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

“陛下通過這種方式直截了當的讓一些人閉嘴。”李詢在楊素的對面坐下,伸手抓起來報紙掃了一眼,不由得感慨,“敢這麼說,敢這麼做,恐怕也就只有當今陛下了。”

楊素笑道:“陛下是天下的,天下也是陛下的,所以陛下完全可以大公無私,他完全可以不用着重考慮任何人的感受,他只需要讓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頓了一下,楊素感慨:“如此一來,陛下就把這件事放在了造福千秋的高度上,任何還懷有私念,甚至只是爲一方鄉土請命的人,都得掂量掂量,他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直接把自己擺在整個天下的對立位置上。”

陛下都明確的說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天下安寧,都是爲了能夠爲子孫後代換來更加從容的生活,要是誰還跳出來說這樣不符合我們這一塊地方的利益,那人家別的地方是不是也能享受特權?因此跳出來的那個人不用想也會被羣起而攻之。

“據說南方諸如孝穆公等,都很安靜,”李詢說道,“看來他們早就已經有所預料。”

“一個個的,早就已經人老成精了。”楊素敲了敲報紙,“並不奇怪。”

頓了一下,楊素緊接着說道:“不過陛下的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南方的人固然不好說什麼,我們自然也不能再勸陛下。一切都需要六部商議,也就是說最終決定這件事的將會是工部、商部和戶部等等聯合寫出來的報告,而不是你我任何一個人的奏章。”

“這樣總歸也不是壞事。”李詢自然知道,工部和商部的背後站着的至少不是東南官員,而是站着看熱鬧不嫌腰疼的巴蜀官員,這些傢伙知道遷都到哪裡都輪不到自己那裡,所以至少在這些事上還是會保持公平公正的,真的要公平競爭,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總歸還是要比建康府有優勢的。

楊素嘆息一聲:“但願吧。”

工部還是靠譜的,但是戶部保不齊啊。

頓了一下,楊素走向輿圖:“這個年雖然沒有過得很好,但是總算還是過去了,年後我們能不能快速拿下河東其餘州府,甚至拿下晉陽,同樣也會關乎着此次遷都之事。”

李詢點了點頭,將都城遷移到中原,本來就是北方文武們的心願,不然的話他們將會在大漢朝堂上永遠低南人一頭。相反的是,因爲江南同樣和成都一樣算是陛下龍興之地,就算是都城不在江南,建康府少說也是個陪都的身份,甚至很有可能兩都並立,江南人是不會對北方人低頭的。

戶部尚書陳叔慎,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南方文武的主心骨之一,想要讓他最終點頭,就得讓北方展現出來更大的實力。鞏漢軍和鎮林軍這兩支以北方將領爲主的軍隊能夠蕩平河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真的要論功行賞,並沒有全軍前來的鷹揚軍和禁衛軍自是沒有辦法對這兩支軍隊形成威脅,而且鷹揚軍只是主將黃玩來自於南方,軍中不少將士也都是關中等地招募補充的,更不要說禁衛軍的來源就更加的繁雜,所以就算是他們搶功,也改變不了北人在河東之戰中出力頗大的事實,遑論北方還有韓擒虎這路兵馬。

“我們還要更強大。”楊素徑直說道。

遷都一事也算是徹底提上了日程,他們,需要倍加努力來證明北方人對大漢的忠誠了。

人文,也是遷都所需要考察環節的重要一部分。

大漢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對這個國家都沒有多少歸屬感的地方。

——————————-

建康府。

洛陽的消息傳過來,又要比河東晚了兩天。

陳叔慎在御書房的側廂來回踱步,看上去有些緊張,也有些焦慮。身爲大漢的戶部尚書,陳叔慎可以說已經見過太多風浪,能讓他同樣感到棘手的事情已經不多。

李藎忱一直習慣於在御書房接見大臣,現在李藎忱不在,樂昌也秉承了這樣的傳統。當然了,樂昌代替陛下監國的身份雖然得到外廷的默認,但是樂昌一向和政務保持距離,除非真的要自己出面做決斷的時候,不然一般都是對這些事情敬而遠之。

正是因爲樂昌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才讓羣臣們反而更加的信任和讚賞這位皇后。

今天樂昌也並不是以接見戶部尚書的名義,而是以接見自家兄弟的名義。國舅入宮向皇后問安,並不是什麼不合禮法的事情。

腳步聲響起,陳叔慎急忙擡頭看去。

來的不止樂昌一個人,還有沈婺華跟在背後作陪。

這讓陳叔慎心中稍微安定。

自家姊姊一向是有主見的,在這上面,陳叔慎也自愧弗如。若是自家姊姊是男兒身,那陳家如果有一個人位居高位,是怎麼都輪不到自己的,必然是姊姊在前面。

姊姊若是慌里慌張前來,那就說明她自己心裡也已經亂了方寸,可是現在姊姊看上去很是鎮定,甚至還不忘專門帶上沈婺華作爲一個見證人。而且這見證人的挑選也無可挑剔。

若是樂昌帶着尉遲熾繁前來,自然會讓南方官員們覺得皇后這是在向北方官員們退讓,甚至有可能受了威脅,不然的話爲什麼非得要帶着一個“外人”前來?

而若是樂昌帶着諸如孔望仙等人,又沒有辦法真的說明什麼,畢竟作爲前陳宮中舊人,孔望仙也好,張麗華也罷,顯然身上早就已經打上了陳氏自家人的標籤。

相比之下,身份已經完全變過了的沈婺華,就算是大家心裡都有數,表面上還是不能說什麼的,再加上沈婺華依舊還是沈家女兒的身份,換而言之就是江南女子的身份,所以她在場,既能夠表示樂昌和陳叔慎之間的對話不是什麼涉密的私房話,又能夠被翹首以待的南方官員們接受。

“臣,參見皇后。”陳叔慎鄭重拱手。

樂昌微微頷首,而沈婺華直接側身站在屏風旁邊,一副你們完全不用當我存在的意思。

陳叔慎也不看沈婺華,徑直說道:“娘娘,洛陽消息傳來,現在都中衆說紛紜,不乏有心懷不滿之人,又應當如何是好?”

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義良知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一五五三章 陛下很疲憊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三章 鄰里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將軍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九零七章 冰下的兇險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二二九五章 海軍的任務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八五六章 這不是應該的麼?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七百八十二章 軍功的算法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五十二章 生天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