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

翠微宮內很安靜。

搖籃裡,大漢的皇長子睡得正香,而一個小女孩趴在搖籃旁邊,伸出手在嬰兒的頭上轉了轉,後來又覺得無聊,又轉過來一步一晃的向着門外走去,幾名奶媽忙不迭的跟上,而張麗華已經門口等着,看到晉陵公主跑過來,急忙迎上去:“今天小乖乖想去哪裡?”

晉陵公主呀呀嗚嗚的向外揮了揮手,顯然想表達自己不管去哪裡只要能出去玩就好的意思,而張麗華早就已經料到,帶着奶媽們“前呼後擁”,好不壯觀。

晉陵公主一走,翠微宮裡算是徹底安靜下來,小皇子在睡覺,其餘的婢女們也不敢開口說話。

茶杯中的水冒着熱氣,樂昌端坐在桌案前,桌案上放着一本《論語》。而沈婺華拿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微笑着說道:“建康府內已經是波瀾起伏,皇后在這裡是不是過於穩重了。”

樂昌翻了一頁書,搖了搖頭:“敵不動,我不動。”

沈婺華怔了一下,詫異的看向《論語》:“我怎麼不記得論語裡面還有這麼一句。”

“這是陛下說的。”樂昌笑道,“只是突然想起來了,也沒有說就是孔聖人說的啊。”

沈婺華翻了翻白眼。

這還真的無從反駁。

不過真的什麼動作都不採取麼?

沈婺華不相信:“自從戶部的新政策施行以來,建康府之中多有異議之聲,甚至就連宰輔都曾經幾次傳達下面的不滿,顯然就算是他個人支持陛下做出這樣的決策,也架不住下面的壓力。難道樂兒你就一直打算靜觀其變麼?就怕這靜觀其變久了,不知道會不會橫生變故,到時候我們怎麼應對?”

雖然說後宮不得干政,但是李藎忱把樂昌和沈婺華留在建康府,就是讓她們盯緊了建康府的風向,而宰輔顧野王也不是傻子,所有送往皇帝行轅的奏章,都會抄送一份送到宮中,美名其曰是爲了在宮中留存檔案,但是主要目的還是要讓樂昌和沈婺華過目。

而白袍在建康府的力量以及留守建康的侍衛親軍、京城衛軍,也都在樂昌的手中。

大漢長期以來都是實行的邊軍內調的政策來充實侍衛親軍,所以侍衛親軍的統帥幾乎都是邊軍將領,比如現在在建康府的就是出身巴人八部的盧青,盧青出身板楯蠻,手下的巴人將士是巴人八部之中戰鬥力最高的,李藎忱把他們留在建康府而不是帶去北方,就是因爲這些人的忠誠和勇武都無話可說。

而且盧青久經戰陣,是巴人之中僅次於杜齊和李迅的名將了,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當機立斷的本事還是有的。

而且巴人八部和建康府的這些東南士族,當然沒有什麼恩惠,甚至還有仇恨,因爲當初巴人八部追隨李藎忱進攻東南的時候,因爲驍勇善戰,總是衝殺在前,而在他們對面阻攔的將領則多數出身於東南士族當中,巴人的死傷自然都可以算在東南世家的頭上。

只要樂昌一聲令下,盧青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對東南士族亮刀子。

另外大江北岸廣陵的漢軍陸師、南岸京口的漢軍水師,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統帶水師的是漢軍名宿王昌,也是當初跟着李藎忱入蜀的老人了,而廣陵的陸師則是在蕭摩訶的次子蕭世略的手中,蕭世略那裡有七八千兵馬,雖然人都是新人,甚至將領都是新人,但是忠誠都是一等一的。

更不要說嶺南的李詢已經奉命率軍北上,對外稱呼是爲了和荊州的漢軍換防,但是其沿着水路從灕江轉靈渠再入湘水,但是船隊並沒有出洞庭之後就去近在咫尺的江陵,反而順流而下抵達安慶,大漢水師已經前去接應,在安慶進行演習。

這也是爲什麼南方的林邑多有挑釁,但是漢軍遲遲沒有展開反擊,因爲主力都已經不在了啊,誰都不敢貿然開戰。

如今建康府周圍的京口、瓜州、安慶等地都是大軍雲集,如果建康府這邊發生變故,趁着大江還沒有兵鋒,水師完全可以在兩天之內將所有的軍隊轉運到建康府!

而這些兵馬的兵符,不僅僅在李藎忱的手中,還在樂昌的手中。

這也是爲什麼樂昌有膽量在這裡品茶看書,因爲她也的確有資格穩坐釣魚臺,真正着急的應該是外面的那些東南士族!

不過再穩坐釣魚臺,也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世家隨時都有可能動手,甚至不惜拼的魚死網破!

所以沈婺華還是有些緊張的。

畢竟作爲一個弱女子,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國家的命運會牽繫在自己的身上。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樂昌不知道自己說了一句後世的名言,“等到陛下十天後抵達建康府,一切就會塵埃落定,到時候無人能夠挑戰一個剛剛佔領了整個關中、生擒了楊堅的人的威嚴。”

“可是還有十天。”沈婺華咬了咬牙,“說不定他們就打算讓陛下重蹈劉寄奴的覆轍。”

當初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北伐,已經把戰線完全拉平到黃河一線,結果誰曾想到建康府生變,無奈之下劉裕只能南返,導致北伐的成果付之一炬,雖然劉裕平定叛亂,但是北方的鮮卑已經大規模南下,想要再重新殺回到黃河邊,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果此時建康府亂了,那麼宇文憲真的有可能也發動反撲、讓李藎忱兩頭爲難不說,建康府這邊孰勝孰負也難以判斷,若是建康府落入東南士族的掌控之中,保不齊會導致在整個大漢的分裂!

“再堅持十天。”樂昌低聲說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她又如何感受不到?

只不過身爲皇后,身爲現在留守建康府的所有人的主心骨,她不能亂。

沉吟片刻,樂昌道:“召宰輔、兩位裴公、唐公、任公以及六部尚書入宮,茲體事大,不得遲疑。”

宰輔是顧野王,兩位裴公則是門下省裴猗和御史大夫裴忌,唐公是尚書省唐亦舜,任公是衛將軍任忠,太尉府沒人在,衛將軍就是軍方在建康府的主將了,六部尚書自不用說,這幾乎是整個大漢朝堂的中樞人物了。

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十七章 弱點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二一七章 此時,必須有犧牲第六十七章 強攻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四十章 驚現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