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

蕭湘低聲說道:“後宮之內已經一傳十、十傳百了。陛下下次可不能這樣耳根太軟。傳話的宮女,繁兒姊姊已經在處理了,陛下此次要把她們留下?”

“把這些宮女們都留下吧。”李藎忱苦笑道。

皇帝陛下耳根子軟,可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傳出去之後,落到有心人的耳朵之中,還不知道會生出什麼變化來。

李藎忱身爲皇帝陛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牢騷滿腹都能夠隨意發泄的年輕人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人抓住之後利用。

帝王最好是十全十美的,一旦被人發現了弱點,就有可能被用於攫取權力。

即使是李藎忱現在絕對算得上手握實權的皇帝,但是他也不能讓自己的弱點輕易暴露,若是人人都知道陛下受不得枕頭風的話,之後恐怕後宮之中也會平白生出來一些妖魔鬼怪。

李藎忱不得不承認在這上面自己的確是疏忽了,不過好在尉遲熾繁和蕭湘還都不至於“一孕傻三年”,樂昌讓她們陪着李藎忱北上,就是寄希望於她們能夠幫助李藎忱查缺補漏,從現在來看她們應該還是很稱職的。

大漢如今疆域越來越大、國力越來越強盛,朝堂內外,人們懷着的心思肯定也是越來越複雜,李藎忱作爲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這上面自然是要儘量小心。

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是一方面,確保自身不會暴露出來什麼明顯的缺點和弱點,顯然是另外一方面,皇帝只有在不斷加強自己權威的同時,儘量把自己的形象塑造的十全十美,才能避免還有膽大包天的人想要“狐假虎威”。

位置越來越高,想要覬覦這個位置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想要坐穩這個位置,就要承擔得起更加沉重的擔子啊。

李藎忱看着天空上慘淡的太陽,心中默然。

有些事情,果然是很難堅持的。

“陛下?”蕭湘輕輕握住了李藎忱的手,她知道夫君在擔心什麼。當初在江陵初見的時候,李藎忱意氣風發美少年,幾年過去了,他雖然還是他,但是他所在的位置已經不是當初的位置了。

想要用當初的心來行今日之事,豈是那麼容易的?

世道可要遠比想象之中的陰險狡詐,以誠心待之,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再走下去。

“朕會把握好分寸的。”李藎忱握緊了蕭湘的手。

不管怎麼說,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好,爲了保護這些身邊的人也罷,他都不會放棄。

既然前路艱難,那李藎忱不介意讓自己全副武裝。

“是要把身邊的人好好查一遍了。”李藎忱淡淡說道。

這一次雖然沒有出什麼事,但是御書房的事情竟然能夠這麼快就傳遍整個後宮,這是李藎忱始料未及的,不管這些大嘴巴的宮女到底只是因爲有訴說的慾望,還是因爲她們的背後本來就站着一些人,李藎忱都要告訴她們,天下是李藎忱的天下,這皇宮之中的一畝三分地上,更是絕對的禁區。

不該做的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

大漢新元二年元月初四。

武關道上。

一場大雪在不久之前呼嘯而過,雪鋪滿了山路,讓遠處的山、近處的路都看上去平添幾分蕭瑟和肅穆。

南下的車駕緩緩通行,這是陛下的御輦車隊,一切都要確保穩重優先,所以寧肯放慢速度,不過好在這種天氣,即使是一向繁忙的武關道,也沒有什麼行人,就算是有,也被侍衛親軍遠遠的攔下了。

李藎忱是打算在十二月就動身離開長安的,不過一些事情不是他怎麼打算就能怎麼辦,等召集羣臣之後,李藎忱發現長安這邊的亂攤子只不過才收拾出來些許眉目罷了。

因此時間一拖再拖,就直接快到一月了,最終李藎忱離開長安的時候已經是大年初一,他還是在北方迎來了新元二年的元日。

不過至少李藎忱可以說,自己在長安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當李藎忱離開長安的時候,整個關中的行政區劃已經全部完成,

從和西北對接的豳州,和漢中對接的岐州,到長安府,再到東方的華州和北方的銀州,大漢下血本設立了五個州,相當於把關中劃分成了五大塊。

豳州是從蕭關到長安的地域,其實並沒有比原來的豳州大多少,銀州也是類似,只是五原、銀州和延州的總和罷了,這主要是因爲前者這樣的地方需要安置李衍這種老資格的降將,而後者又是面向宇文憲的北方前線。

而華州和銀州的情況也類似,只不過疆域將整個華山南北都包括在其中,武關也是其一,顯然這是大漢爲了統籌東部戰線上的力量,從華州的地域內,向東北可以進攻洛陽,向東南可以連接南陽,讓其在蕭世廉的掌控之中徹底成爲大漢東入山東的門戶。

而岐州的情況就有些不同了。按照李藎忱的指示,岐州準備和漢中合併成一個州,讓關中的範圍跨過秦嶺深入巴蜀北側,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漢中不再歸屬於巴蜀的傳統範圍,而是隔着秦嶺歸入關中。

這樣做的意義自然也非常明顯,就是形成犬牙交錯的行政體系,只不過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李藎忱通過漢中來牽制關中的意義大於通過漢中牽制巴蜀,畢竟相比於巴蜀,關中對大漢的離心力相對還是要強一些的。

李藎忱是從巴蜀起家的,在巴蜀心中,這裡就是大漢的龍興之處,所以他們對於大漢的忠誠也可想而知。再加上李藎忱這些年來有什麼政策、制度乃至於先進的器械,都會選擇巴蜀作爲優先試點的地方,算是對得起巴蜀百姓這麼多年的衷心支持了。

李藎忱不負川人,川人不負李藎忱,大家相處的很是愉快,自然談不上什麼割裂。

在這基礎上,李藎忱又設立關中巡撫和九原巡撫,前者的任務顯然就是統籌關中的各項事務,不出所料,這個官職落在了這一次李藎忱北上關中的過程中表現最爲出色的陳叔慎身上,相比於太尉府,這一次文官們也的確大放異彩,沒有他們的努力,自然也就沒有長安之後的穩定。

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蓮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二百三十七章 撲城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麼?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二二二八章 張掖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一八二一章 兩個混世小魔王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三章 鄰里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採蘼蕪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樹會一直在山上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十五章 凌遲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六百七十章 開拓的精神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過招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