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

這些大匠中也不乏有打造出來重甲以及仿造出火槍的能人,因此吳憑請選拔其中佼佼者爲工部右侍郎。

顯然就是祖羣就是曾經北周冶煉打造的帶頭人了。

之前李藎忱看到工部上交的官員擬任名單,還以爲這祖羣是范陽祖氏留在江南的後人呢,還感慨於祖氏當初都已經被定爲叛逆,竟然還有人堅強活下來並且取得如此成就,現在才反應過來,原來是祖氏留在北方的人。

這也讓李藎忱打起精神,因爲西北之戰一直牽動着李藎忱的注意力,近期來很多人才的調用、任命等等,實際上李藎忱都沒有細究,像是工部這些地方,能夠走到高位上本來就得依靠真才實學,不然的話也沒有辦法服衆,所以李藎忱更是往往只看了一個名字、心中有個印象罷了,甚至就連祖羣這都已經坐在工部右侍郎位置上的人的簡歷都沒有翻閱。

看來回去是需要好好補課了,西北之戰固然牽動太多,但是根基不穩、牽動再多也沒用,君不知臣和將不知兵又有什麼區別?

不等李藎忱說話,又是一名鬍子拉碴的人大步走過來。

祖羣好歹還穿着官服——雖然這官服連挽起來的袖子都沒有來得及放下,不過在工部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朝廷上下誰不知道這一羣科研瘋子,對於爭權奪利之類的根本不感興趣,就知道搗鼓各式各樣之前聽都沒聽過的新東西——而此人只是簡單地一身布袍,上面滿是煤灰和油漬,不知道的還以爲這傢伙剛從礦井下面上來。

“臣長安工坊祭酒劉焯參見陛下。”

劉焯,李藎忱當然是認識的,當初他親自選拔劉炫爲長安書院祭酒,現在劉炫已經當上了書院的山長,而劉焯爲長安工坊祭酒。書院的老大是山長,而工坊的老大本身就是祭酒。

原本在朝野頗有名氣但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二劉一下子躍身爲關中文教和工業的主持者,讓世人感慨於陛下的用人之膽。

而長安書院和長安工坊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回味起來,不禁感慨陛下的識人之明。

長安書院在劉炫的帶領下,已經是大漢能夠和金陵書院等老牌書院相比肩的存在了,關中、西北等地的士子想要求學,終於不用一路跑到成都等地去了。

至於長安工坊,那更不用說,因爲毗鄰渭水、又有大片的空地,其規模在大漢已經超過了其餘所有的工坊。

當然長安工坊的崛起也不全是因爲劉焯一人運作之功,他一個人還達不到這個地步。主要還是因爲像是巴蜀南部郡工坊這些大漢的老牌工坊,受限制於地形、交通、原材料等等,已經很難再繼續發展,或者開始嘗試着向平原等等交通便捷的地方轉移產業。

大漢發展起來了、天下太平了,這些工坊自然也沒有必要一直窩在山溝溝裡。

而長安工坊,天生就有地利和人和的優勢,想不發展起來都難,只是速度快慢的問題。

這也表明,像是長安和洛陽這種千載古都,能夠被歷朝歷代選中,也並不是沒有其原因的。隨便在山溝溝裡選一處地方就可以稱王稱霸,想太多了。

“愛卿這已經不像是祭酒了,倒像是剛剛從墨水裡撈上來的,祭的是墨吧?”李藎忱忍不住打趣。

劉焯也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陛下了,本身多少還有些拘束,陛下這麼一說,頓時嘿嘿一笑,下意識的伸出袖子抹了一把臉,也不知道是臉上的灰被抹開了,還是袖子上的被抹在臉上了,看上去左一道右一道,惹得尉遲貞和閻毗等人都是憋笑。

祖羣似乎也已經習慣了劉焯這個樣子,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劉焯撓了撓頭,有點尷尬。

“先去洗把臉、換身衣服。”李藎忱並沒有嫌棄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帶朕去看看你們的新東西。”

劉焯如蒙大赦,應了一聲急忙去了。

而祖羣已經吩咐下人端上茶。

“祖卿家,現在西北戰事對各種器械的需求有沒有阻礙到其餘商品的生產?”李藎忱徑直問道。

說來祖羣這個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也略微有些尷尬。

工部其中大小官員和工匠,往往都是曾經的從龍舊臣,換而言之就是已經退居二線的大匠歐陽莫的徒子徒孫們,吳憑本人就是歐陽莫入蜀之後收的弟子。

沒辦法,李藎忱當初立業的時候,身邊能用的工匠就只有歐陽莫一人,多年發展,形成如此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工部都是一羣科研怪人,因此就算是他們師出同門,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同門之間也常常因爲某些理論而爭執不下。

不過身爲工部尚書的吳憑卻也清楚,陛下並不介意於此,可不代表着所有人都會默許他們一門形成對整個工部的壟斷,因此當初劉焯就任長安工坊祭酒,吳憑就積極配合。

現在朝廷拿下北方,收穫了一批工匠,吳憑自然從這裡下手,推出來一個祖羣擔任工部右侍郎,結束了原本工部上下官員全部都被他們同門所壟斷的局面,自然也是爲了避免御史臺之類的抓着這件事來找茬。

而祖羣的想法和思路到底已經跟不上大漢的工業發展速度了,所以吳憑派他前來長安工坊坐鎮,名爲坐鎮,實際上是學習。

李藎忱知道吳憑這樣做實際上也已經很厚道了,這是真的讓祖羣有機會能夠學知識,不然的話把祖羣放在洛陽供起來,當一個代表工部“多樣化”的吉祥物豈不是更好?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工部中多半官員實際上也都是沉迷工業生產和技術研發之人,對官場上的你來我往之類的實際上並不喜歡,要不是有軍方在後面撐腰,工部在很多資金分配、資源搶奪上都會處於下風。

而祖羣當初就主持北周的工業建設,也是有從政經歷的人,吳憑獨木難支,當然也希望祖羣能夠相助自己,不然的話等到以後戰事消停了,軍方本身也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需求,恐怕就連自己的撥款都難以保證,又有什麼餘力去幫助工部?

所以還得自己人有能力才行。

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註定的對決第十章 往事(上)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五百五十七章 殺意濃第一八四二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九章 秘密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二零四章 臣堅持所請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陣仗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千二十七章 上戰場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一五三九章 宣華夫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間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十章 往事(上)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