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

“昨夜我軍已破風陵渡,周河北郡太守王隆投降。”鮑興拆開看了一下,“臣恭喜陛下。”

“意料之中。”李藎忱微笑道。

以石擊卵,這都打不碎的話,楊素和黃玩就可以不用回來了,直接投河自盡、以謝天下比較合適。

鮑興也帶着笑容,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是畢竟是贏了。

這樣大漢就算在河東站穩了腳跟,之後再往前進或者固守這個橋頭堡,都要輕鬆很多。

“沒想到竟然讓太原王氏跑了個最快。”李藎忱看着捷報,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河東世家之中,他當然知道聞喜裴氏應該不會是跑的最快的,因爲裴矩此人本來就是個標準的騎牆派,或者說投機者。但是他這個投機者現在仗着自己的本錢很大,並不着急下注,一直在觀望風向,所以聞喜裴氏絕對不會是第一個向大漢示好的人。

相反,對於不少河東已經衰落的小世家來說,大漢入河東,自然而然等於給了他們一個抱大腿以求能夠重新崛起的機會,因此他們很有可能孤擲一注跑在前面,反正在北周的麾下也已經快混不下去了,還不如換一條大腿抱着,萬一大漢真的一統天下——從目前來看,別說萬一,實際上應該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自己也算是從龍有功不是麼。

就算大漢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河東,大不了家族的核心成員跟着漢軍先退回去,等到來年漢軍水師入大河,北周估計就已經沒有什麼手段能夠擋得住大漢了。

爲了家族的復興,這些風險和代價,都不算大。

之前李藎忱以爲會是汾陰薛氏或者柳氏乃至於衛氏會走在前面,畢竟他們距離蒲阪和風陵渡更近一些,結果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出身太原王氏的王隆恰恰就在風陵渡,自然是便宜了他,不然的話晉陽可遠着呢,無論是跑腿還是獻殷勤,都輪不到太原王氏在前面。

不過不管是誰,對李藎忱來說都一樣。

那就他吧。

李藎忱需要的實際上只是一個能夠制衡聞喜裴氏並且精通本地事務的狗腿子罷了,誰都一樣。有大漢的絕對武力在背後作爲靠山,前面的不過是傀儡罷了。太原王氏也不是什麼小家族,用起來也應該得心應手。

鮑興微笑道:“太原王氏也已經消沉幾代人了,王隆如此積極,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王隆來說,就算是明知道會被陛下利用作爲,作爲大漢穩定河東的一把刀,他也沒得選,更或者說他只能這麼選。太原王氏可沒有後世他兒子秉持家政的時候那麼風光,幾代消沉,到了王隆這裡,一個太守,還是邊疆近乎有名無權的太守,已然是極限。

太原王氏要是再沒有什麼動作的話,估計到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代人,就連本地的地頭蛇都算不上了。當然王隆此時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會取得的成就。

別說是當狗腿子和當刀了,就算是讓他王隆跑過來跪下喊“君父”,他也不是做不到。

也就是太原王氏跑在了前面,換做其他家走到這個位置上,估計會比王隆狗腿子十倍。

李藎忱點頭:“是不是好刀,用用就知道了。”

鮑興急忙應是,他當然明白李藎忱的意思。王隆屁顛屁顛的迎上來,當然不能讓他閒着。

失地未復,政令先行。大漢的政策具有相當的劃時代性,尤其是能夠極大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畢竟無論是法制還是分田,對於百姓們來說都等於一下子翻身了,他們頭頂上來自於世家、朝廷的層層壓迫自然灰飛煙滅,律法取代了人情和利益變成最大的約束,可是律法的框框架架都擺在那裡,只要心裡清楚、恪守法律,又怎麼會迎來無妄之災?

大漢的律法已然不比嚴苛的秦律,而是參考了先漢律法以及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可的道德標準進行制定,另外李藎忱在其中加入了緩刑、勞動頂替等等更現代化的內容,更能夠體現律法的迴旋餘地,並不會讓人驟然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尤其是在這四處需要勞力的大漢新社會,通過服勞役頂替自己一部分可以被寬恕的罪行,也不是什麼壞事。

因此大漢的律法在民間的認可程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律法限制了世家的發展,自然就等於讓活在世家陰影下的百姓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出頭之日,對於這種新政更是擁戴。

相同的,還有大漢廣泛鋪開建設的醫院、書院等等,有的是保證生命,有的則是提供進學之路,對於百姓們來說更是之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這些政令的推行,自然能夠幫助大漢快速的收攏人心。

有太原王氏出面收攏河東世家,又有這些政令收攏河東百姓,再加上漢軍摧枯拉朽之勢,一個冬天,河東怕就要直接易主了。

這件事當然不能讓王隆這個剛剛投降的人去負責,朝廷還需要派遣吏員甚至還需要派遣六部侍郎前去攘助,畢竟身爲河東巡撫的楊素到底還是軍方出身,吏治文教上的事情最好還是由文官來做,不然的話朝中文官們又要議論紛紛了。

開疆拓土的事讓武將包了,民政也要由軍方出去的人包的話,那他們文官幹什麼,吃乾飯?

就算是李藎忱同意,文官們也不會同意。就算是文官們能夠接受,御史臺也不會同意,因爲這也牽扯到了現在朝堂上的平衡,御史臺是不會允許陛下做出左右失衡的事情的。

“太原王氏這麼積極,朕也不能虧待了,加封王隆爲河東巡撫主簿,另外問問他,是否願意讓子嗣來洛陽求學。”李藎忱緊接着說道。

鮑興不由得翻了翻白眼,陛下,你這是加封了不說,但是後半句怎麼聽都像是讓人家送人質吧?不過河東穩定牽扯太大,就算是李藎忱不要求,王隆肯定也會這麼做,不然的話朝廷如何能相信你?

而李藎忱,除了出於這個目的之外,實際上也想見見王隆的兒子王通到底是什麼人物。

皇長子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爲他再選擇一些可看造用的夥伴陪着他一起讀書努力了。

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九百三十八章 監軍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七百七十九章 難纏的在後面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興國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四五六章 律法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九十章 袁英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湯包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一五八章 是談判不是求和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