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

這樣就可以暫時以這麼一個聯合體的方式來緩和大漢內部因爲文、武以及御史臺之間的衝突而引發的矛盾和不必要的內耗。

而這樣一個成立於戰時的機構,讓李藎忱驟然間想起了後世的粘杆處,當然粘杆處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軍機處。

這和軍機處似乎別無二致。

李藎忱也沒有想到因爲陰陽差錯,這軍機處竟然會以這樣的形式被提出來。

在歷史上,軍機處的誕生意味着華夏的中央集權制度達到了頂峰,皇帝已經不再是天子,而是徹頭徹尾的上天。

在這個階段,加強中央集權固然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李藎忱這麼長時間來在做的也是加強中央集權。從秦漢到三國兩晉的政治制度演變來看,中央集權專治制度對於華夏的統一和拓展有着無可比擬的貢獻,如果不是中央集權制度,甚至很難想象秦漢這兩個令後人都爲之驕傲的龐大王朝會是怎樣的一盤散沙——只是看南北朝的情況就能夠從中察覺到一絲端倪。

正是中央集權制度把整個民族捏爲一個整體,從此世界上有了漢人這種稱呼,轉而逐漸代指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

不過李藎忱也不敢一步到位,事實證明,在這個剛剛走出刀耕火種的時代,如果什麼都想要“一步到位”,和自尋死路並沒有什麼區別,科舉制度這個徹底把世家扼殺掉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是經過隋唐兩個朝代的不斷完善、經過幾代君主或軟或硬的統治和引導,方纔成爲影響華夏千年、並且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的一種制度。這也是爲什麼現在李藎忱不敢走的太快。

現在顧野王直接就把類似於軍機處的理論提了出來,讓李藎忱也不得不謹慎小心,在沒有徹底確定朝廷之內的世家不會對於朝廷現在纔去的削弱世家的政策還有反抗之意的時候,李藎忱是不傾向於主動採取下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的行動。

但是這一次是顧野王主動提出來的,自然也就代表着足夠數量的江南士族的意見,否則顧野王不可能真的丟下其餘世家不管不問,帶着吳郡顧氏只是埋頭向前走。

更何況針對於這一次大漢制定的國策,似乎這樣的選擇也是註定的。畢竟這將是大漢第一次面對一場舉國之戰的考驗,相比之下之前的西北之戰不過只是局部甚至是圍繞幾個城池的小打小鬧罷了,南鄉之戰等等更不需要多說。

而想要統籌兼顧這麼一場決戰,以現在大漢朝廷上的情況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各個部門之間的拉幫結派和相互制衡只會讓很多事情做無用功,自然是無從說進行這麼一場甚至整個國家都要動員起來的龐大戰爭了。

任何人都不能小覷楊堅的力量,不僅僅是因爲楊堅本身也是公認的一等一的梟雄,更因爲關中之地自從秦漢以來就是整個朝廷政權的中心,四塞之地,最是富足,因此其能夠爆發出來的潛力媛媛並非先在表面上所展現出來的那樣,所以留給大漢的機會實際上也並不多,必須要做到一擊致命,甚至還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應對和宇文憲之間有可能爆發的衝突。

因此一個能夠居中調解、統籌,而又有着絕對權威的部門,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此事朕以爲善,各部選派人手,太尉府、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也都要調派人員。”李藎忱沉聲說道,“如今東宮空閒,就暫時以東宮爲研討之地,朕會親自負責此事。”

李藎忱當機立斷把這個新組建的臨時機構確定爲由自己統籌管轄,一來此事事關重大,李藎忱不可能真的放權下去。二來李藎忱現階段也不希望一個永久的軍機處出現在大漢的朝堂上,畢竟現在各項事宜都只是剛剛起步,大漢需要的是改變和革新,而軍機處的出現會導致朝廷的權力被過多的集中在一個或者幾個人的手中,固然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目的,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和制度的前進。

尤其是以大漢的現狀,其政治制度和行政體系的建設實際上尚且不完善,只能算半吊子,在這種事情上更是着急不得。

朝堂上衆人也輕輕鬆了一口氣,李藎忱直接把這個居中管轄調度的任務給攬了下來,至少也就意味着大家不需要再因爲別人獲得了這個位置而有所擔憂。畢竟這等於獨立於朝廷又設立了一個小朝廷,有些類似於西漢時期的外廷和內廷,對於現在朝廷上的官員來說,誰主持內廷也就等於誰擁有了近似於宰輔的地位,除非李藎忱出面,否則大家肯定少不得要擠破腦袋搶奪這個位置。

而顧野王自己又何嘗不是呼了一口氣,以他對李藎忱的瞭解,已經能夠預料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對於他這個宰輔來說,皇帝陛下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對外征戰之中,自然也就等於變相的削弱了李藎忱對於國內政事的關注,這樣宰輔就算不會獲得更大的權力,也不會有更大的壓力。

當然了顧野王這麼做多少也有點兒賭博的意思,一旦李藎忱選擇以另外的人,諸如裴子烈,前來主持這麼一個新成立的機構,那麼儼然等於成立了新的內廷。歷史上漢武帝就是通過設立內廷和外廷的方式削弱丞相手中的權力,真正執掌朝政和朝廷施政方針的,實際上更多的是內廷的司馬大將軍等人,而丞相實際上只是一個政策的實施者罷了,若是李藎忱也這麼做,那顧野王可就真的是得不償失,甚至應該說是引火燒身。

不過顧野王自問清楚李藎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自然也知道他不可能通過重新設立內廷和外廷的方式來實現中央集權,畢竟西漢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內廷和外廷的行政方式顯然只是讓朝廷上出現更多的權臣,而皇帝的權力依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壓制,若不是漢武帝當真爲一代雄主,恐怕是沒有辦法掌控這樣的朝堂制度的,歷史證明西漢的衰敗和這樣的制度並非沒有關係。

因此李藎忱自然不會走這條老路。

第五百零一章 鐵門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來天欲雪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三章 鄰里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第一四八四章 驅狼吞虎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一八六章 蕭氏的擔憂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九百一十四章 岳父的信第九十章 袁英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七百七十三章 會好好考慮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六三一章 搶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難測第二百三十九章 勢均力敵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