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

漢軍騎兵一走,鮮卑騎兵緊隨其後。

在鮮卑騎兵們眼中,顯然這些敵人已經害怕了,他們甚至不敢和自己正面交鋒!

想到這是送到嘴邊的功勞,鮮卑人們也是血往上涌!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大隊的漢軍步卒,此時已經出現在天邊,如黑色的潮流,一點一點的向這邊壓過來。

似乎天,都在隨之陰沉下來。

“列陣!”魯廣達的聲音很是沉穩,絲毫沒有因爲遠方衝過來的鮮卑騎兵而感到慌張。漢軍已經不是當初那支南陳軍隊了,從軍紀到士卒成分的組成再到士氣上,如今魯廣達麾下的軍隊已經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更不要說他們手中握着的,也已經不再是刀槍,更不是燒火棍,而是有着巨大威力的火槍。

火槍兵足足上千,擺成最適合射擊的半月形,而火槍兵的後方,弓弩手、刀盾手和長矛手森然列陣,同時在陣型的最中間,一名名身披重甲的步卒,手持長長的大斧向前邁進,他們每一步踩踏在地上,大地似乎都在隨之顫動。

這是大漢的重甲士,他們手中的大斧能夠直接把高速突進的戰馬直接劈砍成兩半。而他們身上的重甲,把整個人都包裹在其中,甲片有兩層,重重疊疊,厚厚的甲片沒有一點兒縫隙,同時兩層甲片之間還有木板作爲緩衝,即使是戰馬的馬蹄迎面踩下去,也能夠讓他們保住性命。

而在重甲士兩側,還有一些身着明光鎧的甲士,他們身上的衣甲雖然比不上重甲士,但是更輕便,也更適合從側翼包抄,而他們手中握着的長柄陌刀,比沉重的開山斧更加鋒利,看上去單薄的刀片,卻都是上好的精鐵打造,或許還不足以劈開戰馬上士卒的衣甲,但是直接切割掉馬腿卻是輕而易舉。

在歷史上,身披明光鎧的大唐陌刀隊曾經是突厥人和西域各國的夢魘,而手持大斧的宋軍重甲士也曾經讓西夏鐵鷂子和女真鐵騎領教過步卒的威力,如今在大漢強大的冶煉技術支撐下,這兩個專門對付騎兵的隊伍,彷彿穿越時空一般,出現在了同一個戰場上。

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前方越來越近的鮮卑騎兵。

鮮卑騎兵們不退,司馬消難當然是頭大不已,但是偏偏他又指揮不了這些心高氣傲的鮮卑騎兵。這些鮮卑騎兵本來就是尉遲順直屬的,後來雖然尉遲順被俘之後調動到司馬消難麾下,但是這些騎兵對於當初司馬消難率領步卒在後卻見死不救的事情耿耿於懷,再加上他們是血統純正的鮮卑人,對司馬消難這個漢······不,晉人,並沒有什麼認同感。

保不齊這個傢伙和南邊那羣南蠻子都是一夥的,就是爲了奪下來他們北周和鮮卑的江山社稷!

司馬消難很清楚這些騎兵們的心態,所以當初他們不聽號令就擅自衝出去追殺漢軍騎兵之後,司馬消難就不得不帶着大隊的步卒前進支援,免得他們真的全軍覆沒。

這些鮮卑人心裡沒數,司馬消難卻很清楚漢軍有幾斤幾兩,若是接應的不及時,這幫傢伙怕是一個都跑不回來!

當看到漢軍的陣仗時候,司馬消難還是下意識的嚥了咽口水。

而火槍的聲音,下一刻已經響起。

有如狂風捲過枯草,第一排北周騎兵幾乎同時從馬背上摔落,還不等後面的騎兵向兩側散開,又是一排槍撲面。

緊接着是第三排。

三千名騎兵,只是三排槍,就足足倒下了五百人。

畢竟一千名火槍手如此密集的射擊,五百人並不算什麼。

三排火槍射出去,可是活脫脫的在北周騎兵面前拉出來了一道彈幕,任何想要衝過去的人,必須要付出血肉代價。

不過鮮卑騎兵還是憑藉着他們頑強的毅力和組織力,硬生生的闖了過來,同時向兩側散開。

而漢軍弓弩手拋射的箭矢,也劈頭蓋臉的砸了下來。

因爲騎兵已經散開了的緣故,所以這一次中箭倒下的人並不多,不過也打亂了北周騎兵射箭的動作,畢竟想要一邊躲避迎頭砸過來的箭矢,一邊想要在馬背上挺直了身子張弓搭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少人甚至箭矢都還沒有射出去,人就已經先中箭摔倒。

反倒是漢軍火槍手,趁着這個機會,從容不迫的撤退到了自家盾牌的保護之中。

一面面大盾轟然落地,而大盾背後,塞門刀車和戰車充當固定支撐點,上萬漢軍將士森然待命。

看到這個陣型,遠處的司馬消難臉色更是白了白。

卻月陣!

準確的說,應該是結合了漢軍特點的改良型的卻月陣。

卻月陣的確是一個讓北方騎兵將領聞之色變的陣型,當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曾經指揮兩千步卒憑藉卻月陣大敗北魏三萬鮮卑精騎,因爲後來北周和北齊之中不少將領的祖輩都曾經參與過這場慘烈的屠殺,並且多數都成爲了南朝軍隊刀下的亡魂,所以北方將領對這個曇花一現的軍陣非常熟悉。

甚至一直到現在,鮮卑騎兵也沒有想到能夠破解這個陣法的方式。

所謂卻月陣,就是以戰車連在一起成彎月形,背靠河流,河流上水師戰船往來,配合戰車一起發力,或是萬箭齊發,或是士卒攀爬車上居高臨下,或是以車爲牆,阻撓騎兵突進,總之北魏騎兵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後卻只能在這巋然不動的軍陣前折戟。

歷史上卻月陣由於有着非常嚴苛的條件需求,既要求有船隻來往支援配合,又要求敵人必須主動進攻,所以最終也就是劉裕憑藉此陣一戰成名,之後反倒是逐漸消散在歷史長河中了,一直到清代,康熙皇帝進攻準噶爾的時候,準噶爾佈下的駝城和這卻月陣倒是有幾分相似的地方。

如今漢軍也是如此,一輛輛戰車和塞門刀車密集排布,軍陣成彎月,而漢軍騎兵在側翼遊走,就像是後方的水師戰船一樣,和步卒軍陣互爲奧援。

憑藉着手中強大的火器,漢軍的卻月陣,不僅僅可以原地防守,更可以主動出擊!

司馬消難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二百零一章 入城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六零七章 醫療發展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陳宣華不學好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一三七九章 長安一片月第十七章 弱點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二百章 公安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