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

這些年輕的臣子們看着身姿筆直的陛下,有一種爲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感覺。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陛下,才值得他們奮鬥追隨。

楊素告退之後,剛剛走下未央宮的大殿,陳叔慎就已經快步追了上來:“楊參軍!”

楊素倒是有些詫異,腳步一頓,而走在他側後方的唐中、商部侍郎薛道衡和工部侍郎蔣芒也都停下,緊緊盯着陳叔慎,頗有幾分敵意。

衆所周知,工部、商部一直都和軍方站在一起,而戶部等其餘四部則站在對立面。說的俗氣一些,一邊想要發戰爭財,而另外一邊則想要發經濟發展的財。

換句話說,一邊是鷹派,一邊是鴿派——當然在大漢的朝堂上,鴿派也只是相對平和一些罷了,一旦惹惱了他們也不是好對付的。

所以兩邊一向不對付,甚至勢同水火,再加上前者掌握在北方和巴蜀家族手中,後者掌握在東南世家手中,更是爲雙方的對立平添幾分必然。

現在一向沒有什麼私下裡往來的對面人突然喊楊素,楊素詫異不說,其餘幾個人自然也都提起精神。

且不說唐中,工部侍郎蔣芒是歐陽莫的得意門生,當初曾經帶人追隨杜齊闖入南中,發現了現在大漢境內最大的銅礦,爲大漢的冶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常年在南方荒蠻之地,不僅讓他皮膚黝黑,而且看上去頗爲威猛。

而商部侍郎薛道衡則是北方世家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之前曾經奉命當過樑士彥所部的監軍,後來楊堅失蹤,他也隨之失勢。

不過楊素當初在長安就和他是故友,兩人常常和詩。

漢軍入長安之後,楊素也看重他的才能,一力舉薦,再加上和韋孝寬、樑士彥的相處中,薛道衡不卑不亢,也讓這兩個老將對他都頗爲看好,所以李藎忱將商部侍郎的位置交給他。

一來是穩定新投降的長安百官人心,二來也是爲了制衡唐正良等人,防止巴蜀世家在商部一手遮天。

李藎忱需要的是歸屬於國家掌控的經濟,而不是操控國家經濟命脈的寡頭,峽江唐氏如果不加以遏制,不管他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都終究會成爲大漢的心腹之患。

事實證明,薛道衡也的確值得信任,在他的主持下,商部放緩了原本雜亂無序的北上,開始有條不紊的真正把關中和西北這些地方融入大漢的經濟網絡之中。

商部官員的身份以及北方的出身,自然讓薛道衡站在楊素這邊。

陳叔慎倒是被對方的陣仗嚇了一跳,而他身後的刑部侍郎袁承家和吏部侍郎駱義也急忙上前一步。袁承家是袁憲的兒子,駱義則是駱牙的兒子。

袁憲和駱牙年事已高,而且也都位極人臣,所以都逐漸退出了官場,就在李藎忱離開京城的時候,駱牙戶部尚書的位置被姚察所取代,而順勢駱牙的兒子駱義也就從吏部主簿的位置上提拔到了侍郎。

畢竟李藎忱不可能不給駱牙一個交代和安慰,再加上駱義頗有乃父之風,賞罰分明,之前制定的官員升遷貶謫頗爲公允,引得顧野王、唐亦舜等朝中主官稱讚,因此讓他坐上侍郎的位置也是合情合理。

入長安之後,吏部、刑部都忙的不可開交,袁承家和駱義也都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自己可當大任。

一時間大殿下倒是有幾分火藥味。

不過畢竟陳叔慎還有國舅爺這另一層身份在,所以大家還不至於直接挽起袖子就打架。楊素頗爲好奇的看向陳叔慎,他倒是很好奇這位剛纔還橫眉冷對的國舅爺會說什麼。

陳叔慎笑道:“某隻是想說,參軍認爲大漢需要土地最重要,但是也可以適當加上錢糧,這應該不衝突。”

楊素怔了一下,旋即微微頷首:“侍郎也是。”

兩人正色拱手告別。

反倒是唐中和駱義等人有些莫名其妙。

陳叔慎徑直向外走去,駱義快步追上:“子敬(陳叔慎表字),這是什麼意思,你爲何要······”

“大局當前,陛下願意看到我們出現爭執,但是絕對不願意看到我們對立。”陳叔慎微笑着說道,“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又互相照顧,難道不好麼?”

駱義和袁承家也都不是傻子,登時恍然。

而他們的身後,楊素看着陳叔慎的背影,這個不過十幾歲就掌握關中錢糧的年輕人,步伐很穩健。

良久之後,他不由得笑道:“陳頊有此子,幸也。”

大殿外的對話當然不可能瞞得住李藎忱,更甚至陳叔慎也沒有打算瞞着李藎忱。若是他把楊素拉到一個角落裡竊竊私語,那李藎忱恐怕纔會懷疑他們纔對。

“是個聰明人,”李藎忱看着夕陽下那兩批人的身影,喃喃說道,“要是他再大十歲,恐怕朕當初對付他也要頗費腦筋啊。”

歷史上的陳叔慎應該也是南陳諸多親王之中最有才能、抵抗的最爲激烈的一個了,甚至還能有那麼衆多部下誓死追隨,當然有過人之處。而李藎忱也期待着自己這個小舅子能夠更快速地成長。

現在的大漢,需要人才,需要中流砥柱。

而樂昌,也應該願意看到弟弟有出息吧。

—————————————

長安城的夜,因爲換了主人而變得有些不同。

至少大街兩側的燈火不會早早地就沒有了蹤跡,甚至朝廷允許的花街範圍內,歌舞的聲音會持續到後半夜。

並不是因爲李藎忱完全放鬆了警惕,而是這花街的背後最大的財主就是朝廷,就是商部,李藎忱並不介意國庫從中牟利,這也不過是當初管仲的故智罷了。

而也正是因爲裡裡外外都是朝廷的人,所以這青樓楚館之中傳出來的一言一行,也都會傳入白袍、城中守軍乃至於李藎忱的耳朵中,所以也用不到擔心會有小人謀亂,因爲朝廷會把這種可能扼殺在萌芽之中。

鴻門大捷,也讓李藎忱幾天來懸着的心終於落下。

他雖然知道有火槍在手,漢軍將士幾乎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畢竟世上有很多未知的可能,尤其是在戰場上。

更不要說這本來就是一個風雲際會、英雄輩出的年代了。

只有真正聽到大勝的消息,李藎忱才徹底放鬆。

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二十四章 誘餌序章 白袍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三一九章 縱是着了魔第三十一章 脫險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三七七章 難當都城之重任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三十二章 身份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十九章 火光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二章 溫飽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一千五十二章 萬民之請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