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未來

多年操勞國事,王秀滿頭的白,臉色的滄桑,唯一令他感到滿意的是,家國蒸蒸日上。

今天,絕對是值得慶賀的日子,正式取消金很銅錢貨幣,以金銀爲後盾的皇宋寶鈔,在大宋國內全面流通,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意味着銅錢被徹底取締,而金銀作爲貴重金屬貨幣存在,支撐紙幣的流通。

此時,朝局生很大的變化,李光告病守宮觀,趙鼎早就被彈劾外放北方軍州揮餘熱,老夥計還是很有能力的。

李綱、範宗尹相繼病故,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政治勢力,王門中堅力量學院派,那些曾經的學生開始步入高層。

沈默依然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蔡易卻成爲知樞密院事,鍾離睿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兩位參知政事由宗良、史浩擔任,虞允文擔任同籤樞密院事,簡直就是王門勢力的集合。

費蘇卻擔任三年參知政事,旋即外放南越路都轉運使兼差經略安撫制置使,對穩定6橋區域做出巨大的貢獻,去年纔回到朝廷任吏部尚書,也算是高層的實權人物。

其他王門諸子,劉仁鳳果斷地放棄官爵,毅然回到鳳凰山書院爲山長,李長昇成爲殿前司都指揮,眼看樞帥唾手可得,也是侍衛水軍染指禁軍中樞的開始。

封元自然是意氣風,去年剛從樞密副都參軍卸任,就任西侍軍都指揮,眼看就要建功立業。景波自然不用說了,那是西侍軍副都指揮,與封元配套的班子,能看出朝廷意圖,即將對西域大展宏圖。

薄章更是來了兩次航海,一次是去大食,一次去南州,被朝廷封爲太中大夫,今個正好跟隨王秀身側。

秦敏也是功成名就,不過他非常不喜歡行在的官場,只是掛了個兵部侍郎,卻統御機司和職方司兩大用間機構,也是實權派的人物,被朝廷所倚重的所在。

高堪也是勞累命,期間又外放海外軍州六年,總算是回到朝廷遷朝散大夫,被授予樞密直學士,嬌妻美妾一大羣,反正是不打算出海了。

邱雲倒是很自在,擔任雲騎軍都指揮,兼差十一行營都統制,還掛着河北、遼東緣邊都巡檢的職位。

不過,秦檜、李光也來參加會議,他們離開兩府不假,卻又有大學士開府儀同三司的官爵,資歷不能不說深厚,徵求他們的意見,可以最大限度團結士大夫階層,更顯得對老臣的尊重。

“文實,三十餘年了,我看錢鈔並行很好,用得着改變嗎?”秦檜自從罷相,又外出軍州幾年,回來後算是消停了,行動上主動配合王秀,卻並不對皇宋寶鈔太看好,這些年殺的造假者太多了,全面實施恐怕會有波折。

王秀對秦檜在經濟方面建議,向來是非常重視,大宋宰相要不會理財,那纔是天大的笑話,他卻要聽取更多人的意見,轉手看向沈默和費蘇,淡淡地道:“你們怎樣看?”

沈默眉頭一跳,笑道:“會之兄多慮了,有金銀爲儲備,不用太多擔心。”

“那張紙太容易僞造了。”秦檜搖頭嘆息道。

“秦大人太過擔憂,連金銀都能造價何況寶鈔,鐘山書院的研製正在繼續,寶鈔最新防僞就要出來。”沈默不以爲然地笑道。

“鐘山書院研製差不多了,要想僞造難度的確很大,秦大人不用擔心。”費蘇不失時宜地幫襯。

“如今,天下幣制大行,卻要考慮本土和海外銜接,稍有不慎全局動盪。”秦檜悠悠地道。

“秦大人所言極是,雖說寶鈔推行天下,受到的波動甚於銅錢,要真正實現穩定,還需要短地的時間,金銀依舊需要作爲保障,決不能讓後來者胡作非爲。”費蘇相當贊同秦檜的觀點,老臣謀國,這纔是長者之言啊!

王秀慢慢頷,魑魅魍魎不少,每時每刻無不想牟利,先不說時下的經濟展,建立在對海外礦產的掠奪上。

雖說,這種原始資本的權祟是絕對必要的,但也是很不穩定的,具有非常跪弱的特徵,必須把財富轉化成工商,才能建立起穩固的生產力,家國才能繼續展。

重要的是費蘇隱晦地點出,他們這一代人能夠理性,換成後世的當政者,會不會急功近利?世間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他能做的只能不斷去完善。

秦檜撫須頷,他只是提出自己的擔憂,具體還是兩府決策,再多說就過了,會惹當今執政的厭惡。

王秀對費蘇報以讚賞地微笑,能夠徹底運轉寶鈔,算是了件大心事。

“如今天下昇平,我等老朽也能做甘泉之飲。”李光原本不想參合,見衆人定了調調,也就順勢言它。

“大人想做甘泉之飲,卻是不妨爲國分憂,太平世道,難纏的事情越是難以理順,朝廷正是銳意進取,各位老臣還要出謀劃策才行。”王秀風淡雲輕地笑了,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要小看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老臣就代表了某個政治勢力,甚至整個階層,能夠讓他們配合政策,無形中減少許多阻力。

當年,徹底分割政治和經濟,釐清所謂政治精英和商業精英界限,也得到老臣們的支持,把代表江右工商勢力的趙鼎連根拔起,讓他越重視攜手共進。

同樣,王秀的溫和政策讓很多勢力舒暢,至少能夠讓他們參政議政,能夠維護既得利益,老臣也能從尊重中得到權欲滿足,畢竟曾經誰都輝煌過。

“寶鈔大行,能夠迅積累財富,朝廷下個目標就是穩固南海,殖民還要加快,西域的事情也該提升日程。”王秀簡要說了下步的政策,這本就是當年他南下時,給兩府重臣說過的,自己用一本書規劃了朝廷的政策。

當年,經過一個多月的辯論,綜合了意見才修訂成冊,爲大宋行朝的內政外交提供了理論依據,簡而言之是輕稅賦薄徭役,對內善加安撫,爲此社會公平穩定,對外開進行有步驟分層次的征討,保持皇朝的朝氣。

五十年內的目標定下,那就是對南海的成果進行消化吸收,對周邊方國進行善加安撫,實施文化的潛移默化,大量進行殖民,對不能不保留的原住民進行同化,移民和原住民人口最低保留在七比一比例。

北方依舊維持現狀,並進行蠶食政策,儘可能佔據更多的牧場,關外設置軍州要塞,確保壓制各族勢力。

西域進入朝廷必須征服的視野,按照王秀的計劃,不僅要實施政權的征服嗎,還要進行文化的改變,徹底根除文化影響,把道家文化引過去,再不濟也要恢復當地原始宗教,西侍軍堅兵利馬磨刀霍霍。

可以說是北方和南方進入蟄伏期,西方成爲銳意進取時代,三個方向不斷根據時事勢調整。

大理國也處於風雨飄零中,對於大宋行朝也來,這個國家失去存在的必要,小國一旦沒有利用價值,命運只能由天朝上國來決定。

朝廷集結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大理王室是垂死掙扎了,還是欣然內附,就看對方有沒有能耐了。

朝廷對於海外,罷總理南海各國事務衙門,設置持節宣慰南海、東海兩大職務,由樞密院和禮部共同管理。

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朝廷延緩海外擴張並非不擴張,而是限於一些地方反抗,必須要進行完全消化,才能進行下輪的擴張。

就在十年前的征伐中,張過率軍那是一片血色,麻逸王國一觸即潰,殺人數十萬,本島土著幾乎被殺絕,王室成員所剩無幾,殘餘只能向南部荒島逃竄,以圖苟延殘喘。

按照王秀的規劃,百餘年後,大宋將成爲全球性的帝國,哪怕是今後不可避免的衰落分裂,也埋下了復興的種子。

沒有開口的鐘離睿,聽到王秀開啓邊事,自然順着說道:“大人說的是,老段和五哥早就等的不耐煩了。”

“我倒不是擔心西域,契丹餘孽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人心和信仰的征服,纔是真正的征服。”王秀語重心長地道。

“文實說的很有道理,我看那些南海守臣,也該約束一二了。”李光很合時宜地說出想法,他早就認爲海外守臣必須約束,立規矩成爲必然,不然真要無法無天了。

王秀也深以爲然,就是鍾離睿也覺得李光說的對,爲了展國內的經濟,需要大量的金銀和其它各種礦產,那些商人們的戰爭債券還得歸還,朝廷對海外守臣總大綱、寬小節,只要不太過分,就睜隻眼閉隻眼算了。

近年來,債券基本歸還完畢,一切都上了正軌,南海開始消化吸收,朝廷三令五申,海外守臣不得干擾臨近小國和部族事務,更不得欺壓貴酋。

可惜,守臣並不滿意長期居住海外,大多想着完成朝廷的稅賦貢獻,自己狠狠地撈一筆,爭取早日回到中土享盡富貴,誰也不想離開繁華的大都太長時間,所以他們對一些小國部族的手段比較嚴厲,反抗與之不無關係。

“大人,李大人說的是,那羣賊廝鳥也該管管了,不下套子恐怕鬧出大亂子。”鍾離睿淡淡地道。

“還要謹慎對待,不可操之過急,我將上奏天子,編撰海外守臣律令,再徐徐圖之。”王秀謹慎地道,海外無小事,斷不能操之過急,好在路橋打通,占城又被大宋行朝控制,不僅對真臘形成兩面夾擊態勢,更加強了海外控制。

“還是穩妥得當。”李光點了點頭道。

“六哥,你剛剛回來,看到南海如何?給各位說說。”王秀轉看向默不作聲的薄章,臉色顯得尤爲和藹。

薄章沒想到王秀會問他,倉促間只得道:“並無不妥,倒是時子睦說要回朝陛見。”

時雍?王秀爲之失神,這個名字差點被忘了,當年黯然退場的小傢伙,最終肩負重要使命南下,帶了幾千流民開創未來,隨時都有可能埋骨異鄉,卻沒有想到走到這步。

他稍加沉吟,溫聲道:“那麼多年了,回來看看也是應該,卻不知能否來回數年。”

“這個,先生倒是放心,時子睦的兩位哥,都已經堪當大任,他的迴歸並無大礙。”薄章是航海到南州的,現在應該是南洲,時雍可是了不得了,人口展雖說只有幾萬人,卻有手腕控制當地土人,說句他不願說的話,已經具備國家的雛形,就差朝廷的冊封,或者是宣稱割據建國。

“也好,能來是最好,最少今生還能相見。”王秀給了時雍廣闊的空間,甚至是縱容建立放過,卻依舊是愧疚不已,對於士人來說,他們絕不願背井離鄉,埋骨異國他鄉。

時雍的歸來,或許是想再看眼故鄉,或許是要留下,無論其作何想法,他都決定尊重對待。

“這些海外守臣,總歸要落葉歸根的,人之常情。”李光撫須感嘆道。

“海疆變幻莫測,任誰也不想埋骨異鄉,時間不多了,南海可以告一段落,西域和吐蕃問題,必須解決。”王秀的語氣充滿了急迫感。

“文實,驅逐契丹餘孽,年紀不饒人,你還是不要再蒞臨風沙了。”秦檜好心地提醒句。

“呵呵,那是年輕人的事情。”王秀自然不會出徵,不能任何事都要包攬,不給年輕人揮餘地。

“十五哥可是大有作爲啊!”秦檜笑眯眯看着王秀,臉色頗多玩味。

王柏早就高中進士及第第一,在中央和地方歷練六年,吏部給了差遣,準備去沙州爲通判。

王秀對這位長嫡子寄予厚望,希望能建功立業,繼承他未盡的事業,只是,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十五哥少年老成,必有一番功業。”費蘇淡淡地笑道。

“希望他們能成長起來!”王秀欣慰地笑了,滄桑的目光有着堅定的心念,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326章 東京保衛戰15第912章 一張白紙第664章 難堪的戰事第1465章 襲擊轉運通道第1011章 三方角逐的帷幕第746章 趙柔嘉的不情願第902章 絕地之戰8第1039章 黃藥石的首次實戰運用第232章 利國風雲12第361章 東京保衛戰50第704章 吃酒第1467章 利益交換第839章 和史浩論政2第1469章 不得不走第676章 女真之亂1第1024章 給人好處自有好處第80章 新時代的雛形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1234章 伏擊大抃第88章 商水的暗流第942章 我的殺戮是文明進步第914章 開局不利否?第1623章 決戰之斬殺合魯索第796章 蔡駙馬到來第1511章 遵紀守法第570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5第512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8第1152章 中秋之變1第764章 黑手隱現第1588章 決戰之大宋明光鎧第234章 利國風雲14第687章 王秀對金的挑唆2第1440章 對後代的謀劃第639章 引狼入室第58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7第49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2第968章 中路突破的困難第1534章 瞭解趙福金心結第222章 利國風雲2第1033章 坐而論道第75章 他是我生平最大的勁敵第28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2第835章 我會回來的第951章 士林的議論第50章 有琴莫言的氣第1569章 生民和邊事同重第390章 轉折時刻10第498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4第1661章 打趣張啓元第224章 利國風雲4第1629章 決戰之請張啓元觀戰第37章 王秀的謹慎第759章 趙柔嘉的憤怒第635章 邱雲的忍耐第325章 東京保衛戰14第107章 白礬樓第1224章 人心無止境第560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第228章 利國風雲8第1036章 金軍的干涉第1660章 天子的疑慮第218章 戰5第1610章 決戰之張啓元的無恥第1350章 丟臉的同窗第313章 東京保衛戰2第327章 東京保衛戰16第1614章 決戰之殺劉正彥立威第304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1第1143章 藩屬就要認命第875章 張過的殺伐果斷第1284章 血色驕陽之封元發威第1524章 溫順的王新真第1058章 禁軍的矛盾第362章 東京保衛戰51第759章 趙柔嘉的憤怒第1462章 秦敏迴歸第1578章 兀朮的打算第609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4第359章 東京保衛戰48第844章 總大綱寬小節第944章 做好準備第1043章 戰鬥第49章 打了也白打第1105章 夏殤之包圍第1590章 決戰之失誤和機遇第333章 東京保衛戰22第832章 張啓元的叛逃第51章 經營之道第1037章 大規模攻勢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8第250章 兵權的算計第347章 東京保衛戰36第873章 朱璉的煩心第985章 瀚海輜重轉運線第304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1第476章 無悔有悲第921章 那點齷齪第161章 原來真的是她第179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第843章 我們來承擔萬世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