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意料之中

既然說到這一層上,王秀豁然明瞭唐格用心所在,可以說是諸公爲了他的兒子,真實用心良苦啊!

平心而論,孫傅、唐格等士大夫倒也是出於公心,是怕戰亂時樞府權力過大,尤其是性情剛烈的李綱,堅決主戰的張叔業把持樞密院,會毫不猶豫地主張北伐。

以殘破的大宋經濟狀況,還有相對弱小的軍事力量,無疑會遭到失敗,對天下的危害會更大。

不能不說,他們基本上接受他的主張,認爲有限的盟好爭取時間,對大宋行朝是最有利的策略。

當時,他也是非常不看好北伐,不要認爲教科書上的氣壯山河,那就是虜人土崩瓦解。

他融入這個時代三十餘年,親身經歷了許多,非常深刻地認識到女真人的強悍,還有大宋士人的堅持。

沒有人比他更瞭解女真人,上萬馬軍鋪天蓋地,往往來回薄陣數十回合,攻擊力數倍契丹人,宋軍重步兵根本就不是對手。就算現在有了剋制女真重騎兵的法子,但卻沒有對付大規模對抗,兵徹底瓦解女真重騎兵的策略。

後世歷史上,務必敬仰的嶽武穆北伐,當真氣壯山河,他並不否認岳飛的功績,更不認爲岳飛的戰術對錯。

但是,常年和齊作戰的岳飛,組建八千馬軍,初次和金軍主力大戰郾城,的確是大勝了,但戰果僅僅是全軍對敵一萬五千,斬獲五百餘騎,損失卻是慘重的。

大戰之後,宋軍徵用的銅鐵牛皮,讓當地民衆幾乎無法忍受,這就是戰爭帶來的鉅額消耗。

就算補充完畢,憑藉步軍軍陣進入河北,面對十餘萬精銳的馬軍,恐怕結果也不會太好。

更何況,大宋朝廷的立國思想決定。寧願丟失土地,也不能讓臣子做大,這纔是最根本的,也是他以退爲進根本原因。當朝局發生變化,原來的平衡被打破後,他重新回到朝廷,成爲兩府副相。宰相之職遲早非他莫屬。

現如今,朱璉處理軍國重事。已經開始拋開唐格倚重於他。以他聲望、權勢,一旦成爲宰相,以朝廷都堂爲權力核心的決策機構,必然會牢牢控制樞密院,從集兩府權勢於一身,是不可免地把持軍權。

說白了,就是可能出現一位亂世權相,對皇權形成了極大的威脅,這對於士大夫來說是絕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竭力要避免的格局。

從竭力消弱樞府權勢到平衡兩府,唐格對皇室真可謂是用心良苦,不能不讓他感到由衷感慨和無奈嘆息。爲了家國的利益,他們放棄天下大勢,不只是好還是該說是悲哀!

既然唐格已經出了籌碼,必然是要和他做一筆交易,可惜唐格維護的正是他要保護的。家國也好、天下也罷,並不與他的理念所違背。

想想,他忍不住調侃道:“孫大人請郡之前,由都堂參預軍機,卻也把沿邊整治的井井有條。何況,孫大人請郡不久。就開始禁都堂干預樞府軍機,恐怕這會引起別人非議在下恭掌兩府副相,恐怕會被人結構。”

唐格自以爲宰相之尊親自拜會,王秀最起碼也得委婉點,哪想到這廝會直接拒絕,一點委婉迴旋也沒有,讓他心下好生窩火。不過。他何嘗不明白自己籌碼不多,王秀勢頭正盛,豈能爲區區小事放棄莫大的權力?

再說,當年打壓樞密院,就是他和孫傅做的,這會又轉變過來支持樞密院,再厚的老臉也經不住刮。

“不過。李大人主持樞府,的確是頗有起色。”王秀見唐格臉色那個精彩,也不願太過分了,畢竟人家有成全他的意思,做人知道退讓最好。

“李伯記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唐格敏銳地意識到王秀轉變,不明確但非常清晰,不由地來了點精神。

同時召回王秀、李綱,這就是權力制衡,李綱重新執掌樞密院後,絕對不會容忍王秀干預樞密院,唐格暗叫慚愧,如此淺顯的道理,他纔算想透徹,還是王秀提醒的。

但是,隨即又來了憂慮,孫傅請郡走了,他在都堂無力壓制王秀,李綱能不能制衡王秀,還是個問題,儘管王秀以表達了足夠的善意,但人心叵測啊!

“平心而論,文實與伯記相比,還是文實更能勝任本兵。”

王秀一陣牙疼,他可不願意執掌樞密院,但他有些理解唐格,儘管這些人處處制衡他,從制度上來說無可厚非,人家做的沒有半點過份,不由地深深嘆了口氣,沉聲道:“最緊要的還是打退虜人再說,別的都是後話。”

唐格搖了搖頭,他何嘗不明白,金軍南下的勢頭太猛烈了,連淮上也有點吃緊,很無奈地道:“願聞其詳。”

王秀搖了搖頭,風趣地笑道:“有李大人執掌本兵,大人不用憂慮。”

唐格嘴角一抽,剛纔還要王秀不要干涉樞密院,這會自己不自不覺請人家干預,還被人家搶白,實在是難看!

王秀見唐格老臉掛不住了,他也不想讓人難爲情,主動開口道:“北人南征最爲可行的路線,是奪取虎牢分割中原,再集中兵力攻取陝西六路,完成側翼的穩定。然後,集中兵力攻取大江上游,順流而下,一舉可破江東。但是,取得襄樊必取京西、陝西,虜人幾次用兵河中,意圖就在於此。”

“無奈何虜人用兵屢遭敗績,不能成功奪取寸土,我料兀朮南下斷不是奪取行在,而是要大肆破壞,孤軍深入江淮是死地,放在八年前,或許能一鼓作氣拿下兩浙路,時至今日他們失去最佳時機。”

“兩府下令北侍軍集結徐州,兀朮的攻勢算是到頭了,大人完全不用擔心。”

唐格精神一振,急促地道:“虜人抵達淮上,京東正在苦戰,文實建議會戰徐州,就是要斷兀朮退路。”

王秀擺了擺頭,笑眯眯地道:“我是在說,就算不匯兵徐州,他們頂多達到江北,國力決定一切。”

“難道匯兵徐州.。。”唐格不太相信王秀說法,但往深了問又有些掛不住面子。

第965章 賀蘭原軍事會議第398章 陷落敵手第1331章 分路北伐打算第48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第225章 利國風雲5第447章 你我沒有私仇第439章 未來之星的啓蒙第465章 歐陽澈的投效1第1099章 夏殤之亂局第143章 爭權奪利的開始2第464章 朱璉的滿意第694章 官制的淺談第55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第1451章 河西的局勢第1678章 危急時刻第1331章 分路北伐打算第396章 賭贏了第853章 以南海爲內湖第709章 對二元君主制的想法第1282章 血色驕陽之高平之殤第1590章 決戰之失誤和機遇第428章 要變天了第923章 正式開戰開始的結束第43章 王卿薴的心第349章 東京保衛戰38第1270章 血色驕陽之女樂第683章 高級臥底第542章 王家大娘子第895章 絕地之戰1第747章 女真人發動了第929章 王秀的漢聯邦理想第173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10第1561章 高升的垂死掙扎第15章 街頭鬧事第471章 波瀾又起4第379章 張啓元明白了第1563章 送別高升2第996章 嚴酷的軍紀第1059章 王秀的怒第1394章 禍起江寧之趙柔嘉的謀斷第1246章 捕拿第440章 談的很不錯第865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883章 西北戰事的開端第63章 生藥鋪子第648章 王秀論兵2第431章 大中建炎元年第672章 西北戰事的廷議2第725章 謀劃河東的好事第674章 南安北亂第1380章 禍起江寧之端倪第146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2第1510章 闖大禍了第919章 夏宮之謀2第800章 蔡鞗的抉擇第1284章 血色驕陽之封元發威第575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0第1636章 岳飛的想法第1513章 借勢打勢第509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5第1390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9第66章 匯軒樓第66章 匯軒樓第34章 沈默的疑問第510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6第959章 形勢變化和抉擇第1513章 震驚第1558章 張過的仁慈第1448章 西侍軍的初步戰略第1164章 太子監國第1183章 北伐的開始第1069章 最後決戰6第28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1第1039章 黃藥石的首次實戰運用第27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1398章 禍起江寧之叛亂進行時2第1616章 決戰之無題第1254章 佛道合流第1510章 闖大禍了第625章 北方的局勢2第1134章 張過的猛第83章 反客爲主的交易第1350章 丟臉的同窗第215章 戰2第976章 夏國前景和任家前途第676章 女真之亂1第1290章 血色驕陽之置之死地而後生第48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第976章 夏國前景和任家前途第466章 歐陽澈的投效2第1594章 決戰之增援第1376章 殺張通古第610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5第551章 謀劃杭州7第1100章 夏殤之追殺第1299章 血色驕陽之猛攻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8第206章 回鄉3第1157章 中秋之變6第688章 王秀對金的挑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