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

既然韋圓成從軍,那麼到時候不管軍中主將是誰,都不可能忽略他作爲韋孝寬孫子的身份。

在這個時代,所謂的戰史之類的,注重的只是結果,過程是什麼樣的關注的人並不多,也幾乎沒有多少記錄,尤其是大多數史書本來就要求言簡意賅,因此對過程多有省略,後人想要知道一場大戰的具體細節,還是得從曾經經歷過這場戰事的人口中。

當然了,針對這樣的情況,大漢軍事學院已經開始着手解決,積極尋找過去一場場戰事的參與者,儘可能的回憶出來戰爭的細節,甚至會具體到什麼時候使用了多少箭矢和石彈之類的。

不過這種工作本來就煩瑣,而且很多曾經的參戰者現在都活躍在戰場上、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不說,也因爲時間的推移,記憶都有了偏差,需要很多人的回憶進行校準,所以一直到現在,大漢各個軍事學院對戰事的回溯和復原也只是推進到了北周對北齊的滅國之戰罷了,再往前東西魏對峙時期的戰爭,現在還沒有這個精力。

所以說到這其實也不過是四五十年前的玉璧之戰,還得看韋圓成的,這也是李詢堅持把他帶來參加這個高層將領雲集的會議的另一層原因所在,或者說是渠道可能更合適。

李詢想要提拔韋圓成,一來是需要韋圓成自己有足夠的功勳,這個急不得,戰場上越是想要着急的立下戰功,越是容易被敵人抓住破綻之後反過來設下陷阱,韋圓成還年輕,等得起,二來自然就是要韋圓成能夠在這些漢軍中高層將領們面前刷刷臉。

韋圓成的身份特殊,諸如黃玩等東南出身的將領,自然不用給面子,但是包括楊素在內等北方出身的將領,就算是不給李詢面子,也得給韋孝寬面子,畢竟這位老帥把持北方軍政這麼多年,韋家又和衆人的家族多少都有聯繫,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自家父輩們面子,這家門可就不用再回了。

不過就算是提攜,也得有這麼個機會,多刷刷臉、多表現表現,機會自然也就來了。

在從軍之前,韋孝寬早就已經把自己生平的作戰經歷詳詳細細的告知了韋圓成,自然也是希望這小子能夠從中汲取經驗,並且得以在未來的戰鬥中應對不時之需,畢竟整個北方戰場基本上都留下了韋孝寬的足跡,對於北方各處的雄關要塞,韋孝寬也都瞭然於胸,他的經驗是彌足珍貴的。

韋圓成不卑不亢的站出來,先對着上座的楊素拱了拱手,才一邊回憶一邊說道:“大父曾經叮囑過末將,玉壁城乃是河東一等一的要塞,唯有同在勳州的華谷城能夠與之相比。而玉壁城相比於華谷城,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此城瀕臨汾水,卻又扼守山地,城高池深,城中有水源源不絕,因此想要破城,必須要儘快,絕不能拖延,不然的話只會成爲第二個高歡。”

楊素對韋圓成的態度很滿意,雖是將門子弟,但是恭敬謙虛,的確有韋孝寬之風,如果多加培養,以後不見得不能和韋孝寬一樣獨當一面。

“華谷城,這某倒是差點兒忘了,現在華谷城同樣也在常善的掌控之中。”楊素摩挲着下巴,只不過這話說出來大家都不怎麼信,你要是連這華谷城都忘了,那你跑到勳州來是度假的麼?

華谷城同樣也在勳州,是北齊名將斛律光所建造,其存在的意義就是和玉壁城的北周軍隊對峙,扼守從玉壁城向東經由黃華峪深入河東的道路。北周軍隊幾次三番進攻也未曾突破,最終雙方形成了類似於漢王城和項王城隔着楚河漢界對峙的局面。

想要突破勳州向北抵達正平郡,可不只是要通過玉壁城這一關,還要再進攻華谷城,只有突破這兩個曾經是宿命敵人,現在又互成犄角之勢的要塞,才能真正蕩平北周軍隊在河東第二道防線,從勳州再沿着汾水向縱深,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阻攔,而縱然是直接向東,下一個堪稱要衝的地方也要到太行山了,翻過太行,就已經不是河東的地盤了。

楊素擺明了這麼說,顯然是在考驗韋圓成,你能夠說出拿下玉壁城的方法並不奇怪,但是後面的華谷城呢?

玉壁城是韋孝寬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因此現在韋圓成說的與其說是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說是韋孝寬的想法,這並不能真的證明韋圓成就有足夠的本領可以獨當一面、可以受到器重,相反,甚至只能說明韋圓成能夠走到今天只不過是因爲自己的出身好罷了。

出身好,在大漢並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科舉制的實施,已經讓更多的平民百姓有了晉升之途,而對世家子弟最大的影響,自然就是讓這些世家子弟從原來比拼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祖上有多麼厲害逐漸變成了比拼個人的才能。

在科舉考試之中,祖上的光環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的利益,但是自己的真才實學卻是可以的。

韋圓成輕輕咳嗽一聲,顯然在這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然的話也絕對不敢就這麼大大咧咧的站在這個地方。

“相比於玉壁城,華谷城也堅固,但是華谷城最大的危險之處就在於此城不在汾水邊,而是在一條河谷,一條基本乾涸的河谷邊緣,也就是說這座城的城中飲水是不能保障的。”韋圓成伸手指了指沙盤,“所以如果說地處河邊平地上的玉壁城最怕的就是猛攻,那麼這華谷城最怕的就是圍困。”

頓了一下,韋圓成徑直說道:“之前周人和齊人之間對峙於華谷城,便是因爲華谷城是從陸地上進入河東北部腹心之地的咽喉要道,但是我們現在要利用的其實是汾水而不是這條路上的道路,因此我們完全可以繞過華谷城,圍而不攻,等到華谷城城內糧食和水都用完了之後,不攻自破。”

“話雖如此,但是華谷城和玉壁城既是對峙之勢,又可互爲犄角,我們攻打其中之一,另外一個也必然不會坐視不管。”楊素的聲音很平淡。

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一四零章 溫水煮青蛙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九百五十六章 最大的諷刺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六章 陷阱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