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北伐的開始

是日,大內發生兵變消息傳出,朝野上下頓時大譁,各種傳言滿天飛,傳的是神乎其神,甚至有了走撇的跡象。

江寧日報刊登王秀親筆稿件,講述從近期發生的事件,並沒有明顯所指,卻能看出來主謀,隱隱指向了女真人。

這下子可算捅了馬蜂窩,士民的火氣頓時被勾起,上次刺殺趙官家還沒完,現在有收買衛卒內侍,想要一網打盡,兩國交兵不禍及天子,做人不能太無恥好不好?

當官的上書,民間請願,小報推波助瀾,玉泉山書院甚至組成請願團,赴京城請弔民伐罪,真是鬧騰的熱火朝天。

大家不外乎是要北伐吊罪,就算是不情願因北伐,其利益受到損害的人,也不得不作出表態,支持朝廷弔民伐罪。

不願北伐?正如王秀所料,隨着人們生活的安逸,北伐已經成爲政治口號,除了一些士人還在堅持,生民逐漸開始實質性抵制,關於這點今後分解。

卻說班直和殿前司各部最倒黴,進行大規模肅反,揪出了一些背叛家國者,連各級官府也有幾名官員落網,得到士民的極力支持,卻沒有人非議軍制和官制變革。這就是王秀坦誠不公,暗中卻把禍水北引,轉移了主要矛盾視線,讓人們有了怒火的發泄口。

隨着,肅清敵國生間的聲勢,那麼多年推行維艱的公使錢,也出人意料地順利推行。

因爲,王秀公然聲稱,公使錢歸公發放,干係軍國重事,某些懷有不可告人目的者,纔會挑動是非,不願大宋行朝擺脫諾大開銷,把有限的財力用到軍事上。

這就讓人有心無力,明顯是在誅心啊!懷有不可告人目的?攤上風頭浪尖,那可是要被當成死間的,許多利益受損者想要抵制,卻忌憚被戴了高帽子,猶豫中失去了最佳時機。

不過,也有膽大妄爲者彈劾王秀,說什麼藉着肅清奸細,大肆打壓士人,妄圖苛刻仕途等等。

可笑的是,這些人剛出東華門,就被人追着叫罵,家中大門甚至被潑了狗血,整日不得消停,最終不得不慘淡收場,連士林也沒有多少袒護聲音。

怎麼回事?公使錢歸公發放,明顯是善政,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朝廷給你優厚的俸祿,還把辦公經費再給個人,說好聽點就是讓人憤慨,說白了那就是讓人眼紅。

你除了聘請幾位幕僚,再節省辦公費用,那些錢都會裝進腰包裡,官越大收入約豐厚,可就苦了下面的弟兄。

至少民間非常支持王秀,小吏也頗爲認同,官府直接發放公使錢,也免除官員的苛刻,不是任何人都大方,錢到了誰手裡,誰都不捨得用,還不如形成官府公用定製,大家都跟着沾光,至少辦公費用寬暢點。

上奏者的紛紛倒黴,王秀也是下了狠手,執掌戶部的沈默更是心狠手辣,連續拿掉四十餘名官吏,總算讓這羣人老實了,就算是心下不滿,也不礙大局了,你沒本事鬧騰,也沒機會報復,除了蟄伏沉默還能怎樣?

關於軍旅,在王秀的壓制下,兩府並未出聲,反倒是引起新一輪非議,只是聰明人卻感覺有些不對勁,有人嗅出一絲不同。

自夏滅亡以來,禁軍進行了縮編,殿前司六軍滿編十三萬人,皇城司軍六千人,班直侍衛兩千八百人,共同構成行在的拱衛力量。幾年來,由於擴充南侍軍兩個軍,殿前司六軍全部有所消減,保持不滿編狀態。

拿個例子來說,最龐大的捧日軍,滿員兩萬五千人,此時的實際編制卻僅有七千六百人,原定十個馬軍營,每營七百人編制,現僅有兩個營,每營三百人。

殿前司實際兵馬僅有四萬人,皇城司軍三千人,已經足夠行在的安全了,有大江的天塹,侍衛水軍沿江制置使司的防護,整個江寧固若金湯,士人們也喜聞樂見。

只是,殿前司六軍不知不覺中,開始補充缺額,人員逐步到達十萬人,各項軍陣和單兵訓練緊張進行,甲仗庫的損耗逐漸上升。

最重要的人是,兵部軍軍器監各院加緊生產,擴大對民間的軍用物質訂貨,無論是牛皮還是銅鐵,數量大大遞增。

期間,發生一件不引人關注的小事,朝廷對居家服喪的虞允文,進行第三次徵召。

虞允文居家服喪多年,早就在士林中有了仁孝聲譽,只是連續三次徵召,都是王秀一力主張,讓秦檜、蔡易等人感到怪異,虞允文的聲名足夠奪情,堂堂權平章軍國事,竟然親自下令徵召,實在是有些耐人尋味。

更有味道的是,王秀甚至動用史浩,還有一些名士的關係,誠心誠意地徵召,規格讓人很羨慕。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次徵召抵達蜀川,還是四川路都轉運使,權知成都府事辛炳親往,虞允文勉強應招。

別人不知道虞允文代表什麼,王秀可是心知肚明,有了史浩再加上虞允文,一位是有原則的持穩妥論調,一位是知進退的進取論調,大宋新一代的雙壁全了。

再加上自己培養的鐘離睿、宗良,后王秀時代的兩府核心,已經初見雛形。

相對於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侍衛水軍顯得尤爲活躍,沙門島侍衛水軍大寨,完全的成爲軍事堡壘,近百艘大中型戰船停泊,常駐侍衛水軍吏士萬餘人。

這個大型的軍事堡壘,就在金軍的側翼,海船護衛轉運船運送吏士,隨時對沿海進行騷擾,讓金軍不得不在沿海軍州部署重兵,消耗了大量的錢糧。

剛剛回到朝廷兩個月的李長昇,被任命爲侍衛水軍副都指揮,兼差北方海船隊都統制,張過也被任命爲侍衛水軍虎翼第一軍都指揮,兼差虎翼北方行營副都統制護將印。

哥倆的任命,在內行人眼裡,那是準備打仗的信號。爲何?張啓元是南方侍衛水軍海船隊副都統制護將印,應該說馬上就任都統制,爲天子開疆擴土,卻被直接北調,這就說明了問題所在。

第539章 大宋新政的序幕1第968章 中路突破的困難第1277章 血色驕陽之救援第292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1第753章 國策不可率意2第950章 王秀的呵斥第739章 兀朮的險惡用心第463章 挑點事端第1392章 禍起江寧之叛賊如潮第201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23第1288章 血色驕陽之震懾第1474章 西事第1176章 宮變3第1373章 高升慘敗第564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9第476章 無悔有悲第1678章 危急時刻第919章 夏宮之謀2第745章 夫妻的商議第1653章 需要解決的事很多第385章 轉折時刻5第1258章 皇家的無情第359章 東京保衛戰48第609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54第190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2第506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22第22章 家庭的溫馨第237章 利國風雲17第437章 比耐力第422章 新宋門第410章 人之情第1119章 衣錦還鄉第904章 絕地之戰10第1616章 決戰之無題第1428章 禍起江寧之趙諶出逃第28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4第555章 謀劃杭州11第1595章 決戰之王秀的救援第1430章 請回太上第1062章 利益妥協第1382章 禍起江寧之前夜1第1105章 夏殤之包圍第219章 戰5第85章 對生意的規劃第548章 謀劃杭州4第354章 東京保衛戰43第206章 回鄉3第1139章 大用史浩第118章 金明池畔那點破事2第1261章 高平的瘋狂第98章 商水縣的博弈9第34章 沈默的疑問第995章 十死無生的決斷第540章 首先從軍制開始第1120章 故人第825章 王家內眷齊聚第416章 正是豪情迸發時第275章 革新前的一點嘗試第95章 商水縣的博弈6第828章 張啓元的猶豫第1538章 功成身退第179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1第1343章 邱雲的前途第1092章 靜州內亂第1090章 秦敏和宇文逸對草原的認識第1003章 機速使臣的縱橫第738章 南征的芻議第395章 決定去向第67章 狠狠揍人第1261章 高平的瘋狂第1674章 王秀入行在第100章 商水縣的博弈11第1191章 大宋禁軍的實力第852章 任人唯賢第474章 波瀾又起7第731章 上清雲霄觀4第1315章 朝野大譁第634章 張過的才能第349章 東京保衛戰38第1048章 王秀的考量第1005章 王秀的取捨和党項亂起第1487章 學院派分裂端倪第1620章 決戰之剽悍的王秀第1676章 進退兩難第1213章 報仇第1574章 怎樣看待邊務第1328章 不是最好辦法的辦法第98章 商水縣的博弈9第471章 波瀾又起4第1552章 岳飛的妥協第655章 淮上第716章 書院的發展第1172章 壞了規矩第636章 無可奈何第13章 雪上加霜第1563章 送別高升2第815章 鐘山書院的講學會第1336章 易縣開國候第1318章 第十一行營第306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