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

依靠震懾和殺戮征服的人心,永遠不可能化爲己用,所有人都會對朝廷、對皇帝多一份畏懼,自然也就多了不知道多少層隔閡。

甚至違法亂紀,在他們的眼中,只會變得更加應該。

反正皇帝也不信任我們,那我們還不如撈一筆呢。

大漢真正強盛起來,就算是有人站出來指名道姓的說朝廷哪裡哪裡做的不好,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爲更多的人只會大聲反駁、因爲更多的人只會意識到問題之後積極地去做出改變。

因爲對於他們來說,大漢就已經是大家的歸屬、是大家的依靠,有問題你可以指出來,我們可以改,但是想要辱罵大漢,那我們不介意收拾你一頓。

只要朝廷穩穩地向前進,只要朝廷能夠把握住報紙等主要輿論陣地,那麼就能夠笑看這風捲雲涌。

不過至少現在的大漢只是百廢待興、並且剛剛從北伐的泥淖之中抽身而出,雖然一場西北大捷讓全國上下亦是揚眉吐氣,可是李藎忱也得謹慎小心。

朝廷本來在西北之戰中的開支就不小,若是再在遼東開啓戰端,那麼很有可能會給國家的經濟造成壓力,尤其是最後歸入大漢的幽州和冀州等地,經濟民生現在也不過纔剛剛重新恢復,一切都還不牢固,貿然在此動兵,不見得就是好事。

因此李藎忱也必須要先壓住輿論、秘而不發,只是宣傳遼東之地對大漢的重要性,卻不宣傳現在遼東所面臨的危險境地。

等到他和楊素等人溝通過、朝廷也已經有了大概方針之後,才能夠調動輿論,宣傳高句麗的惡行——通事館早就已經準備好幾本奏章,半真半假,反正也無法查證——佔據道義制高點之後,才能對高句麗下手。

這也是爲什麼李藎忱吃了一點兒就抓緊趕過來了。

和楊素等人一樣,他也有些急迫。

畢竟是歷史上曾經讓隋唐兩代雄主頭疼的存在,李藎忱也不敢掉以輕心。

楊素當即沉聲說道:“高句麗已經派遣五千左右的兵馬向東開進,掃蕩契丹各部,契丹的求援文書每三日一送。現在幽州各部已經陸續送來請戰奏章。”

“每三日一送,還挺規律。”李藎忱不由得笑了一聲。

對於歷史上曾經建立一個北方強大王朝的民族,李藎忱並不會完全保持信任。

他們能夠在南北朝亂世之中左右逢源、最終擁有遼東的一片居住地,又能夠在盛唐幾代帝王的壓迫下保持民族的完整性,最後還能夠在五代亂世裡抓住機會一舉騰飛。

對於這樣的民族,李藎忱從不吝惜於用最大的敵意對待。

如此有節奏的求援之中,李藎忱看到了一個弱小民族掙扎求生之渴望,更看到了他們想要向大漢傳遞的更深層次的信號。

我們現在願意向大漢求援,是給大漢一個面子,正好把出兵的名義送到你們手上,而假如你們無動於衷的話,那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迫切的,乾脆直接轉過頭去抱高句麗的大腿就是了。

因此我們不着急。

這是一個夾縫中求生的小民族的一點兒彎彎繞,也是一點兒小智慧。

楊素等人到底還是不知道這個民族之後都做了什麼,就算是多少揣測到了這一層意思在,也不會放在心上。

在他們眼中,契丹不過就是遼東的一個小部落罷了,懂得向大漢求援,就算很聰明瞭,大漢抓住這個機會把高句麗胖揍一頓,到時候說不定還可以獎勵獎勵這個小部落。

李藎忱甚至已經有點兒清楚,這個小部落是怎麼在強敵環伺生存下來的。

李藎忱神情的輕鬆,讓楊素等人也有些詫異。

遼東不是陛下一直心心念唸的一片土地麼,怎麼看上去陛下並沒有那麼急迫?

人家都已經打上門來了。

李藎忱則緩緩說道:“先等等。”

“陛下,這是否不太妥當?”蕭世廉忍不住開口說道,“契丹求援,則我大漢師出有名,兵出碣石,一統遼東,就在此時!”

李藎忱搖了搖頭:“等高句麗拿下遼東,咱們在奪回來就是。那個時候,遼東要麼是高句麗的,要麼是大漢的,不會再有什麼契丹來和我們爭奪了。”

蕭世廉三人到底也不是傻子,此時都回過神來,不由得交換了一個眼神。

夠狠!

現在朝廷出兵遼東,秉持的名義肯定是給自家小弟契丹主持公道,到時候朝廷在遼東打生打死,就算是費盡力氣戰勝了高句麗,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實際的問題。

遼東之前的主人,不是大漢,不是高句麗,而是契丹。

擊敗了高句麗,大漢可以擁有高句麗的土地,卻沒有辦法擁有契丹的土地,畢竟這是小弟的地盤麼,一口吞了,大漢以後還怎麼招小弟?畢竟天下那麼大,大漢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地盤都徹底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有一些藩屬國也在預料之中。

吞併契丹的話,就是典型的不講信用、不講義氣了,誰還願意當大漢的藩屬國?

到時候大漢把大半遼東拱手還給契丹,那大漢打這一仗的目的是什麼?到頭來不還是要和遼東的契丹部落往來貿易麼?

還不如直接換上高句麗,大家和高句麗貿易呢,好歹高句麗也算是遼東大國,在信用方面上至少比契丹這種由零零散散無數部落組成的族羣來的靠譜。

看上去大漢收拾了高句麗,是長了威風、穩定了遼東。

可是這些只是面子上的。

李藎忱想要的,不只是面子。

他還想徹底把遼東的礦產據爲己有。

那麼就必須要讓契丹滅亡,然後大漢再把高句麗打一頓,把這一片土地再拿回來,那個時候契丹人或是融入大漢、或是融入高句麗,哪裡還會有契丹這個概念?

本來就是一羣遊牧部落的集合體,不用指望着下面的小部落們對上面負責指揮的大部落抱有多少忠心。

至於契丹的求援,此時大漢也有一個一直在用的好藉口。

我們的主力還耽擱在河西呢,這天南地北的,要不你們再咬牙堅持一下?要是堅持不住了,大可以過了碣石退入幽州嘛!

到時候咱們分田分地,幽州、冀州、河東還有青州可都有大量土地呢,隨便你們挑!

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七七八章 教科書式的攻防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九百六十章 如何服從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