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47

有些人開始明白,爲何王秀不到而立,取得了諾大的成,而今主持整個行朝的方向,他他們多了一層超脫。

葉夢得、尹、李侗心情極爲複雜,即振奮又憂慮,他們深知王秀一向和善,做事並不棱角分明,很注重採納大家的意見,講究一團和氣。今個,他們很動心,卻很擔心,講堂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違,實在太激進了,又讓人格外的興奮。

“山長之意,是非孔門人”那學子奮起一搏,企圖把王秀拉下馬。

“以古爲師,唯賢學之。”王秀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但他的話幾乎沒有反駁餘地,你敢說反義詞不想好了,那是要遭到整個士林唾罵的。

“治國非一家學說,諸子百家,未嘗不可取之所長,儒學經千餘年至今,亦是融入諸子百家學說。有人問,三皇五帝之時,爲何聖人輩出而今已經數千載,最賢不過唐宗宋祖華夏九州,水土未變,神靈仍在,爲何”

王秀絲毫不在意衆人的反應,直接點評儒道的短板,這裡是暢所欲言的講堂,如果連觀點也不敢說,那還治什麼學大家一起賣紅薯得了。哦,現在的紅薯,還在茫茫大洋彼岸,他正計劃着看看,能不能來此遠航。

“民風以變,道德日下。”

“儒門聖人生而知之者,又與民風何干”

“這.”

“今時民風已變,說來倒也不算說錯。華表何用須知當三王五帝之時,國小民寡,飛馬五十里出國界,尋常生民可以直接和天子說話。古天子亦設華表於宮門側,要有小人爲惡,生民可在華表書,曝其罪惡,由官府直接拿下問罪。而且生民都可以直言朝政得失,小人算欺得一時,欺得一人,如何長久欺瞞天下人之耳目”

“三皇五帝之時,有小人亦不能立足,天子皆爲聖皇。隨着疆域日闊,天子不得不設百官,纔有了幾天官民之分,民意與天子隔絕。今天,是有登聞鼓院不假,但小民告官算坐實官紳罪名,小民也要受到處罰,天下生民雖知朝廷有奸佞小人,也不敢表告知天子。諸君看那登聞鼓院,生民要不是走投無路,又有誰敢去敲那個鼓遠不說,靖康元年太學生書,引起東華門外大亂,要不是朝廷當機立斷,恐怕不用虜人攻城了。而且,孰是孰非,至今仍是是非議論不休,但如天下奸弊之事,都是欺不瞞下的,要是天子能通達民意,太學生敲那破鼓幹嘛”

“學生敢問山長,鼓勵民告發官長,子曰未好犯,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學生以爲君子務本,讓是庶民無所顧忌的告發官長,是倫常大亂,這和武周酷吏之世,又有何區別”又有一人站起來道,顯然很不贊成王秀的論調。

王秀一看又是經義詩賦堂的學生,他眉頭微蹙卻仍是笑道“問的好,古今儒家典籍,有君臣之義,卻沒有官民之別,天子選有才者爲百官,並不是用來奴役生民,而是幫助生民安居樂業,讓生民各得其所。最終,爲了震懾宵小,才加百官威儀,纔有了官民下之別,百姓黎民貴賤之分。”

“後世因循,所謂公卿坐而論道、士大夫論而行之,都是高高在。武周之風聞告發,哪裡是古遺傳,分明是女主臨朝,肆意打壓異己。而今天子正統,又何人敢懷異心”

“古王不過百里之地,官員百計,民不出萬人,政寡事簡;而今天下萬里疆域,天子統御億兆臣民,豈可一概而論想用先王良法,當先求其意,而不當拘泥其形。先說議政制度,各縣有鄉老,何不設置議政,專門討論一縣施政得失、爲人賢愚,用縣鄉士紳代表,採取投票方式裁決,要有好的建議,可以提出來,由七層人贊成,那形成地方政策,由知縣推行,更可以彈劾縣官吏,甚至能直接書天子,讓滑吏不敢任意枉爲。”

“試問在此制度之下,有誰敢擅權小人何以久居要職,欺瞞天下人通過議會層層監督,大奸若善之輩,也無法有陰謀,雖然還有弊端,但利大於弊。”

“設置議政會還有一個好處,是各級官署不變,議政會不是官署,不需要增加官員,只需朝廷立法,保證士紳鄉老議論權力,讓他們平時觀望風聞,定期組織會議暢所欲言。不需要給士紳月俸,只要在組織會議期間,給車馬飲食照顧。士紳們自然會維護鄉里的利益,把自己的命運和天子聯爲一體,他們的能力要好過御史、通判。”

王秀設計的是三權分立的議會制度,宣揚君主立憲與國人議政,但還不算完善,只是在縣一級的設想,連州也沒有達到。不過,他抱有很大希望,這個時代是受教育最普及的時代,是海內質彬彬的時代,也是思想很活躍的時代,完全具備思想啓蒙的基礎。

講壇周圍一片寂靜,王秀說的頭頭是道,條理清晰,一時間很難有人能找出有力的駁斥,有些人在深思,有些人很不服氣,正醞釀着怎樣反駁,書院並不反對學生提出非議,一切都建立在學術討論,只要你別太過分。

引發思考的人,當然贊同王秀的觀點。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們看出議政制度的好處,絕對符合士人的利益,尤其是下層士人權力得到保障,進可入朝拜相,退可指點江山。

很多在野的士人並非不想參政議政,而是沒有機會,否則他們要聲譽何用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爲天子門生的,五考不過得賜同進士,也不是誰能勝任的,因爲你必須每次都要發解禮部試才行,說說兩行傷心淚啊

試問,又有哪位士子沒有青史留名的野心,他們缺少的是平臺而已。

在他們眼,議政制度人選的構想,絕非目不識丁的農戶與武夫,必然是他們這些讀書人,誘惑不是一般地小。

第318章 東京保衛戰7第187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9第1302章 血色驕陽之土丘第266章 繼續用心思第1645章 戰爭的善後第1223章 北伐阻力初現端倪第1025章 女人們的夜話第529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45第295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4第1135章 經濟危機的端倪第1008章 叛亂第739章 兀朮的險惡用心第1372章 景波的蔑視第982章 任得敬徹底投靠第1103章 夏殤之無恥第1085章 還是封元出馬第493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9第929章 王秀的漢聯邦理想第1313章 血色驕陽之最後的堅持第1622章 決戰之混亂第1447章 範宗尹的驚懼第1159章 中秋之變8第1464章 不能停止的閃擊第150章 天道聖人門下第1513章 借勢打勢第1560章 大勢已去第328章 東京保衛戰17第852章 任人唯賢第396章 賭贏了第1227章 開發琉求第83章 反客爲主的交易第134章 不自量力的人第1200章 一羣王門子弟第1058章 禁軍的矛盾第1598章 決戰之全面開打第904章 絕地之戰10第716章 書院的發展第874章 趙柔嘉的居心第986章 輜重轉運道路的戰鬥第800章 蔡鞗的抉擇第1066章 最後決戰3第191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3第776章 王秀對撻懶的謀劃第468章 波瀾又起1第1502章 王新真遇險第388章 轉折時刻8第1507章 王家姐的戲謔第1132章 李長昇的前途第1494章 趙訓的質問第792章 真假帝姬第1509章 真有人作死第808章 柔福帝姬真僞第1508章 王新真的強勢第1103章 夏殤之無恥第147章 第一次交鋒第1494章 趙訓的質問第775章 羣魔亂舞2第1161章 中秋之變10第1002章 李仁忠的謀逆第1596章 決戰之右翼第942章 我的殺戮是文明進步第274章 不是報復的時候第1577章 下人囂張第276章 利國父老的再次敬意第1086章 是否招降?第248章 亂套了第238章 利國風雲18第435章 東水門第71章 人生意義第935章 決勝南海1第1588章 決戰之大宋明光鎧第556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第1113章 南北形勢逆轉的開始第865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1582章 女真人內部不和第669章 徐淮戰事的結束2第213章 盜匪終於來了第1369章 沙門第118章 金明池畔那點破事2第1027章 奢華的陣容第1115章 宋軍在河西的攻勢第1081章 最後決戰18第48章 揍葛初陽第762章 轄裡的棋子第876章 殘酷的殖民戰爭1第634章 張過的才能第1369章 沙門第301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10第416章 正是豪情迸發時第1404章 禍起江寧之民憤第652章 獵殺第1399章 禍起江寧之叛亂進行時3第1671章 送別張啓元第1644章 大家的前程第505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1第36章 望族子弟的不幸第1568章 饑荒瘟疫嚴峻第335章 東京保衛戰24第1185章 王秀的右翼戰略第1287章 血色驕陽之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