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

在大漢百姓們的心中,皇帝陛下有很多的形象。

陛下以武開國,自從起兵巴蜀之後,戰北周、戰西北、入江南、下南洋、北伐,再到現在的暴打吐谷渾、震懾四方,可以說嘴上一直喊着“天下太平”口號的皇帝陛下,實際上一直在用拳頭“以理服人”,大漢今日的疆域,都是陛下帶着大漢子弟用鮮血和犧牲打下來的。

所以陛下出現最多的就是軍神一樣的形象。尤其是陛下還喜歡御駕親征,更是讓這種形象深入人心。而實際上跟在陛下身邊的人都很清楚,這位皇帝陛下雖然是個指揮打仗的好手,但是實際上在大漢的將領們都成長起來並且可以獨當一面之後,便幾乎很少插手戰事的直接指揮,每一次御駕親征,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吉祥物的身份。

嗯,可能古往今來,這種主動當吉祥物的皇帝也不多。

除此之外,陛下在百姓們心中的形象,可能更多的是銳意進取,說好聽點是這樣,在一些人的口中,則是離經叛道。

畢竟他所做的這些,幾乎和歷朝歷代格格不入。

找不到參考,大家也不好直接說他做的不對,尤其是現在他做的這些正逐漸的爲大家帶來肉眼都能看到的好處,因此說不對都有點兒底氣不足了,因此“離經叛道”也變成了那些對朝廷不滿的人最後的一點兒說辭。

這樣的說辭顯然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

當今陛下,離的是什麼經?叛的是什麼道?其實大家也都說不清楚,頂多也就還是牽強附會,說一說他不遵守祖宗禮法之類的。

可是李藎忱除了做事隨意了一些之外,的確沒有什麼大毛病在。

尤其是還有同行襯托。

誰說陛下離經叛道的?陛下不介意請他們去拜訪一下宇文贇和陳叔寶,讓你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離經叛道。而且南北朝這麼多朝代,離經叛道的君主多了去了,陛下這種,根本排不上好。

正是因爲這些正面和負面的說法交錯,才讓李藎忱的形象變得有些複雜。他是一些人口中戰無不勝的戰神,他是一些人口中積極進取的明君,他是一些人口中總有新奇思路的神仙——這些人基本都是工部或者商部的,陛下隨口一言就經常讓他們驚爲天人,他還是一些人口中的胡作非爲,是一些人口中的窮兵黷武······

說法不同,形象不同,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漢的陛下到底是怎樣的一位皇帝了,只能說至少從他現在的所作所爲來看,他雖然喜好對外征戰,喜好一些新奇的東西,但是至少當得起“明君”這個讚美,不然的話百姓們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山呼“萬歲”。

當今日真正見到李藎忱,見到那個含笑和大家打招呼的身影時候,百姓們心中所塑造的種種陛下的形象幾乎轟然倒塌。

這個看上去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不是很英俊吧,但是一雙劍眉自帶着三分殺氣,可是臉上的笑容又是那麼的和藹可親,沒有一點兒嚴肅,不端任何架子,與其說這是君上,不如說是哪個鄰家大哥哥。

招招手,就像是在招呼自己的兄弟姊妹們。

在形象短暫的崩塌之後,百姓們心中對陛下的好感幾乎是很快就溢了出來。

如此和善親民的皇帝陛下,怎麼可能是有些小人嘴中所說、所猜忌的那樣!

古往今來,帝王,甚至是皇室宗親,都在努力維持自己的權威,能耍威風的地方絕對要耍威風,走南闖北的商賈們是見過皇家陣仗的,甚至不只是見過一國之陣仗。

低垂的簾幕,華麗的馬車,前呼後擁,惡僕開路。

這纔是皇室的形象。

今日的皇帝陛下,用顛覆所有人認知的行動告訴了這些百姓們。

大漢的陛下,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一個介乎於青年和中年之間的漢子罷了。

就是這樣的人,在帶着大家向前,在爲了這個國家殫精竭慮。

那大家還有什麼好頹廢,好質疑的呢?

所以百姓們一次又一次的山呼,他們雖然不再跪拜,但是那一聲聲“萬歲”,那一隻只伸出來響應陛下的手,和第一次不一樣,是真正的發自內心,是真正的表示自己的追隨之意。

之前,是敬佩;而今,是追隨。

羣臣們的眼神之中一個個一開始還是帶着擔憂和懷疑。

陛下巡視各方,接受百姓拜見,說實話是有些不妥的。

哪怕只是坐着馬車在路上走一圈,都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兇險。當年最喜歡做這事的就是秦始皇,結果呢,博浪沙一下,不夠嚇死人的。

只不過大漢的羣臣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陛下這麼幹。

這貨想要御駕親征,親臨前線,大家都攔不住,更何況到大街上走一圈呢?

李藎忱想要堵住他們的嘴巴,太簡單了。

“朕御駕親征,敵寇如山海,箭矢如雨下,爾等不做阻攔,今日朕上街體恤民情、接見百姓,爾等卻要阻攔,是害怕大漢之百姓無絲毫忠貞之心,還是民間有冤情,所以你們根本不想讓民間知聲音上達天聽?”

這話要是說出來,情況就有點兒嚴肅了,羣臣們少不了又要黑壓壓的跪下一片,叩頭請罪。

所以大家乾脆不說,您老人家想要去,那大家就陪着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真的有人想要對您老人家不利,那我們也能先擋一擋。

李藎忱當然不知道羣臣們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只會表示你們真以爲白袍和羽林騎是吃乾飯的?人羣之中,還不知道混着多少白袍,正盯着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順便帶動一下氣氛呢。

幹這事,白袍太拿手了。

當然,羣臣也不可能知道李藎忱之前關於“萬歲”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話,只會舉雙手贊同表示他們的皇帝陛下真的是“離經叛道”。

一時間大街上,皇帝和他的百姓們其樂融融,君臣之間,卻是大型離心現場。

李藎忱並沒有在街上停留太久。

因爲聽聞消息的百姓已經越來越多,逐漸整個鍾離城外的道路上都擠滿了人。爲了防止混亂,李藎忱果斷的下令離開。

他也有點兒害怕狂熱的百姓們做出來點兒什麼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

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二三一章 動脈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五百零一章 鐵門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十六章 不仁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二百二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戰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千四十一章 談判籌碼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