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

這兩步之中,更重要的無疑是後面那一步。

趁此機會擊破吐谷渾、進入河西,纔是李藎忱的根本目的。

對於西域,李藎忱眼饞很久了。

因此李藎忱也希望楊素能夠早早地回到洛陽城主持太尉府,鍍金與否,這個時候反倒是沒有那麼重要了。

而且把裴子烈放在關中,一旦戰局失控,裴子烈也可以臨危受命,直接帶着關中兵馬北上抗擊,不然的話換做楊素在關中,還需要爲他配備一個方面帥才方可,就算是李藎忱本人知道楊素實際上有統兵一方的能力,至少現在也難以服衆。

“陛下,工部打算在西北建設新的工坊,就近支援西北戰場。”閻毗將一本奏章遞上來,“除此之外,商部也提議配合工部儘快開通從關中和巴蜀前往西北的馳道甚至於直道,以直接支援西北戰事。”

李藎忱倒是有些驚訝,工部和商部這一次竟然這麼積極?

不過想想也是,什麼最賺錢?戰爭啊!

戰爭就意味着朝廷需要打造大量的軍火,而開疆拓土就意味着將會有更多化外之民被納入大漢的旗幟之下,這些化外之民之前過得都是什麼日子?想都不敢想啊。

社會的底層百姓,現在自然就很容易變成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有資格穿金戴銀的社會上層,則會成爲大漢各種領先於世界的新鮮商品的忠實擁躉,他們將會花費高額的費用去搶購大漢的各種商品以標榜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大漢拿下嶺南和安南等地之後,很多本地的土著勳貴都以能夠擁有一輛大漢製造的馬車而或者傢俱,甚至只是很簡單的一套瓷器爲榮,他們也把擁有這些東西看作是自己融入天朝上國、成爲天朝上國一份子的標準,誰家裡要是沒有點什麼高價搶來的大漢商品,那都不好意思開門見客。

只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每次隨着大漢的開疆拓土都會發生,之前大漢和北周之間就有商貿往來,所以大漢徹底佔領北方之後,北方百姓還有那些世家——世家纔是消費大戶——並沒有表現出來對大漢商品的極度狂熱,畢竟在此之前他們也多少都見過這樣的商品,這些商品實用與否、價值幾何,心裡多少還是有點數的。甚至不少世家大族的家中早就已經有了很多這樣的商品,自然也就不會升起再多抓緊購買的慾望,真正開始購買這些東西的反倒是城中的市井小民,可是市井小民能有多少消費能力?

所以這一次漢軍北伐,天下歡喜,可是隨軍北上的商賈們卻並不是非常歡喜,那些利潤大的大宗商品貨物顯然並沒有爲他們帶來想象之中的暴利,甚至有的都降低到了成本價依然無人問津。

商賈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通過人們的獵奇心理來獲得暴利的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以大漢著名的商人團體,也就是巴蜀商賈,給商部遞交的一份總結書中明確的指出,與其把商貿發展的希望寄託在短暫的暴利上,不如細水長流,全面推動錢莊和集市的建設。

建設更多的錢莊,尤其是把原來遍佈在州府之中的錢莊下沉到各處城鎮甚至是一些富裕的村莊之中,讓百姓有存取錢財的地方,以讓資金能夠流動起來。

建設更多的集市,自然也不用說,是爲了讓百姓有更多售賣自己的商品並且獲得其餘商品的地方。

以物易物,這是貿易最基本的方式,而建立錢莊和集市,無疑讓貨幣逐漸成爲物品之間中介的最好辦法。原來南北朝亂世之中,歷朝歷代也都有推行自己的貨幣,但是隨着戰亂的持續以及每個王朝之間統治的不確定性,錢幣的價值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尤其是一些爲了節省金屬而鑄造的“當百”甚至“當千”,當一個王朝崩塌之後,自然這些貨幣也就沒有了背書,誰能夠保證其還可不可以使用?

所以以物易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倒是變成了民間更加通用的貿易方式,畢竟親眼看到的貨物是真的,至於錢幣,保不齊什麼時候就變得連廢紙都不如了。

同樣,在社會的上層,黃金和白銀自然也就充當着類似的角色。

大漢立國之後,在南方大面積的建設錢莊、推行“新元通寶”,甚至錢莊之中已經開始流行支票和紙幣以方便貨幣的計算,但是實際上這種貿易體系長期以來都只是存在於各個州府大城中,也逐漸成爲鄉野村夫和州府郡城百姓之間相互區分甚至相互鄙夷的原因之一。

現在商賈們的報告中顯然已經意識到想要長久的獲得利潤,還是需要儘可能的向着田野民間推進,建設更多的錢莊和集市,讓百姓能夠信任錢莊,能夠樂意於在集市上用從錢莊取來的貨幣購買物品,只有這樣,貨幣才能流通起來,貨幣一旦流通,自然也就有利潤於其中流動,商賈們才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

而對於大漢來說,貿易體系下沉,自然也不是什麼壞事。百姓信任於朝廷的錢幣,願意購買商品而不是把錢財物品都藏在自己家中,這既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能夠促進各個地區的交流。

交流一多,整個國家的各個地區不就相互影響並且逐漸融合了麼?地區融合,國家一統,自然才能一致對外。

大漢這一次在西北開戰,這些商賈們顯然也察覺到了新的商機。西北是一片之前很少有人涉足過的土地,其商貿市場也幾乎是一片空白——說是空白可能也有些過分了,但是至少西北那些世家真的論做起生意之類的,肯定不是內地商賈的對手。

所以商賈們想要修建一條道路直通西北,這樣既能夠讓大軍快速向前推進以平定西北亂局,甚至乾脆直接打通河西走廊、連接西域,又能夠讓他們的商品和貨物甚至是錢莊和集市等等沿着這條道路快速的在西北生根發芽。

日後絲綢之路一旦貫通,西北自然也會變成大漢貿易網絡向西延伸的重要節點,商賈們當然想要先拿下這片土地上空白的市場。

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陽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七百八十九章 淳于家的抉擇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三九九章 一邊倒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百章 繼承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處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一五五章 鳴金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達的信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九十章 袁英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