道道目光落在他們身上。

當今盛世,大漢天威傳達四方,外國使臣自然也是越來越多。朝廷攻滅東瀛之後,東瀛甚至還煞有其事的派出了上千人的使團,前來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反正那幾個島也已經是自家的地盤了,中原各大書院對此自然也是表示歡迎。

正愁不知道應該怎麼響應朝廷的號召、進行文化輸出呢,結果就有人送上門兒來了,豈不是好事?

不過東瀛人除了個子矮一些之外,倒也沒有和漢人區別很大的地方,因此大街上還是那些膚色都不一樣的才更引人注目。

所以在無數漢人們的眼中,這些之前見也沒見過的傢伙,又何嘗不是一番景緻?

至少現在在大漢,除了沿海或者邊境幾個重要城鎮之外,也就只有洛陽能夠見到這番景緻了。

今日因是寒食節前一天,千家萬戶加倍的準備伙食,一來是今天得吃好一點兒,明天就沒有熱乎飯吃了,二來自然也要準備明天的食物和清明節的祭品。

好在天氣已經回暖,不然的話這吃一天涼的,藥房裡還不知道有多少抓藥的。

原來有病看醫生、抓藥,這是富貴人家纔能有的享受,而現在大漢的藥房已經遍地都是,這一條街上幾乎每隔一個路口就能看到一個,不管大小,總歸是有的,只要是在這洛陽城中能混上一口飯吃的,總歸是能看得起病的。

更何況朝廷已經推行醫療改革多年,看醫生可能還貴一點兒,但是按照方子抓個藥之類的,卻已經很便宜。

“看這天,陰沉沉的,怕又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啊。”路邊茶樓中,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捧着涼茶,一手拈着點心,搖頭晃腦,那叫一個舒坦。

寒食節和清明節,是朝廷在去年制定的節假日之中的一個,從朝廷政府部門到民間工坊、商鋪等等,都享受這個假期,假期持續三天,完全符合陛下照抄後世的惡趣味。

當然了,諸如酒樓、茶鋪這些,都採取高薪鼓勵或者輪班的制度,來保證能夠開門運營。

畢竟這些節日裡,趁着清閒上街逛一逛、吃點兒喝點兒的,也不在少數,尤其是清明節多數都得回家祭祖,所以出門前也得出來吃飽喝足了,再享受享受這個喝着茶、聽着評書的過程。

“陛下的詩,時時吟誦,時時覺得應景。”旁邊一名年輕士子忍不住感慨道。

“還有二十天就是今年春闈,來考試的?”旁邊一個本地中年大叔問道。

年輕士子連連點頭。

“客自何方來?”

“成都書院!”士子傲然昂起頭。

成都府,龍興之地;成都書院,大漢歷史上組建的第一個書院,第一任山長孝穆公徐陵,更是曾經執掌天下士林牛耳的存在,陛下以師禮待之。

“潛龍之地來的,牛氣的很吶!”本地大叔哈哈大笑。

旁邊的茶客們亦是都露出笑容。

洛陽都中,匯聚八方來客,各式各樣的人,他們見的可多了,即使是陛下御駕,也常常看到,大漢的陛下,也就是個威嚴的中年人罷了,再多看兩眼,大家保不齊都能給陛下畫個像。

成都士子不由得冷聲說道:“此次春闈,當讓諸位聽聞吾名!”

“小兄弟還不知道龍門書院辯論之事呢吧?”大叔笑着說道,“何不過兩天再開的時候去試一試,現在龍門書院高小兄弟,年不及加冠,其見識就已經遠勝於他人,偏生還有江南來的蕭小兄弟,到底是金陵書院出身,對上高小兄弟,猶自勝過一籌呢!若是小兄弟想要揚名,不妨先去試一試?”

士子登時眼前一亮:“敢問這兩位高姓大名?”

“高小兄弟,是當今河西長孫巡撫之小舅,年紀輕輕便有其姊夫單騎平金城之風,文韜武略,各個在行。”旁邊一名茶客自然是如數家珍,“而蕭小兄弟,則是金陵書院蕭山長之弟,性情文雅卻纔識過人,縱論天下大勢,頗有幾分道理,誰人不稱讚?”

又有一茶客解釋道:“現在龍門書院正藉着春闈之前、天下士子匯聚都中之時機,設下擂臺,廣邀士子比試高低,據說最終比試結果還會告知陛下,作爲陛下評定試卷之參考。”

成都士子登時眼前一亮,那高小兄弟高士廉自然是代表長安書院來的,蕭小兄弟蕭瑀當然是代表金陵書院來的,這些都是新一屆畢業的士子中的佼佼者,姓名簡歷早就通過報紙傳於天下,也被其餘書院看作大敵,他又如何不知?

既然這兩個書院都大放異彩,那他成都書院自然不能落於人後!

士子一揮衣袖,放下些銅錢,轉身就走。

“哎哎,今日假期,應當沒有比試!”一名大叔好心說道。

“龍門書院,心嚮往之久矣,今日正當先去一探究竟!”那士子朗聲說道,沒入街上人羣,不過他的聲音隱約還是能夠聽見,“當讓都中豪傑知我劉文靜!”

(作者按:劉文靜,其父劉韶,在本書中,戰死於蕭世廉攻潼關之戰(第一六五四章),文靜爲烈士遺孤,送入成都義學,後考入成都書院,算是當時留下後來又覺得沒什麼用的小伏筆。)

茶樓中的大叔們顯然並沒有把劉文靜這件事放在心上。

洛陽都中這麼多人,中二病患者並不是稀有物種。

“看報看報,棲霞散人最新文章,朝廷征伐天竺不可取!”報童已經竄入茶樓,頓時引起轟動。

“快給我一份兒!”

“來來來,讓我看看這棲霞散人又說了什麼。”

“大放厥詞,大放厥詞!”一名性情暴躁的老哥已經拍着桌子說道,“朝廷平定西南,自全有西南和西北,護衛海上航路之必須,他棲霞散人所說之勞民傷財,還不是爲了之後?”

“歸根結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而且我覺得散人說的也沒錯,朝廷兵馬征伐有窮時,天下那麼大,難道咱們漢家兒郎就必須要一代一代人打過去麼?這路上荒郊野嶺,難道真的地下都有礦產麼,不然要這些荒蠻之地有何用?”

這是有冷靜的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據說這棲霞散人正是前朝的楊堅。”

這是八卦之魂熊熊燃燒的,總能找到和別人不一樣的切入點。

“爲何楊堅這等前朝逆賊,還有如此膽量發表這樣的文章,原來我還以爲是陛下自己寫來提點羣臣的呢!”

“楊堅身爲陛下岳父,隱居於棲霞山,如何不能寫這等文章?”

“說的也是啊。”大家恍然。

不過大家的關注點到底不在八卦上,很快注意力就重新回到這件事本身。

眼見得茶樓中要吵起來了,外面突然想起馬車和“避讓”的聲音。

一支車隊粼粼行過,皇家的赤色金龍旗迎風飄揚。

“這是······尉遲修容回京了吧?”有人不確定的說道。

“算算時日,正是今天!”

“咱們都已經等了七八天了,總算是來了。”

一個個腦袋從報紙後面擡起來,接着一個又一個人起身。

大街上,肅穆無聲。

所有人都注視着車隊,神色出奇的恭敬。

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蕭湘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十三章 優勢第二二九五章 海軍的任務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八十八章 四方樓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