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

大漢靈武太守是已經於翼的侄子於仲文,於仲文現在三十多歲,卻已經展露出了將帥之才,讓他鎮守靈武,也是曹忠和徐德言共同舉薦的,並不單純因爲他和於翼之間的關係。

經過於仲文的經營,靈武已經完全變了樣子,大批的營寨沿着城池建立,而在營寨的外面,又樹立起了一層土牆,甚至還在面向北側和東側的方向上挖開了護城壕,引來西邊大河的水灌入其中,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軍事要塞。

此時於仲文的胳膊上綁着一條黑布,顯然正在給於翼戴孝。隨着於翼也撒手人寰,於家的老一輩人已經走得差不多了,老的將星凋零,他們這些小一輩們自然就要承擔起來更重的責任。

“兄長!”於璽第一眼就看到了前來迎接的於仲文,急忙下馬迎上去,抓住他的手臂,“兄長別來無恙!”

相比于于仲文,於璽的頭上也還綁着白布,身上披着白袍,正在服喪期間。

而於仲文也一拱手:“子玉,節哀啊。”

“兄長亦是。”於璽正色說道。

“你不是回安定了麼,怎麼又來這靈武?”於仲文緊接着問道。

一邊說着,兩個人一邊走入府衙,看到於璽到來,淳于量也有些驚訝。現在漢軍在西北主要也是分爲兩支隊伍,一支由淳于量帶領沿着靈武佈防,另外一支則由徐德言率領遮蔽蕭關到安定這一線,掩護淳于量的後路,更重要的也是爲了掩護關中。

而於璽帶領的那一支騎兵也是蕭關唯一可用的機動力量,淳于量很是奇怪於璽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顯然有類似疑問的也還有於仲文,自己這個弟弟不是去安定奔喪了麼,怎麼這麼快就來了靈武。

想到這件事,於璽的聲音就有些哽咽:“某緊趕慢趕,終歸還是沒有來得及見家父一面,不過家父在遺書中說道,殺敵報國爲重,他是壽終正寢,沒有什麼還悲傷的,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家父不許某服喪,讓某速速趕來支援靈武。”

原來是於翼老將軍的遺命。

於仲文和淳于量也都釋然。

畢竟古人以孝爲大,於璽在這等關頭不去給老將軍服喪,卻跑到戰場上來,的確說不過去,除非是有老將軍的明確指示。

淳于量沉聲說道:“老將軍當真深明大義!”

他和於翼在之前算不上朋友,甚至只能說不是敵人,畢竟雙方也曾經站在對立面上,分屬於不同的陣營。只不過後來淳于量路過安定的時候,就因爲和於翼的交談而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覺,他是能夠體會到於翼這種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感覺的,因此當於翼去世,淳于量又何嘗不是心有慼慼。

因爲他不知道不久之後的未來,自己是不是也會如此。

而於仲文也鬆了一口氣:“也多虧你到了,元諧已經率軍距離這裡不到百里,我們手中卻連一千名騎兵都湊不夠,這正打算向徐巡撫求援呢,你就到了。當真是雪中送炭。”

於璽也點了點頭:“先父之前就已經和徐巡撫商量好了,前線不可沒有騎兵,若是連靈武都守不住,那我們也更難守住安定。楊堅的目標就是整個西北,安定一丟,西北不保。所以無論是徐巡撫還是先父,都贊同將某這一支騎兵調到前線。”

漢軍在北方的騎兵主要是三支,一支在老將軍蔣元遜的手中,作爲侍衛親軍的一部分,另外一支由侯秘率領跟着裴子烈北上,而最後一支則在於璽的手中,原本駐紮在蕭關,起到策應的作用。因此當靈武告急,距離這裡最近的、可以調動的騎兵也就只有於璽這一支了。

淳于量捋着鬍鬚道:“妙也,妙也,賢侄你且來看。”

於翼急忙上前一步,而淳于量伸手在輿圖上指了指:“現在元諧的五萬兵馬已經出五原,前鋒距離靈武還有百里,而他們的斥候騎兵已經快要摸到我們鼻子底下了。”

於翼沉聲說道:“元諧此人一向膽大,行事狠辣。現在戰局又對楊堅不利,所以元諧很有可能會率先發動進攻,而他想要拿下靈武,必然也不會選擇從北側突破,當初突厥人的慘敗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訓了,元諧重蹈覆轍的可能不大。”

淳于量頓時來了興趣,要說在座的列位,對這靈武最熟悉的恐怕也就是曾經率領騎兵奔襲突厥人後路的於璽了,整個靈武北側的山地丘陵都在他的腦子之中。

於璽徑直伸手指着靈武的東側說道:“如果元諧真的想要進攻的話,從靈武東邊的黃沙灣這邊殺過來更有可能,這裡出來就已經是靈武的東南方,而靈武防務之中,南側並沒有壕溝,在確保抽掉一部分兵馬可以拖延和攔住安定、蕭關援軍的情況下,元諧更有可能會選擇從南面進攻靈武。”

“有道理,”淳于量點了點頭,“靈武北面多山而南側平坦,從南側進攻也在情理之中,關鍵就在元諧會怎麼打?”

於璽搖了搖頭:“老將軍其實沒有必要考慮元諧要怎麼打。”

淳于量頓時來了興趣:“此話怎講?”

“現在我們在靈武也有五萬上下兵馬,再加上某帶來的兩千騎兵,就算是我們手中還沒有列裝火槍和震天雷,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元諧那裡的都是楊堅曾經用來進攻突厥的精銳,我們這裡的也不差,靈武的將士們都輸都是參與過當初和突厥人的血戰的。”於翼徑直說道。

現在漢軍的火槍和震天雷產量還不夠,除了侍衛親軍之外,也就只能就近裝備裴子烈、蕭世廉等軍,而其餘的漢軍都還沒有機會裝備這種新式武器。

不過隨着延州、鴻門等地的戰報傳來,至少將領們也都知道現在大漢已經有了這樣的武器,他們的麾下列裝也不過只是早晚的事情。經過實戰檢驗,火槍和震天雷都已經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現在大漢各地的工坊也都在全力生產,但是這終究需要一個過程。

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章節修改情況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二一零九章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信與不信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八章 危機第一八八四章 只有樹會一直在山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一八三一章 坐看風起雲涌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八百一十二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一九九章 招生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一三四五章 皇帝,是真正的皇帝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