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

李藎忱並不打算因爲陳宣華把問題想的太簡單就批評她。畢竟她的出發點並沒有壞處,而是也跑來徵詢李藎忱的意見,並沒有因此而釀成過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需要好好鍛鍊鍛鍊,下次自然就可以避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

陳宣華抱住李藎忱的手臂:“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

手臂受到了擠壓,李藎忱露出一抹笑意。

陳宣華好奇的問道:“今年冬天,我們不打算回江南了麼?”

現在已經快入隆冬,李藎忱卻沒有起駕回京的意思,顯然今年是要在洛陽過年了。而且明年開春可能還有大戰,李藎忱待在洛陽也是情理之中的。

“想家了?”

“倒不是,”陳宣華笑道,“有陛下和姊妹們在,這裡又何嘗不是家呢,就是好奇陛下打算在洛陽呆多久。這邊比南方要冷啊,妾身都有些不適應。”

李藎忱打量着陳宣華,這丫頭應該不是說謊,而且她也沒有說謊的必要,但是陳宣華流露出來的這種態度還是要讓李藎忱有所警惕。這丫頭一向是個樂天派,即使是這樣也難掩對家鄉的思念。

華夏鄉土情結很重,這是衆所周知的,現在洛陽行轅之中南臣衆多,他們肯定也多少會有思鄉之情,尤其是這一次李藎忱北上又是輕車簡從,隨駕官員也多數都是“拋妻棄子”,眼見得歸期遙遙,思念是必然的。

當然了,古往今來,離別家鄉遠去他處爲官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不過對於現在的江南隨駕羣臣而言,顯然不僅僅是思鄉那麼簡單。

大漢的國都是建康府,這個毋庸置疑,但是這一次李藎忱在洛陽停留的時間如此之久,自然就讓這些南臣們心中有所想法。

洛陽那是什麼地方,天中洛都,是從東漢到曹魏再到司馬晉朝一路延承下來的國都所在,是實打實的天下中樞,對比洛陽,建康府本來就沒有什麼競爭力。

因爲以建康府爲都城的不外乎東吳、南朝這些偏安王朝,甚至建康府已經可以和“偏安江表”畫上等號了,所以對上洛陽、長安這種北方帝都,南臣們本來就信心不夠,更期盼着李藎忱只是將洛陽作爲一個行宮、陪都所在,把大漢的重心還是放在建康府。

之前李藎忱也曾經去過長安,但是對長安的規劃就是新修城池、修繕舊有宮室,顯然最多也就是將這裡作爲陪都了,甚至當時李藎忱還趕在年前起駕回京,並沒有在長安停留太長的時間。

這一次在洛陽就不一樣了,擺明着要過年不說,洛陽城池修繕等等的也早早地提上日程,甚至大有把整個洛陽城回爐重造的意思,要不是國庫實在是囊中羞澀,各個錢莊也都快被戶部掏空,恐怕現在的洛陽城牆都已經被扒乾淨了。

當然了,主要原因還是北方未定,洛陽依舊是實打實的一線,隔着大河就能夠看到敵人的遊騎,所以大興土木也不是時候,不然的話,李藎忱還是有很多辦法擠出來錢財的。

主要是重修洛陽城,幾乎就可以明確說這是要重修一座都城了,北方商賈、世家之流必然會鼎力支持,這些傢伙們現在雖然被朝廷掏的差不多了,但是應該還沒到完全被掏空的地步。

李藎忱陷入沉思,看來是時候要安撫一下南方的文武了,不然的話有可能引發朝堂上地域間的矛盾衝突。現在大漢的朝堂上已經有文武之間的衝突了,若是再多一些無端的地域黑,那麼李藎忱可就有的頭疼了。朝臣的衝突,也不是越多越好,不然的話關鍵的時候,衆人擰不成一根繩,還是要出事的。

陳宣華打量着李藎忱,忍不住問道:“姊夫真的打算遷都麼?”

李藎忱對她倒是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嘆息一聲:“我有這打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南臣們的擔憂實際上並不是空穴來風,河洛一直都是北方的政治中心所在,即使是南方發展了這麼多年,論人口、論土地的開墾之類的,還是北方更勝一籌,不然的話有火器之犀利,李藎忱早就已經把宇文憲給平推了。

沒有錢,沒有人,有火器也起不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因此大漢的政治中心如果還在建康府的話,顯然會不利於朝廷之後穩步控制北方,在這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朝廷居天下之心是最正確的選擇,任何的偏安都有可能導致遙遠邊疆的崩盤。

在李藎忱的心中,長安甚至都有些偏僻了,洛陽纔是最能夠成爲大漢心臟的地方,從這裡向東到扶桑、向北到狼居胥山、向南到南洋、向西到蔥嶺,距離幾乎都是一樣的,當然可能向西和向南會稍微遠一些,但是那都是大片的無人區,倒是不足爲慮。

相比之下,建康府對北方的控制就很弱了,更何談對西域等地的控制?歷史上唐朝全盛時期的政治中心,其實就是高宗、武后這一代的神都洛陽,玄宗登基之後,政治中心固然又回到了長安,國家也曾經一度達到疆域上的全盛,不過最後勉強的擴張爲安史之亂埋下了重大的隱患。

長安,可不就是距離幽州太遠了麼。

選擇洛陽,是必然的,或者說,李藎忱根本就沒得選。

他在建康府登基,以建康府作爲北伐前大漢的都城,實際上就已經很給南方面子了。有一些地理上的先天優勢,是不能被頂替的。

就看南方來的文武們能不能接受了。

當然他們就算是不接受也不能怎麼樣,因爲他們的利益、他們的榮辱也已經和大漢、和李藎忱捆綁在了一起,李藎忱要怎麼做,他們實際上是攔不住的,只能順從,不然的話就會被其他躍躍欲試的人頂替掉。

就像是當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一衆世家貴族難道不知道這小子心裡憋着壞麼?不見得,只不過大家沒得選罷了。

現在的大漢臣子們實際上也是如此,他們需要的只是能夠讓自己從心裡接受這個事實的時間而已。

因此李藎忱還在等,等他們能坦然面對。

“覺得朕做得不對?”李藎忱看向蹙眉深思的陳宣華,問道。

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四十章 驚現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四三八章 平渡溝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四百七十八章 洛水上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