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

至於西域,李藎忱覺得可能還得等一等。

所謂想睡覺,就有人給送枕頭,來形容徐德言的“平西三策”,最合適不過。

穩定江南、鼓勵進一步開拓南洋,這是李藎忱當前要做的。

整頓兵馬,海陸齊發,一戰平定遼東,這是李藎忱未來要做的。

西域,太大了,也太遠了,而且西域各國一個個開門做生意、堅決不搞事,李藎忱一時半會兒還真的顧不上他們。

“平西三策”,直接就把平定西域的工作重點先放在了探摸西域各國之底細上,和自然就爲朝廷戰略之調整以及先完成更重要的事爭取了足夠的時間,不至於逼迫着李藎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西域上。

不過西域各國在歷史上就一直比較老實,並沒有想要和中原王朝搶奪地盤的意思,只是自己守着西域的一畝三分地。高昌被盛唐所滅,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麴氏高昌和突厥結盟,算是站在大唐的對立面,雖然高昌也沒有在盟約之中幹什麼事,只是罵了大唐幾嗓子,還有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高昌把持着從河西進入西域的要衝之地。

隋唐兩代都在着手恢復和西域之間的貿易,高昌的“喜怒哀樂”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不如直接把這傢伙收拾了。

現在的高昌所經歷的和另一個時空中的又不一樣。

另一個高昌是有資格看不起隋唐兩代的,因爲他們跟着的老大突厥,的確是曾經力壓羣雄,在西域稱王稱霸的存在,即使是唐代擊破突厥,向西遷徙的西突厥依舊是一個強大到足以威脅到唐代西北邊境之安危的敵人。

可是這個高昌,說來命運就有點兒悲慘。

原本他們是突厥的小弟,結果誰曾想到突厥竟然被打的星散,再加上吐谷渾自南方而來,高昌自然只能又變成了吐谷渾的小弟。

或許高昌還以爲小日子又可以安安生生的過了,結果誰知道吐谷渾老大去招惹大漢,結果又在小弟的注視下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着兩個老大都被大漢給收拾了,高昌自然不可能再對大漢熟視無睹,就算是不想抱大腿,也得想想自己有沒有本事和大漢掰手腕,沒本事就乖乖的蹲在西域,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安心賺小錢錢。

高昌和其餘西域諸國都比較聽話,那李藎忱自然不介意讓他們多喝幾口湯,享受享受,等到大漢騰出手來再把西域收入囊中。

至於從伏俟城前來的奏章,倒是要比敦煌前來的早了一些。

漢軍拿下伏俟城、殺掉慕容伏允,這些都在李藎忱的預料之中。高原上的各處部落基本上都在大漢的控制之下了,慕容伏允想要跑路都沒有地方去,要是宇文忻這都抓不住慕容伏允,那李藎忱得盤算盤算他是不是合適獨當一面了。

這奏章直接從伏俟城經過湟水谷地、穿過關中追上陛下的船隊,也把勝利的消息帶給高原和西北的每一個角落。

至此,從大漢北伐結束持續到現在,耗時半年的西北之戰,也算是落下帷幕。吐谷渾的瓦解意味着至少短期內在西北,沒有人再有資格挑戰大漢。

不,或許更準確說應該是,在西北、在高原,無論是羌人還是吐谷渾人,已經沒有人不是大漢的子民。

這一份奏章穿過湟水谷地中已經在興建的簡易道路、穿過西北正在完善的馳道網絡,也穿過洛陽和長安之間正在修建的直道,再順着鴻溝運河南下,交通之方便,消息傳遞之快捷,無一不表明着大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善自己的道路交通網絡,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狀態,代表着漢民族,也代表着由其他部落和民族共同參與進來的華夏民族,崛起於東方,虎視天下。

而只有親眼看到這份奏章的少數人才知道,實際上大漢對於整個雪域高原的征服,不過纔剛剛開始。

吐蕃的出現,無疑表明大漢在高原上又有了新的對手。

“囊日論贊。”李藎忱看到奏章的時候,反倒是鬆了一口氣。

不是松贊干布就好。

不過算算時間的話,現在松贊干布可能還沒有出生,或者不過是個少年。這囊日論贊是他的父親。

囊日論贊因爲重用新貴族——這些新貴族多數都來自於被悉勃野部吞併的其餘部落,因此他們對於固守悉勃野部的舊有制度和地盤並沒有什麼興趣,反而積極地想要配合囊日論贊真正把吐蕃整合成一個王國——所以遭到了來自於悉勃野部的舊貴族的敵視,最終被這些舊貴族毒殺,意味着吐蕃歷史上的又一次整合失敗。

直到松贊干布崛起,對內積極改革、對外注重學習引進唐代的先進技術,從而避免閉門造車,方纔讓吐蕃正式以一個大一統王國的身份出現在歷史上,至此開始了稱霸高原的時代。

對於吐蕃來說,此時內部矛盾的尖銳,或許正是最危險的時候。

而對於大漢來說,這或許是最好的時候。

李藎忱有時候都不得不感慨,自己所來的這個時代,看上去南北朝分裂,中原打的難解難分,實際上卻是華夏外部環境最穩定的時候。

吐谷渾和突厥瞪眼睛,而且都沒有膨脹到歷史上那種可以在西北和幷州等地隨意往來、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

高句麗試試探探,卻因爲背後的牽制,遲遲不敢對遼東下手。吐蕃自己還一頭蝨子撓不清呢,對吐谷渾都沒有什麼威脅力。

南中、嶺南各地,又出現了諸如冼夫人這樣的女中豪傑,以和平安寧以及和中原王朝之間的合作爲主要政策,絕對不沒事找事參與中原的鬥爭。

至於西域那些,一羣鹹魚罷了,沒有夢想。

似乎老天爺都在眷顧這個民族,既然他們打內戰,那就讓外面的傢伙們都老老實實的,等到他們有了結果、有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站起來,在讓外面的傢伙們陸陸續續搞事情,然後挨個的被揍。

看上去,什麼突厥、高句麗還有吐蕃,這些歷史上或是和華夏打的難解難分,或是和華夏有無數恩怨情仇糾纏的國家和民族,更像是上蒼爲華夏之崛起準備的磨刀石。

合上奏章,李藎忱也只能在心中感慨一聲。

或許,這就是民族氣運吧。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保佑華夏,血脈流淌,萬古不息。

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三十七章 心思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八百五十二章 有死有活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二零六四章 北岸對峙,壕溝之間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一六八六章 打的就是精銳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六章 陷阱第六百七十章 開拓的精神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