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

戰爭一旦爆發,就是決戰,就是速戰速決的決戰!

大漢想要征服北周,而或者北周想要征服大漢,就只能在戰鬥開始之後,儘可能的快速將戰線推進到敵人的腹心區域,才能真正的打擊到敵人,同時獲得自己需要的補給。

比如大漢需要一路殺到大河以北才能從鄴城一帶獲得足夠的糧食以支撐下一階段的作戰,北周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初的北周攻破北齊,不是因爲洛陽的拉鋸戰勝利,而是因爲北周軍隊從北方渡河快速突入晉陽,包抄鄴城,才最終勝利。

現在的北周處於守勢,進攻自然還不敢想,但是也必須提高警惕,防止漢軍猝然發難,一旦大河以南的洛陽、淮北等地失守,漢軍憑藉着強大的水師,強渡大河並不是什麼難事,一旦大河被突破,鄴城這北周的腹心之地將任由漢軍蹂躪。

所以尉遲迥現在是萬萬不敢掉以輕心,自己的一點兒疏忽很有可能就導致整個潼關到洛陽防線的崩塌。

暴風雨前,總是寧靜。

華陰那邊的安靜,讓尉遲迥反倒心中惴惴難安。

他着實是害怕被打個措手不及。

“或許是因爲南蠻自己那邊也有什麼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站在尉遲迥身邊的司馬消難沉聲說道。

尉遲迥身邊最得力的文官應該算是李惠,而武將除了留守洛陽的費也進利之外,應該就是司馬消難了。之前尉遲順突襲漢軍,也正是司馬消難率領步卒殿後,結果尉遲順兵敗被俘,司馬消難及時收攏敗軍,總算沒有讓漢軍趁勢直接突入潼關之中,之後司馬消難便坐鎮潼關,和漢軍對峙。

尉遲迥輕車簡從前來潼關,李惠作爲長史留在了洛陽,所以尉遲迥身邊能夠靠得住的也就只剩下還算有幾分將才的司馬消難。

原本自己信任的曹孝達、尉遲順等人都已經或戰死、或被俘,而自己本身也已經垂垂老矣,剩下的幾名將領也並不是常勝將軍,要他們統籌各處、把守洛陽大大小小的關隘,必然會有漏洞,可是放眼現在的北周,可用之人終究也就只有這麼多了,基本上都是當初曾經追隨過齊王殿下的老將。

現在天下南北的差距已經越來越明顯,人心思變,即使是明知道南方的世家多數都已經煙消雲散,北方世家的心思也會向大漢傾斜,沒有辦法,誰讓大漢佔據着正統不說,在實力上也遠遠地超過北方呢?更何況現在的北方,實際上也就是當初北齊的地盤罷了,而大漢則是北周和南陳的總和,甚至向南還有更遠的地盤。

北齊沒有擋住北周,難道現在的北周就能擋住大漢麼?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世家們終究也得爲自己的性命考慮,化爲凡人,總比爲北周殉葬了好。因此世家們對北周多數也都是陰奉陽違,要錢要糧,還是會給的,但是自家的子弟出現在朝廷之中的卻越來越少,顯然大家都開始和北周劃清關係。

錢糧可以解釋,那是被迫的,大漢就算是真的問責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但是一旦自家的子弟出仕,那就不是被迫不被迫的問題了,原則性的錯誤犯下了,可就沒有了補救的機會。

所以宇文憲手下的臣子,如今是越來越少,當然這些傢伙們找的理由五花八門,有的說是家中長輩去世——雖然是個旁支恐怕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的長輩,有的說是自己身體有恙,而更有狠人,直接把自己的腿給打斷了——反正我連路都走不動了,你總不至於天天擡着我去齊王府吧?

此間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當然也不由得感慨有末日即將到來的感覺。

而宇文憲想要怎麼挽救,尉遲迥作爲重臣當然是得到了風聲的。

很簡單,稱帝。

的確,稱帝是收攏人心、挽救威望的不錯辦法。

但是現在宇文憲要稱帝也很窩囊啊,至少得大漢那邊沒有過激的反應才行,之前尉遲迥授意斥候挑起邊釁,就是得到宇文憲的指示想要試探一下李藎忱的態度。

雖然尉遲迥覺得這不見得就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現在時間緊迫,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至少這種下策還不能算是昏招。現在更是讓人“感動”的是,大漢似乎還真的因此而暴露出來了自己的內部矛盾。

相安無事自然是最好,只是······

作爲一個征戰沙場這麼多年的老將,尉遲迥覺得一切並不會這麼簡單。

速戰速決對大漢並沒有什麼壞處,李藎忱到底爲什麼會選擇這麼一直拖延下去,這到底是真的,還只是迷惑?

“不管南蠻如何,我們務必小心。”尉遲迥嘆息一聲。

希望滿朝文武也能和自己有相同的想法。

“將軍,”一名幕僚快步走過來,壓低聲音說道,“有青龍現於滑臺外大河之上,又有巨鱉浮沉於白溝之中。”

“什麼?”尉遲迥和司馬消難都是打了一個激靈,對視一眼之間,雙方的複雜神情盡收眼底。

滑臺,又名東郡,在後世的濮陽和新鄉之間,位於大河南岸,和大河北岸的黎陽郡以及西南側的汲郡互成掎角之勢,拱衛大河,而過了滑臺和黎陽,北側就是鄴城!

所以滑臺外的大河,幾乎可以說是距離鄴城最近的大河河段了。

至於白溝,那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鄴城外的一條河。

這就是祥瑞啊。

兩個祥瑞,不用說也知道宇文憲想要幹什麼!

“還真是湊巧啊。”尉遲迥長嘆一聲。

在自己的親信面前,也沒有什麼好遮掩的。

接下來就是要上勸進表了。

作爲一個數朝元老,尉遲迥也算是經驗豐富。

只是······宇文憲是不是還是操之過急了?

“將軍鎮守一方,從龍之功必然不少,儘管上勸進表便是。”司馬消難斟酌說道,此時也只有尉遲迥先動,他們這些麾下的將領們纔好跟着一起動。

尉遲迥默然良久,方纔點了點頭。

反對是不能反對的,那就抓緊吧。

大勢推動之下,的確是給人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只是不知道大潮的前方,到底是開闊的天地,還是高聳的礁石?

不過裹挾在其中,不管是什麼,也只能一往無前了。

第二一四五章 杜齊想打自己一巴掌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邂逅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十五章 凌遲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二二七章 樹幹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十四章 審訊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六零七章 醫療發展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渾的情況不同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一八八五章 鑿空河東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