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九章 定北之策

整個大漢變成可耕可戰之國,實際上和後世隋唐設立的鷹揚府、折衝府有異曲同工之妙,歸根結底還是讓百姓戰時爲兵、平日爲農,以確保戰爭和耕作兩不耽誤。

但是這些百姓終究不能和精心訓練出來的軍隊相比,大漢必然還會在邊境上保持相當數量的軍隊,而這些隨時可以成軍的百姓實際上主要都是作爲後備隊伍。

除非是舉國征戰,否則應該不會有這些人上場的機會,實際上就相當於民兵。

而與此同時還要落實下去的當然還有軍隊的退役政策,邊境的大軍不可能長期保持一成不變,根據太尉府制定的政策,是五年輪換,實際上在軍中服役的時間就是從十八歲到二十三歲,二十三歲之後就會返鄉參與農耕,成爲預備役。畢竟對於二十三歲的人來說,在軍中服役的時間已經夠長,但是他們的年齡尚且完全適用於農耕。

而大戰一旦爆發,這些人也是軍隊的優先徵調對象。

實際上太尉府要做的,就是把整個大漢變成一個大兵營,隨時都可以調動全國的丁壯參戰。當然這也需要在平時的時候加快軍隊的士卒更換以及對普通百姓的培訓,這也是一筆大的開支,但是相比於整個大漢到時候無兵可用,直接把百姓拉上陣作爲炮灰,自然好多了。

從南陳到大漢,都是奉行的半職業化精兵政策,以彌補和北方的人數差距,若是直接讓大漢將領們去指揮一羣烏合之衆,恐怕這些將領們也會無可奈何。

“工部已經開始研製新的連發弩和火矢。”此時工部尚書吳憑也站出來說道,工部一向和太尉府同氣連枝,戶部都這麼配合工作了,工部自然不可能不說話。

而確實蕭摩訶的第一策就是把整個國家的力量都動員起來,讓大漢完全處於戰時體制下,而新興起的工商同樣不可或缺。

按照李藎忱的指示,工部的重點在於開發更多的攻城器械和單人高殺傷器械上。北地的城池更多、更密集,同時敵人的數量也更多,器械是現在能夠想到的最簡單快捷的彌補差距的方式。

當然了李藎忱肯定是不會放過火器的使用的,一旦擁有了火器,雙方的差距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縮小,但是也正是因爲火器威力擺在這裡,所以工部在這方面的探索還是保密性質的,在真正研發出來能夠使用的火銃、至少是類似於震天雷之類的投擲性攻擊武器之前,是不會先透露出來的。

不過除了作爲秘密的火器之外,連弩和改進型的雲梯車等等都是大家關注的對象,工部真的能夠把這些研製出來,實際上就已經足夠把軍隊的戰力提升一大截了。

除了工部之外還有商部,當即商部尚書唐正良也站出來:“啓稟陛下,現在各地的錢莊已經基本建立起來,現在通過錢莊朝廷已經可以抽取利益,充實國庫,這是今年錢莊的具體發展狀況,臣盡數已經寫在奏章之上。除此之外,還有我們的商隊,已經向北深入到關中甚至是河北。”

李藎忱微微頷首,商貿恐怕也是很多人都忽略掉的一個關鍵要素,不僅僅商貿可以把社會大多數上層階級的金錢直接或者間接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而且也可以通過南北的商貿交流進一步控制北方的商貿,畢竟當人們習慣於一些商品的時候,也就會逐漸離不開他們。

“統籌耕戰工商,這是臣之第一策,”蕭摩訶朗聲說道,“而第二策想來太尉府參軍楊素應該向陛下稟報過。”

李藎忱微微頷首,實際上楊素的策略就是步步蠶食,一點一點的吞噬掉宇文憲和楊堅在犄角旮旯的土地,而已經被李藎忱半包圍的南陽就是接下來的首要目標,這種一步步向前蠶食的方法顯然更不容易引起對方的警惕,讓對方以爲“攘外必先安內”,依舊把目光放在內在的對手身上。

畢竟從現在的天下大局來看,一個南陽對於以洛陽爲主戰場的雙方來說,實在是無關痛癢,殊不知李藎忱正是要通過這個方式徹底把雙方堵在中原、關中和河北這寥寥可數的幾個地方。

拿下了南陽,李藎忱也就有能力徹底參與到洛陽的亂局之中,同時還能同時威脅關中和淮北的側翼,而後兩者正分別是楊堅和宇文憲的命門所在。

而蕭摩訶緊接着說道:“第二策便是步步蠶食,盡最大可能從敵人的手中獲得更多的人口,也獲得更多的俘虜,這樣才能儘可能的彌補我們之間的差距。”

頓了一下,蕭摩訶看向李藎忱:“說到這裡,陛下打算如何安置這一次西北之戰中俘虜的突厥人?”

“正好可以讓他們作爲努力頂替工坊和礦山之中的北人俘虜。”李藎忱沉聲說道。

之前礦山和工坊,尤其是巴蜀的一些深山之中的工坊,都是用的李藎忱在巴蜀的一連串戰鬥之中俘虜的北周士卒,實際上未免有些浪費的感覺,這一次正好把突厥人填進去,而這些經過這麼長時間勞動改造的北周士卒,也就可以補充到軍隊之中,甚至他們之中的有些人,家鄉都已經在大漢的掌控之中了。

蕭摩訶微微頷首:“臣最後一策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一鼓作氣,直接擊破其中之一。”

“那應該選擇哪一家呢?”李藎忱微笑着問道。

實際上到這裡和他的想法已經重合,問題也重新回到最初的地方,只不過相比於李藎忱,蕭摩訶他們還是更期望能夠穩中求勝,顯然經過前兩步走的大漢,有了足夠的國力作爲後盾,同時也在更多的方向上對敵人形成了優勢,自然也就不擔心失敗之後有可能產生的後果。

“臣以爲應當先破關中。”

“爲何?”

“關中地勢狹小而人口衆多,並且還有周人皇帝在,相比之下河北地勢廣闊且多爲平原,宇文憲以騎兵遊弋,我們很難一戰滅之!”蕭摩訶沉聲說道,“破關中,則我淮南、荊襄到關中再成一線,退可自守,進可直撲河北,以成天下一統之態。”

李藎忱的目光旋即轉向顧野王等人。

“臣等附議!”

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陳倉第八十一章 承遠齋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錢第三百一十章 解脫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九章 秘密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三百七十章 江南岸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七百六十五章 牽扯利益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六三五章 換個地方見面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九百二十二章 風入松間颯颯寒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來客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九十一章 陳叔陵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一一一零章 陣法變化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