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

和皇子同齡並且一起讀書的少兒們,長大了自然就是皇子的得力助手。基本上歷朝歷代的太子組建自己的東宮官僚,都是以當初少傅和陪讀作爲基礎的。

因此樂昌不可能不關心。

一旦人選選錯了,將會誘導着小滄海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等到發現再想挽回的時候,一切可都晚了。

當李藎忱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她自然也跟着打起精神。

而尉遲熾繁、蕭湘等人也都把目光投過來。晉陵公主作爲大漢的“長”公主,當然也不能落於人後,肯定是要跟着小滄海一起去讀書的,在讓女子讀書學習上,李藎忱已經比較寬宥,尉遲熾繁當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另外蕭湘等人誕下的兒女,雖然年歲還小,但是也就是比小滄海小了一歲左右罷了,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也得考慮類似的問題。

而且很有可能陛下會讓他們這些皇子公主們一起讀書接受啓蒙教育,因此老師是誰是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少傅之職,便交給傅宜事(宜事,傅縡表字)吧,”李藎忱斟酌說道,“傅宜事生性平和,不喜爭端,又學富五車,當是教導朕之兒女的不錯人選。”

樂昌微微頷首,傅縡是前朝東宮舊臣,由於信奉佛教的緣故,爲人不卑不亢,素來不會無事生非,而且他年幼時也是鄉里舍間有名的小神童,學問上自然也不用說,否則當初也不會掌管東宮文書往來。

“另外朕會告知金陵書院蕭山長,從金陵書院遴選兩名賢良先生,輔助傅卿家一起授課。”李藎忱緊接着說道。

大漢現在以書院爲基礎行君子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所謂君子教育,自然就是弘揚君子六藝,當初秦漢時期的儒家士族,可都是下馬做學問,上馬揮刀槍的,可不是後世那種文弱書生的形象。

隨着南北朝亂世開始,不少古人的史書典籍被付之一炬,而士人的形象也開始有所變化,這些書生更喜歡坐而論道,談論一些玄而又玄的事情,無聊的時候便飲酒作樂、作詩詞歌賦聊以娛情,雖然說南北朝時期的詩詞歌賦發展迅速,爲後來唐宋時期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讓魏晉成爲風流的代名詞。

而實際上文人士子的身體素質也在這種閒散的生活之中隨之降低,最終士子就只會搖頭晃腦的讀書,自然無從說什麼“上馬擊狂胡”。

因此金陵書院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要從根本上,也就是從年青一代就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已經畢業的李淵他們,平日的學習之中就有擊劍,乃至於一些身體強壯的學生還可以去學習搏鬥,金陵書院專門爲他們請來了軍中老手來負責教導,讓這些士子們在畢業之後不僅僅能夠精通文章、能夠治國理政,還有本事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揮動刀劍、爲國征戰。

李藎忱名義上說的是以恢復君子六藝爲目標,主要還是打着孔老夫子的名頭讓那些有意見的儒生們無話可說,畢竟你們就算是再有意見,也不能說孔老夫子說的不對吧?

但是實際上和文藝復興一樣,這些都更像是披着復古的皮來行創新的事,畢竟書院之中教授六藝這種事,古往今來倒是不怎麼多見啊。

李藎忱要讓書院抽調先生來,自然是想要有人專門負責鍛鍊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身體素質上也不至於差強人意,若是真的能夠有適合戰場衝殺之猛將材質顯露出來,那李藎忱當然也不吝惜於培養,他也想要像當初曹操那樣捋着鬍鬚得意的說我有“黃鬚兒”。

雖然不知道李藎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但是也知道李藎忱肯定不會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師傅自然也是多多益善,所以樂昌她們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傅縡也不可能一直都有時間盯着這些小皇子和小公主,多幾個人總歸是好的。

“那陛下打算選擇誰家孩子作爲伴讀?”尉遲熾繁先問出了樂昌同樣關心的另一個問題。

少傅的事情倒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朝堂內外有賢德的臣子衆多,李藎忱肯定不會虧待了自己的兒子和閨女,所挑選的也必然是有口皆碑的大臣,可是伴讀這可就不好說了。

伴讀牽扯到的利益同樣不少,畢竟有資格成爲皇子,甚至還是未來太子伴讀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幾乎就等於確定是了下一代的棟樑之才,所以各個家族爭破了腦袋也都想要讓自家的子弟能夠有機會成爲皇子,尤其是太子的伴讀。

李藎忱卻搖了搖頭:“朕並不打算讓誰成爲伴讀,請傅宜事過來也只是作爲啓蒙先生而已,大漢的皇子不能長在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等他們再長大一些能夠斷文識字了,就讓他們去金陵書院求學,當和普通學子接受一樣的教育。”

樂昌等人訝然看過來。

讓自己的兒子出去求學,也虧李藎忱敢想。

不過很快樂昌就反應過來,微微頷首:“陛下所言極是!”

伴讀的選擇本來就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各家各戶誰不想着自家的孩子能夠入選?如果因爲這件事引起朝堂之上大小臣子之間的矛盾,反倒是不好了。

而如果讓皇子們前去書院可就不一樣了,或許皇子們出去求學安全稍微不比宮中——金陵書院的北側就是石頭城,是有駐軍保護的,不過終究比不過皇宮之中深牆大院又有敢稱天下第一的侍衛親軍——但是一旦他們和周圍的學生們打成一片,那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金陵書院這一代學生,這些江南學子之中經過選拔培養的翹楚,都將成爲伴讀。

這可遠比選拔出來幾個伴讀陪着皇子一起成長來得好。

雖然樂昌等人對李藎忱“深宮婦人”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李藎忱這樣做的確是對這些兒女們有好處。

“那晉陵又該怎麼辦?”尉遲熾繁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金陵書院已經籌辦女學,等開春就可以入學,女學所教授者,琴棋書畫之外也有詩書古籍,到時候保不齊還會邀請你們過去講一講呢。”李藎忱不由得哈哈笑道。

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四百一十二章 如風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樊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景不殊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書院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七章 求死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三章 鄰里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