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

電影的宣傳作用和對社會價值觀的傳播作用那是有目共睹的,而實際上戲劇又何嘗不是如此?

南方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戲劇巡演隊,將很多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搬上舞臺,當然了主要宣傳的思想還是忠誠、勇敢等等。

李藎忱在這其中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他還幫着寫了不少劇本,比如對三國時期的一些後世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了還原。

一來是因爲李藎忱作爲一個後世人對於三國的故事實在是爛熟於心,而這個時代對於三百年前發生的事情,瞭解實際上只是侷限在《三國志》上,畢竟沒有羅老爺子的一通改編,二來《三國演義》的故事是有明顯的偏向性的,偏向於誰,蜀漢唄。

現在李藎忱是啥,大漢的皇帝,是自稱延續大漢正統的。

所以通過宣傳效忠於那個漢的故事來勸導百姓效忠於這個漢,可不是什麼壞事。

因此什麼關公千里走單騎、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處的故事已經被搬上了戲臺,相同的還有西漢末年的昆陽之戰,以及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的事蹟等等。

這些故事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在這個大多數人目不識丁的年代,讀書認字本來就是少數人的特權,一直到李藎忱當上大漢的皇帝,這一切纔有所改變,但是即使是這樣,歷史上很多後世歷史課本上就有、甚至後人耳熟能詳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知道的人實際上並不多,畢竟不是人人家裡都有史書,就算是有也不是人人都能夠看得明白或者有心情去看。

亂世之中生存纔是最主要的事情。

現在李藎忱通過戲劇來演繹史書上言簡意賅兩三句話就帶過的事情,一來史書上說的少,李藎忱以及禮部可以改編的空間就大,二來李藎忱自然也可以進行傾向性的改編。

這些戲劇無疑都在表達一箇中心思想,效忠於大漢就會有好生活,當外敵入侵的時候要追隨着大漢的旗幟勇敢拿起武器。

亂世之中百姓流離失所,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對鄉土的執念,現在自然就是要恢復這種意識,我們頭頂上是庇護我們、給我們好生活的大漢,而我們的腳下是祖祖輩輩傳給我們的土地,跟隨着大漢的腳步,這土地我們一寸也不給別人。

在宣傳輿論的戰場中,對面的北周雖然根本不是大漢的對手,甚至都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但是李藎忱已然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這東西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夠有奇效,用不好反而可能傷到自己。

——————————

李藎忱從主殿太極殿走出,穿過迴廊向後宮的徽音殿走去。

洛陽皇宮原本是分成南北兩座宮城的,在曹魏遷都洛陽的時候進行了重修,後來北魏又把這兩座宮城合二爲一,廢棄了一些已經破敗的宮殿,讓現在的皇宮看上去規模更大,而且因爲經歷過幾次翻修,尤其是在北魏國力全盛的時候,所以看上去雕樑畫棟、分外華麗。

即使是這幾十年北周和北齊不再以洛陽爲都,讓這宮城蒙上了一層歷史的塵埃,但是此時輕輕擦拭去灰塵,依舊恍惚間能夠想象當初北魏全盛時期的輝煌。

北魏多建築大家,這李藎忱是清楚的,畢竟這個朝代給後世留下了諸如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等瑰寶,從那歷經歲月滄桑卻依舊雄偉莊嚴的大佛中就可以窺見這個朝代建築之發達和精妙。

現在呈現在李藎忱面前的洛陽皇宮亦是如此。

無論是高臺上的前宮太極殿還是後面衆星捧月一樣的後宮羣殿,都的確堪稱是這個時代智慧和藝術的結晶,要是隨便拉一個後世的考古學家或者建築學家過來,恐怕也會忍不住驚歎。

而在洛陽乃至華夏的歷史上,這座城實際還算不上最佳,向上有秦朝的阿房宮,向下有唐代的長安城和神都洛陽,這座漢魏洛陽城不過只是中間的一個小不點罷了,可是即使這樣李藎忱也能夠感受到這個城的雄偉。

也是這個民族的雄偉。

這樣的城,折射出的正是這個民族的強大,即使是胡塵瀰漫,華夏依舊是天下最強、世界之巔。

李藎忱深深的爲之驕傲並且願意幫助華夏更久的站在這世界的頂峰上,俯瞰列國如天神俯瞰芸芸衆生。

皇宮的後宮同樣殿宇衆多,含光殿、嘉福殿等等都算是後宮集體之中的一員,更不要說那些大大小小的宮、閣。

不過元樂尚並不傻,她作爲唯一跟在李藎忱身邊並且已經有名分的妃嬪,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去住後宮的幾個主殿,就算是樂昌不在,這主殿也是要空出來的,元樂尚只是個淑儀,沒有這個資格。

因此她選擇了比較靠近太極殿的徽音殿,顧名思義這裡實際上應該是原本存放宮廷樂器的地方,也因此距離時常需要鼓吹奏樂的前殿更近,不過那些樂器基本上都已經不見了蹤影,因爲爲了保存樂器的需要,房間通透不潮溼,住人倒是挺合適的。

李藎忱過來的時候,元樂尚正指揮侍衛們搬動牀榻衣櫃等等。

皇宮雖然有人打掃,但是也就只侷限於掃掃地什麼的,諸如這些傢俱早就已經損壞或者被拆解乾淨,不知道是拿去守城作爲檑木滾石,還是乾脆被倒賣掉了。

不過這點小事當然是難不住工部的,幾個工匠不一會兒就指揮人把陛下所需的全套傢俱都打造出來了,至於其餘的生活用品自然就更加簡單,隨軍商賈那裡多得是,這幫傢伙就指望着將南方的生活用品倒賣到北方發財呢,現在陛下有需要,那自然是抓緊送上來。

陛下也用過我家牌子,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倒貼錢他們也希望能夠讓李藎忱用一用。

當然了,李藎忱對此自然是笑納,但是該給的錢一分都不少,從內府之中扣除,順便笑着說要是用得不好該退貨的得退貨,到時候自己砸了招牌朕可不管。

商賈們自然是抓緊稱讚陛下仁德寬厚,但是心裡卻暗暗叫苦,希望陛下不要太挑剔的好。

“怎麼樣,還滿意麼?”李藎忱環顧四周,笑着問道。

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三章 鄰里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五百三十三章 山外蒼天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四二四章 韓擒虎的猶豫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