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

樂昌和尉遲熾繁還沒有說什麼,房彥謙就已經爽快答應了,甚至還直接表明態度,大有一副你們可不能不要我的架勢。

房彥謙這樣做,倒是讓樂昌她們有些無奈了。

此人靠不靠得住當然不能只看陳禹他們的三言兩語,不過至少應該可以試一下。

內府是建立在後宮基礎上的,監察部門肯定會牽涉很多,這也是個燙手山芋,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接這個活。陳禹和杜齊之所以不推薦自家人上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害怕自家人勝任不了,到時候再砸了御史臺的招牌。

御史臺雖然在大漢並不算什麼繁忙的部門,但是至少口碑還是不錯的,御史臺出來的官員心細而且有能力也是衆人皆知。內府監察,牽扯衆多,陳禹和杜齊也不希望御史臺會被捲入其中。

監察百官,說好聽一點,的確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活計,但是說難聽一點兒就是得罪人。別人因爲你手裡生殺予奪的權力而害怕你,但是並不代表着他們就會敬畏你,他們敬畏的是大漢的律法和皇帝陛下至高無上的威嚴,是你坐在這個位置上的確能夠影響甚至決定到他們的仕途乃至於生命。

等到你不在這個位置上了,保不齊就會有很多人落井下石。

李藎忱挑選御史臺的主官,自然也是本着預防這種事情發生的心思。原本主持御史臺的左都御史杜齊,出身巴人,又是從龍舊臣,再加上他平定南中的功績,在朝野之間有名望、有一方百姓的惦念支持,而且和南北官員之間都沒有什麼聯繫,頂多也就是說和當初曾經化干戈爲玉帛的巴蜀世家關係好一些罷了,不過巴人和巴蜀世家之間爭鬥了那麼長時間,當然也不可能真的交心。

因此杜齊沒有任何的羈絆,攀人情似乎很難攀到他這裡不說,而且也沒有人敢輕易對杜齊下手。別鬧了,這傢伙雖然在朝堂之上一向獨善其身,也沒有什麼黨羽,但是站在他背後的是巴蜀的巴人、南中的南蠻各部、荊湘的五溪蠻等等,現在這些蠻夷部落正在逐漸融入大漢,而一旦你們把人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給收拾了,那人家會不會認爲朝廷打算下手了,所以反過頭來就要造反?

到時候整個大漢的西南大亂,誰能夠負得起責任?

所以杜齊雖然官職並不是非常高,但是地位很高。他自己也清楚自己背後的影響力很大,所以陛下也不敢真的讓他擔任要職,到時候他在朝堂上呼朋喚友、拉幫結派,在外又招呼各部、相約造反,這裡應外合之下,朝廷焦頭爛額,恐怕最後大權都要落在杜齊和別的巴人手中。

天下到底是漢人的天下,巴人以及其餘的蠻夷各部只是在努力地融入到這個圈子之中,成爲其中的一部分。而蠻夷各部對此也都很滿意了,畢竟有時候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有溫飽就可以了,更何況現在大漢可不只是保證他們的溫飽問題,從醫療到教育再到商貿,大漢對於他們這些後來者也的確做到了一視同仁。

巴人子弟想要獲得上進之路,也完全沒有必要用內外勾結的手段,乖乖的參加科舉考試就是。

杜齊有的時候就很遺憾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去讀書學習,雖然讀過幾本書,也有能力把整個村寨打點的井井有條,但是巴人的小小村寨到底只是一個再簡單和原始不過的小社會罷了,等到自己跟着李藎忱走出大山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是那麼的廣闊,而自己需要去學的又是那麼的多。

之前李藎忱把他從南中調動回來,從封疆大吏變成一個御史,而且甚至還不是御史臺的最高官員,杜齊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因爲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讓自己幫助大漢徹底穩定南中,所以爲了讓南中各部能夠真的過上好日子,自己還不如退位讓賢呢。

到朝堂之上當一個左都御史,既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爲西南各部爭取到利益,也不至於總是讓自己處於無能爲力的焦灼之中,何樂而不爲呢?

至於執掌御史臺的陳禹,那就更不用說了。

身爲白袍曾經的統領,誰敢沒事找他的麻煩?

御史臺這種無異於得罪人的事,放眼天下,似乎還真的就他最合適來做了,即使是杜齊都比不上陳禹夠資格。

至於御史臺下面的那些官吏,平時流動性實際上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現在部門之中人員來往調動,保不齊什麼時候你就要到御史臺去上班,自然也就無所謂會不會影響之後的仕途。

“那便如此,愛卿今日便可走馬上任。”李藎忱笑着說道。

大漢官吏已經越來越多,人才也不和之前那樣,逮到一個,不管是歪瓜裂棗,還是庸庸碌碌,只要能夠頂用就行,所以李藎忱對於人才這一方面的留意已經越來越少,或者說他已經不再刻意的插手人才的選拔。

畢竟也不是所有在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就一定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也有很多有可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或是一生奔波,卻根本沒有機會嶄露頭角,或是老天爺不公,讓他們英年早逝之類的,現在大漢的科舉考試對於他們來說自然也是一個機會。

不過對於那些在歷史上真的名揚千古的大佬,李藎忱還是有所上心的,按理說他們自然會展露出自己的才能,不過萬一呢?大漢缺了這樣的人才豈不是可惜。

所以對房彥謙,李藎忱雖然沒有一直盯着,但是他的一些奏章之類的還是曾經刻意翻閱過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房玄齡的老爹當然那也不是什麼等閒人物,陳禹他們推薦房彥謙,李藎忱也是認可的。

所以他不介意再表示一下對房彥謙的支持。

房彥謙當即更是感激,再一次鄭重拱手。

而此時一直站在門外的閻毗輕輕敲門:“陛下,西北八百里加急!”

李藎忱怔了一下,旋即起身。

樂昌也站起來:“陛下先去,此處仍有臣妾在,內府的幾個問題臣妾還想問一問房卿家。”

李藎忱頷首,西北八百里加急,是敗了?

他的心也跟着敲起鼓來。

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該先餓着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宮門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十八章 佈置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六章 陷阱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二百四十三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二二八零章 吐谷渾的價值第二一零九章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