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大航海時代開啓

“農戶耕種,商人通有無,朝廷名臣,哪個不是理財能手,窮措大又能怎樣?”費蘇可是新一代理財能手,說出話來尤爲尖刻,半點情面也不留。請大家搜索看最全!

其實,他的話無可辯駁,治國是做什麼?無外乎國計民生,財貨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歷代名臣哪個不是理財聞名,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不去掌具體實務。

“農耕是國本,商賈豈能相提並論。”劉仁鳳臉色很不好看,他對工商並不反感,甚至也有支持,卻不能認同王秀觀點,大力去扶持工商,大商賈在蜀川、北方的圈地,簡直就是赤裸裸地掠奪。

圈地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歷朝歷代末期的土地兼併,纔是造成皇朝覆滅的根本原因。雖然,大宋行朝工商發達,工場的不斷增多,技術學校的大量開辦,讓人們選擇機會多了,觀念卻不能一下轉變,手裡無地不踏實。

所以,他認爲王秀錯了,錯在讓土地大量兼併,恐怕會日積月累,最終發展爲民變。

王秀讚賞地看了眼費蘇,這小子有幾分能耐,不動聲色就轉移敏感話題。

李長昇冷冷地看着劉仁鳳,那麼多年過來,他早就看的透徹,什麼狗屁國之存亡、國之興衰,存乎義理,你跟那些蠻夷說天理,人家不砍死你纔怪。

對於四夷除了征服就是欺壓,最多是用天理來同化,儒學上的溫情,不過是表面上維繫傳承的紐帶,撕開這層遮羞布,所剩的只有赤裸裸的掠奪。所以,他對精英統治非常崇拜,劉仁鳳顯得太保守,不符合他口味,尤其那濃濃地農桑氛圍,更讓他很不滿意。

“玉泉山沒有研究院,恐怕早就辦不下去了,山長說的對,天下是精英士人的,並非措大能輕易議論。”費蘇不屑地笑了,宗良、封元不方便說的話,他卻能肆無忌憚地說。

“再說,朝廷有定製,在鄉村民必須保留三畝留田,任何人不得買賣,只要勤快點,餓不死人的。

你要想過得好點,那就學點手藝進入工坊,吃自家的糧食,賺着手工的錢,豈不是更好?”

劉仁鳳無法辯駁,朝廷的農田水利敕令的確有規定,在鄉村民每戶三畝土地,不得進行買賣,更不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強取豪奪,哪怕就是荒蕪也不許動,以南方稻米兩熟產量來說,足足夠四口之家主糧。

更何況,玉泉山的經費來源,八成都是研究院的貢獻,就算你說吃喝用那些學田,已經能緊巴巴地過日子,也絕不可能拿出高薪聘請名士,要知道大儒的例錢,都要趕上尚書六部了,憑藉田畝收成是難以做到的。

再說,精英論是王秀在心學正論中提出,經過不斷總結拔高,已經深深地植入士人心中。

雖說,宗良對劉仁鳳不滿意,卻也不願他過於難堪,眼看費蘇得理不饒人,口誅筆伐的差不多了,溫聲道:“諸子各持一說,三哥就在海外是萬里風波,豈知國內君子。”

李長昇看了眼宗良,並沒有說話,反倒是封元笑道:“不要在先生面前說大道理。”

劉仁鳳相當的憋屈,卻深感自己的孤立,不要說宗良、封元這些曾經患難兄弟,好歹也算給他些許臉面,費蘇這一代門人,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人家不會給他半點機會。

只是不能低頭認輸,淡然道:“道理使然,聖賢治國在乎一個理字,實非我等所等參詳。”

“存天理、滅人慾,話是說的不錯,卻要看你怎樣理解,經是一部好經,可惜和上念歪了,聖人也會無奈。天理永存於世,人慾亦是天理,無慾無求哪來的發展?”

王秀見劉仁鳳想說話,果斷地轉首看着薄章,微笑道:“那麼多年,真是苦了你!”

一直沒有說話的薄章,那麼多年也是歷經風雨,大千世界、億萬種族見識多了,豈能不知兄弟們的矛盾,是人就會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會有分歧,有了分歧就會有矛盾。

他是歷經生死的人,很多事情看得開了,明智的不參合進去,王秀的問話明顯轉移話題,急忙道:“讓先生擔憂了。”

“整整去了七八年,看來你已經明白,我們腳下的大地是圓的,還是方的?”王秀笑眯眯地道。

“先生的學術,我歷經近八年證實,果真是天方地圓。”薄章有幾分激動,嗓音也高出幾個分貝。

“人生能有幾個八年!茫茫大海,風險莫測,看你一路風浪困頓,生死幾許?”王秀還是感慨不已,要知道薄章可是取道後世的澳洲,橫跨南印度洋經過好望角入大西洋,過南美洲再穿越太平洋而來,無論是天災人禍,海浪疫病,能回來就是天賜。

“先生請看。”薄章拿出了一封圖冊,又道:“這是我繪製的路線,另有物產地形記錄,都在驛館。”

王秀起身鄭重地接過來,攤開在桌案上,卻見赫然是一副世界的平面圖,難得的是這張圖是他繪製的,上面標註薄章的所到路線,的確和他想的大差不離。好望角,已經不再是好望角,而是天涯。

“竟然是走了南線,順着大陸北上。”王秀目光放在後世的美洲,不由地一陣感慨,這條道路何等的艱辛。

薄章見王秀目光落在東面的大陸,沉聲道:“到了西極蠻夷,證實先生說的不錯,大秦早就土崩瓦解,大陸上是方國林立混亂不堪,金髮碧眼,遍地餓殍,我再次橫渡大洋,幸運地找到出口,沿着海岸北上,竟然遇到與我同種部落。”

王秀眼前一亮,這不是所謂印第安人嗎?不由地道:“史書記載,殷人分兩支,一支入高麗,一支遠渡大洋,看來六哥福星高照,失散的殷商後嗣,總算被找到了。你,開創了一個時代啊!”

衆人雖是吃驚,卻也並沒有太意外,王秀曾經斷言,武王革命以臣伐商,紂王之所以打敗,並非倒行逆施,而是商軍主力征戰東夷,無法回援朝歌,這支商軍最終不願臣服姬周,消失在人們視野中,成爲一團迷案。

第1569章 生民和邊事同重第1516章 河西的輝煌1第532章 大宋新的開端1第295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4第512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8第347章 東京保衛戰36第190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2第1292章 血色殘陽之暗箭第1300章 血色驕陽之死守和退卻第1267章 血色驕陽之不妙的局勢第1405章 禍起江寧之互爭第182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4第1184章 李長昇和張過的心情第1508章 王新真的強勢第1223章 大勢第313章 東京保衛戰2第166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3第402章 王秀的惱怒第257章 反戈一擊第335章 東京保衛戰24第869章 王家十四姐第1280章 血色驕陽之潰敗第844章 總大綱寬小節第811章 朱璉的思量第1007章 江雲的算計第49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3第433章 和談第266章 繼續用心思第462章 王門九子2第735章 蔡易的奢華第107章 白礬樓第1325章 秀女書院第673章 女真的變局第65章 傷情第19章 最白的糖第717章 行朝的發展第234章 利國風雲14第1517章 河西的輝煌2第166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3第163章 朱璉的決然第868章 王家的誥命夫人第1390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9第1185章 王秀的右翼戰略第917章 各人的算計第748章 李清照的質疑第49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3第36章 望族子弟的不幸第1212章 主動南下試探第534章 王門諸子的夜話第1233章 張子初的命是先生的第1675章 天子的態度第1158章 中秋之變7第231章 利國風雲11第1028章 遭遇伏擊第343章 東京保衛戰32第559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4第1068章 最後決戰5第1326章 朱璉的不滿第522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8第1680章 入京第1135章 經濟危機的端倪第1324章 大中建炎二十二年第1394章 禍起江寧之趙柔嘉的謀斷第1289章 血色驕陽之奇襲第892章 王家有子第1584章 決戰之首幕第56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9第184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6第599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44第56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3第627章 京東戰事起1第99章 商水縣的博弈10第318章 東京保衛戰7第674章 南安北亂第1604章 決戰之第一天第682章 歸還河北的爭論第259章 一場政治鬥爭1第769章 王秀的考慮第225章 利國風雲5第326章 東京保衛戰15第1315章 朝野大譁第91章 商水縣的博弈2第1276章 血色驕陽之犧牲第908章 車兵的再現輝煌3第1045章 興慶可待第1251章 後發制人第1299章 血色驕陽之猛攻第841章 張啓元的大運第376章 海闊天空3第617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62第1433章 玩第649章 王秀論兵3第1082章 全勝第139章 秉燭夜談2第1670章 該走的就要走第377章 知孟州軍州事第296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5第409章 秦獻容的決然第1099章 夏殤之亂局第390章 轉折時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