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

更多的俘虜被押了上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垂頭喪氣的在歡呼的大漢百姓面前走一圈,讓百姓們看看敗兵之將都是什麼樣子的,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膽量挑戰大漢天威。

相比於明知道自己會掉腦袋的範梵志,這些林邑官員和將領們倒是表現的非常乖巧,因爲如果他們努力配合工作、弘揚大漢的天威,表現出來自己的懺悔之情,那麼說不定李藎忱還能大發慈悲,最終留他們一條活路。

畢竟站在最前面極力和大漢作對的是範梵志,而不是他們下面這些官員。

“助紂爲虐,爾等可知罪?”李藎忱的語氣也緩和了很多。

“我等向天朝陛下謝罪!”俘虜們烏泱泱的跪倒在地。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足夠低聲下氣,以求能夠獲得皇帝的寬恕。

李藎忱淡淡說道:“你們是否有罪,刑部會依法審理,但是朕相信你們這些聚集在範梵志身邊的死忠,身上肯定都沾着大漢將士和百姓的鮮血,你們就捫心自問有否過失,自求多福吧。”

說完,李藎忱轉身:“愛卿,隨朕登車!”

李詢急忙拱手:“陛下厚愛,然此次南征,橫山、盧容等處大戰,大漢將士浴血奮戰、死傷不少,臣身爲主帥,有貪功冒進之過,臣愧疚於心,不敢如此。”

李藎忱哈哈大笑道:“既然是打仗,就肯定會有流血犧牲。我大漢兒郎,如何會害怕流血犧牲?更何況戰報朕已經詳細看過,太尉府也進行過推演,你的選擇和判斷並無任何問題,所以無須愧疚。我大漢戰死之英烈,朕會在今日下午登壇爲他們招魂祭奠,愛卿寬心。”

說罷,李藎忱先登上馬車。

李詢這時候也只能跟上李藎忱的步伐。

他倒並不是真的心裡有愧,打仗哪裡會不死人,作爲征戰沙場多年的將領,李詢這點當然早就已經清楚並且能夠坦然接受,沒有犧牲哪裡來的勝利?

主要還是因爲李詢不想要太過突兀,他的身份畢竟還比較敏感。

北周降將在大漢的朝堂上並不算少,但是像李詢這樣直接成爲四徵將軍並且主持了大漢開國之後第一次對番邦戰爭的還是獨一份,李詢以降,也就只有韓擒虎算得上北周降將裡面混的比較出彩的了,而韓擒虎也是因爲有牛弘和李靖這兩個人物的左右加持。

相比之下,李詢不但自己掛帥統籌南征之戰,而且當初他的副手羅毅都已經成長爲偏師主帥,甚至已經被內定爲新組建的大漢海軍陸戰隊的主將,這讓李詢愈發的想要謹慎小心。

槍打出頭鳥,自己在大漢朝堂上本來就沒有多少能夠說得上話的人,現在有如此受到陛下的器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那些看着眼紅的人給針對。

不過李藎忱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李詢還有什麼好說的,也只能乖乖從命。

“吾皇萬歲!”馬車開動,百姓們再一次歡呼。

“萬民平身!”李藎忱伸手揮動。

馬車向前走,李藎忱壓低聲音說道:“愛卿擔心自己會成爲衆矢之的?”

李詢嚇了一跳,額頭上汗水登時冒了出來。

陛下竟然猜中了自己的心思?

“卿家無須如此,”李藎忱的聲音很平靜,“朕對卿家的信任絕對不會因爲一些流言蜚語就有所變化,也不會因爲一些人的刻意抹黑就動搖立場。”

“陛下······”李詢有些感動。

作爲一個降將,陛下能夠至始至終這麼信任他,這是他怎麼也不敢想象的。當初李詢投降李藎忱,主要還是爲了拯救那些跟着自己的袍澤弟兄們的性命,免得他們一起和自己做勞役,最終被折磨死,但是他沒有想到李藎忱最終滅掉了北周的一半,甚至還給了自己率軍南征的機會。

就憑李藎忱展現出來的實力以及對自己的信任,李詢對大漢的忠誠自然也不會動搖。

更何況四徵將軍,在軍方官銜之中也算是位極人臣了,李詢當然已經滿足,他自然不知王者自己能夠達到老族長李穆那個高度。

而李藎忱看了一眼李詢,緊接着說道:“南方戰事平定,剩下的交給羅毅他們就可以,朕有一個任務,不知道你敢不敢承擔下來。”

“陛下請說。”李詢頓時打起精神。

“朝廷應該會在三年之內發動北伐之戰,而根據白袍的消息,近期來宇文憲和北方草原上的薛延陀部、西北的吐谷渾等等聯繫的愈發緊密,到時候很有可能吐谷渾和薛延陀部會出兵進攻大漢,作爲牽制,”李藎忱斟酌說道,“朕之前就已經和太尉府商議過,大漢是否具有兩線開戰的可能,太尉府針對現在大漢前線沿線州府的情況考量,確定憑藉巴蜀、江南和荊襄之力,應該可以支撐軍隊北伐,而匯合巴蜀、西北之力,沒有必要對吐谷渾人一直保持防守的姿態。”

“陛下想要在北伐的同時進攻吐谷渾?”李詢倒是有些詫異。

大漢和吐谷渾不對付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吐谷渾把控着河西走廊,就等於把控着大漢通往西北的商路,李藎忱很早之前就打算將吐谷渾拔掉,只不過一直有比吐谷渾更加重要的敵人需要優先解決掉,所以吐谷渾纔會被放在後面。

相同的道理,吐谷渾對於大漢的西北也是垂涎三尺。

雙方在這兩年裡面在邊境線上沒有少起摩擦,吐谷渾人想要試探漢軍的底細,而守在邊境上的長孫晟也不是好惹的主兒,更何況手下還有侯秘、於璽這兩個最喜歡搞事情的傢伙,所以雙方打得還算是有來有往,不過也都剋制着儘量不把事態擴大。

現在誰都沒有勇氣直接爆發全面戰爭。

和平時代大漢都沒有辦法直接向吐谷渾開戰,戰爭爆發之後難道反而有這個底氣了?

李藎忱沉聲說道:“戰爭一旦開始,西北肯定會首當其衝,承受吐谷渾人的進攻,朕需要的是有人能夠穩住戰局,然後在朝廷越過大河開始進攻宇文憲的腹心之地並且即將結束戰鬥的時候,同時在西北發起進攻,趁機直接收復河西走廊。”

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頭狼和狼羣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一百二十章 猜測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會師靈武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二一零章 老成的請求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二零九五章 亂起雁門內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九百一十五章 買賣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十七章 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