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

大漢正在全面列裝這種已經體現出來威力的新式火器。

並且也只有大批量生產列裝,才能讓一種武器存在的缺點徹底暴露出來,小規模的試驗性質列裝並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在火槍大規模列裝之後,關於槍刺以及裝填等等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優化,但是現在大批量生產並且列裝的火槍還沒有真正參與過一場戰爭,借用這一次大漢南征,工部也想要對火槍以及其餘的器械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善,因此工部對這一場戰爭也是期待已久。

這些搞研究的瘋子,在李詢看來,當得知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甚至要比軍人們還要激動。

而瘋子,從來都不少,除了工部的這些之外,還有太醫院的那些。

孫思邈,這是李詢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而和孫思邈一樣的人,軍中還有七八個,他們的徒弟更是有五六十個。對於所有的軍中將士來說,這些人不啻於活菩薩,自從他們來到軍中,軍中再也不用爲一些小病小痛而苦惱。

但是對於那些被抓捕的林邑人密探或者遊兵來說,這些名字和噩夢沒有什麼區別,當然他們的夢一旦開始,就再也結束不了了。

李詢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眼睜睜的看着一個林邑人的密探被五花大綁着進去,而出來的時候,人都已經很難拼成完整的了,目睹這一幕的一些老卒,都有好幾頓飯吃不下去,畢竟那些亂七八糟的內臟拖了一地,就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卒也忍受不了。

而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雖然很清楚孫思邈他們在幹什麼,也知道他們是爲了以後在戰場上能夠救死扶傷,李詢也只能下意識的和他們保持距離,不過還好大多數並不知道這件事的將士們,依舊把他們當做神仙供奉着,有他們在,軍中對於征戰南方的底氣都足了很多。

畢竟南方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瘴氣以及那些林邑人們不知道怎麼製作的毒箭、毒鏢,這些東西或許還不至於讓人死亡,但是一旦中了毒,缺胳膊少腿卻是很正常的,而孫思邈他們曾經努力挽救過一箇中毒的將士,通過切掉病變的地方保住了他的手臂,讓將士們對孫思邈等人更是多了幾分信心。

中軍帳中,孫思邈代表這些隨軍的醫生們也在,他們頭上可都是頂着太醫的名頭,在官銜上並不比軍中的偏將低,因此自然也有資格位列此處。

看着衆將領昂然離開,李詢下意識的看向慢吞吞的同樣轉身的孫思邈。

孫思邈笑得很開心。

李詢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

他下意識的覺得,林邑人可能真的要倒黴了。

——————————-

林邑人要倒黴了,有相同想法的並不僅僅是李詢,杜齊此時叉腰站在一處山坡上,盡力向南看去,心裡也是這麼想的。

在他的腳下,一望無垠的原野上,人們正在努力的耕耘。南中氣候怡人,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沒有和春天存在明顯的區別,所以在這裡自然也就不存在冬天農閒的說法。

自從大漢入南中之後,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官府出面組織耕種,原本居住在山中的蠻夷部落紛紛下山,他們每個人從官府那裡領取自己的土地,而同時也領取自己的身份牌證,官府藉助這次機會完成了對蠻夷部落的人數清點,同時蠻夷部落們也終於能夠藉助華夏先進的耕作技術,讓原本的刀耕火種成爲歷史,也再也不用爲餓肚子犯愁。

至於各個部落的酋長,朝廷自然也給他們委派了里長、亭長的官職,相當於後世的村長和鄉長,通過他們來管理自己手下的百姓,對於這些酋長們來說,或許喪失了原本佔山爲王的權力,但是生活的變得更加富足,是他們更願意接受的。

如果不是沒得選擇,誰願意每天在山上風餐露宿,靠山林的產出飢一頓飽一頓?

而隨着南中基層政權的穩定,大漢接下來的政策自然就可以穩步推行,商部、工部和學院作爲現在大漢征服一個地方衝在最前面的力量,在南中自然也是如此。商部的貿易網絡很快就向這邊蔓延,並且逐漸把整個南中納入大漢的貿易網絡之中,來自於天南海北的貨物很快就吸引了南中人的注意力,而通過和來自其餘地方的商人進行貿易也能夠爲他們創造額外的財富。

工部自然不用說,一座座工坊的設立,讓南中各個部落的人們在除了耕作之外又有了新的選擇。之前大漢的工坊還因爲缺少丁壯而不得不利用戰俘,但是現在工坊越來越多,流水化的生產意味着學徒不需要太長時間的培養就能夠上崗工作,而且工坊的高利潤也意味着工人能夠得到高報酬。

至於學院,說實話朝廷在背後的推動遠遠比不上前兩個,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華夏的學者們想要教化蠻夷的決心和勇氣。

早在當初大漢才立國的時候,成都書院就已經開始籌劃南下,後來各地書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開始聯合起來對南中地區進行援建,不斷的派遣人手前往南中,建立一座座的學堂。

這些學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授南中百姓們最基本的一些漢語知識以及文化學說,和華夏中原地區的書院自然是沒辦法比的,但是這將會培養南中百姓對於華夏漢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當這一代的南中孩子以及下一代的南中人長期處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自然也就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出身,並且融入到華夏這個大家庭之中。

從蠻夷到漢人,這並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書院的努力自然也被朝廷看在眼裡,朝廷開始出面推動到對南中的援建,尤其是對口援建,江南、荊州和巴蜀各地的社會各界紛紛登場,支援南中。

在南中的工作經歷不但能夠讓他們獲得官府的獎勵,還能夠極大的增強他們之後回到家鄉高就的可能。本地的官府和商號也都傾向於任用這種有豐富外出工作經驗的人。

在這個大建設、大融合和大發展的波瀾壯闊的時代,人才顯得非常重要。

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可止步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三百九十四章 功還是過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二百二十七章 自稱我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三百五十八章 萬川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百一十章 季孫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騎兵的突進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