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

雙方之間的戰鬥看上去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但是又因爲相互之間的實力差距一直沒有拉開,又有潼關、武關這樣的要塞層層阻隔,因此戰鬥看上去隨時有可能發生,但是雙方又都在保持着絕對的剋制,對方不動手,我們這邊也堅決不動手。

不過不動手,不代表不動嘴,雙方哨探斥候撞上來,總是要罵上幾聲的,一邊問候對方家中所有婦孺,好像明日就能殺到鄴城把宇文家趕盡殺絕,另一邊也是把對方祖宗十八代推崇備至,彷彿隨時都可以策馬揚鞭直渡大江殺入建康府。

但是罵的厲害歸厲害,動手卻是從沒有過的。

可見兩邊的上級都曾經耳提面命。

不過今天事情卻出現了變化。

蕭世廉站在華陰城牆上,面色沉重,而站在他身邊的盧青、鄭凱源等麾下將領卻都是義憤填膺。

不爲別的,就在城門下,有用白布蓋着的四具屍體,是屬於漢軍斥候的,早晨出城的時候還是四個生龍活虎的漢子。

就在今天中午,這四個漢子隸屬的斥候隊伍和從潼關開出的敵人一支騎兵小隊正面相撞,若是換在從前,雙方最多就是把陣勢拉得遠遠地,互相比劃比劃,表示自己不是好惹的,頂多就是最後湊上前再互相呵斥、問候對方的家人,可是今天不同,對面騎兵甫一照面就是一通亂箭。

漢軍斥候猝不及防之下丟了四條性命,而隊伍中的弓弩手也是抓緊還擊,對面也同樣有幾人折損。恰好漢軍有一隊騎兵趕過來和這支斥候隊伍匯合,當即迂迴過去包抄敵人後路,然而北周騎兵似乎並沒有把事態徹底擴大的意思,一路向南逃遁之後又折返入潼關大寨,漢軍騎兵雖然追出去一段距離,不過考慮到己方人手也不算多,所以最後也只能悻悻而歸。

對於一場大戰來說,四個人戰死遠遠算不得什麼,甚至一場斥候戰雙方折損人馬的零頭都算不上。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就非常敏感。

周人想要幹什麼,難道磨刀霍霍的大漢還沒有準備進攻,周人倒是打算殺上門來了?

這倒也保不齊,因爲這幫傢伙的確有當初以弱勝強的傳統。北齊還在的時候,盤踞鄴城和洛陽兩個北方重鎮,幾乎整個中原和河北的富饒之地都在其掌控之下,北周所有的不過就是個已經被戰火蹂躪過很多遍卻一直沒有恢復元氣的關中,而即使是如此,北周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大動干戈,不斷地對北齊發動進攻,相比之下,反倒是兵力和地域上都佔據優勢的北齊,一直處於防守狀態。

這在兵家上也不是說不過去,歷史上諸葛亮明知道蜀漢和曹魏之間存在的差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興兵北伐,那是爲什麼?那是因爲時間一直向後拖的話,兩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一旦僥倖取得勝利,還有可能翻盤,否則就只能坐以待斃。

等到諸葛亮之後,姜維再北伐的時候,這種差距最終到了不可彌補的地步,就算是姜維僥倖取勝,也已經無濟於事。

當時的北周也的確是有着類似的想法,而和手氣不怎麼樣的諸葛丞相相比,北周的手氣顯然就好得多,他們對面的皇帝基本上不是傻子就是瘋子,禦敵國門的事情不怎麼做,自毀長城卻是做的很熟練,因此最終反倒是北周逆襲成功。

如今的北周,難道也有這樣的想法,認爲自己能夠故技重施,再一次通過主動進攻進而引起大漢的全線崩潰?

如果說之前進攻北齊的時候他們還能想一想,那麼現在蕭世廉認爲他們連想一想的資格都沒有,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做了,那蕭世廉倒是非常想問一問,到底是誰給他們的勇氣。

現在的大漢,可不是當年的北齊。

如果他們真的敢於離開潼關和蒲州這些重鎮,主動向前發動進攻的話,大漢軍隊甚至還會喜出望外,大家正在擔心那些城高池深的城池應該怎麼攻打呢,你倒是很主動的送上門來了,那還跟你客氣什麼?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心態,所以現在盧青、鄭凱源這些從龍很早的將領們都已經摩拳擦掌,恨不得現在就帶兵直接衝着潼關殺過去。

持續這麼久的對峙,大家早就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遍覽兄怎麼看?”蕭世廉並沒有管這些躍躍欲試的年輕將領們,徑直看向得到消息之後同樣匆匆前來的魯廣達。

“邊釁一起,烽煙不休啊,大將軍務必慎重。”魯廣達皺眉說道。

大漢並不是沒有和敵人決戰的底氣,只不過現在火槍和火炮的數量還有所不足,因此朝廷和軍方都希望可以等一等,畢竟大家見識到了火槍和火炮的威力之後,當然都期望着能夠通過這種新式火器儘可能的減少傷亡。

“魯將軍可不要怯戰!”盧青在旁邊不滿的說道。

他出身巴人,和魯廣達當然沒有什麼親舊關係,所以說起話來自然很是直接。

魯廣達不以爲忤,只是微微一笑:“如果大將軍有令,某自然也會率軍奮勇征戰,怯戰一說,未免可笑。但是應不應該戰,應該如何戰,卻還需要從長計議纔是,我們一旦擅起戰端,會不會導致整個大漢都被捲入戰爭之中,如今的朝廷是否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而其餘戰線上的友軍會不會因爲事發突然而手忙腳亂,反倒是給了敵人可乘之機?這些問題怕是不得不考慮吧?”

盧青和旁邊的鄭凱源等人一時半刻也都無言以對。

是啊,現在大漢和北周之間的戰爭遠遠不是他們這一個戰場、一個方向上的戰爭,戰爭一旦爆發,必然是舉國之力,雙方在各個戰線上都會動手,着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若是這邊就真的這麼如火如荼打了起來,那導致另外的戰線上友軍全面陷於被動,那他們不見得就有功勞,而且秋收的糧食也還沒有完全彙集上來,眼見得大河又快要結冰,這一戰一旦開始,節奏未必就都在漢軍的掌握之中。

他們終究只是漫長戰線上的一枚棋子,自己的擅自行動引發整個局面的崩塌,誰都承擔不起責任!

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章 溫飽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二零二一章 囚徒心理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一三五四章 蕭世廉戰楊堅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七章 求死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八百章 要跑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十七章 弱點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