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棒打出頭鳥

一個不小心,足以引起經濟的混亂,當務之急還是要忍一忍,把國內的事先辦好,至少要等待穩定下來,才能把北伐提到議程,那麼多年都等了,還在乎幾年時間?

他的出頭讓人感覺很古怪,連溫和的持議和論調大臣,也義憤填膺地主張北伐,那些堅決的主戰勢力,卻搖身一變成了主和,簡直顛覆了人們的三觀。請

也只有那些睿智者才明白,什麼是主和,什麼是主戰?不過是天下大勢發展的產物,本質上說兩者並不矛盾,只是佔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然,那些毫無骨氣的人,整天懼怕女真人,說什麼不可抵禦,卻是個例外。

隨着主戰勢力的沉默,民間議論越發地激烈,風向逐漸轉向抨擊兩府,王秀身上的壓力劇增。

曾經被貼出‘王相公賣國’的字條,再次地被人貼在大街小巷上,他的聲譽遭到空前的詆譭,尤其是士林中的非議對他的打擊最大,一部分來竟然自玉泉山書院。

是因,劉仁鳳爲首的學生,要求復仇北伐,他們聯繫到靖康之亂,把此事上升到道義的高度,東南新聞率先帶頭,佔據杭州各大小報頭條,隱諱着批評王秀、李綱等人空喊北伐空號,事到臨頭反而畏縮不前等等。

有的激進學生甚至要聯繫太學生,想要來次宮門請願。這太學生最愛鬧事,他們的身份也讓人忌憚三分,下舍直接參加禮部試,中舍直接參加殿試,上社可直接受進士出身,頭三名地位等同三鼎甲狀元及第,一般人可真惹不起,也造就他們參政議政的熱情,連兩府也要謹慎對待。

當然,有反對聲討的就會有維護的,並非所有人都是熱血青年,那些都是真正的精英,接觸到一定層次的人。他們

能看清當今天下局勢,並對之有相當透徹的分析,也相當有影響力,認爲王秀的政策有針對性,做事情決不能不顧現實,憑藉一腔熱血,腦子一熱就上,雙方你來我往地辯論。

沒人知道大內的情況,就在衆說紛紜中,趙炅順利成爲監國太子,韓氏以不敢擅專爲由,請朱璉垂簾,朱璉自然堅決婉辭,最後在王秀的勸進下,終於決定再次垂簾。

對於朱璉把持內朝政務,李綱、秦檜等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她有政治底線,也是維護皇家的統治。

士人限制皇權是爲更好地延續國體,免除皇帝胡作非爲,並不是要廢除帝制,她正好能夠很恰當地維護皇室,更有讓維護皇統心意大臣放心的品德。

趙炅監國的第一天,就頒佈了趙諶的詔書,不吝爲一場甘霖,把市面上的非議壓下去不少,至少減輕王秀的壓力。

王秀三次拒絕權同中書門下軍國事的詔書,平章軍國事全稱同中書門下平章軍國事,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多了兩個字,權勢卻天壤之別,朱璉態度非常堅決,王秀必須要接任。

最終,王秀不得不接受任命,遷特進,太子太傅,權同中書門下平章軍國事、監修國史,上柱國。

李綱也遷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賜武威郡開國郡公;趙鼎遷特進,上柱國,賜南陽郡開國郡公,其他衆臣各有賞賜。

兩府執政心平氣和,明白人也看出貓膩,李綱作爲國之柱石,官職在王秀下,勳爵卻在王秀上,其中的制衡不言而喻,反倒是王秀淡然處之,一副沒毛事的模樣。

外人只能說朱璉做的非常漂亮,不過是幾個爵位而已,又沒有實際意義的封地,朝廷還不缺實食封每戶每日二十五文錢,至少讓他們團結在監國周圍。

御史中丞万俟禼倒是有點小心思,眼看着禍起蕭牆,連玉泉山主流也隱約站在王秀對面,想火中取栗撈一點好處。

他是上躥下跳,聯合部分臺諫官彈劾王秀,說哪門子不思聖恩、不思國仇家恨等,大有把王秀拉下馬的勢頭。

御史中丞彈劾可不是玩的,那可是直接能把宰相拉下馬的人,中丞一般不彈劾,要是彈劾兩府重臣,必然是大事,兩府重臣往往要先俯身請罪,連天子也要親自出面。

可惜這是利令智昏,聰明反被聰明誤,認爲借北伐呼聲日高,王秀聲譽低迷,李綱默然不語時機,一舉成就清譽,甚至能把王秀趕下去,自己進入兩府。

御史中丞彈劾兩府成功,自身也能躋身兩府,這是大宋開國的定製,用於非常明顯,就是讓臺諫官死死盯着執政官。

可惜,兩府執政除了趙鼎附和北伐,其他執政空前地一致,連尚書六部也鐵板一塊,甚至趙鼎也顧忌天子重傷,監國太子年幼,不宜大動干戈,並沒有公然出面。

就這樣,万俟禼一腳踢到鐵板上,王秀根本無需反擊,首先就有江寧日報提出質疑,聲稱万俟禼目的不純,在於擡高聲望有心兩府,這下可算捅了馬蜂窩。

各小報紛紛質疑万俟禼真正目的,甚至連指責王秀的士人,也把矛頭指向御史臺,直接指名點姓,万俟禼譁衆取寵、攻撼朝廷、居心叵測。

面對士林風向轉變,万俟禼是左右不是人,成了風箱裡的老鼠,搞的自己兩頭受氣,有人甚至守在東華門,指着他鼻子破口大罵小人,那就不是個人,卻不得不求助於秦檜,希望能把他從漩渦中撈出來。

也是,士人議論本就是戰和復仇,從明面上說都是爲了家國,哪個不識相的要從中牟利,不是利用人家嘛!沒人願意被人利用,這就引起了公憤,連秦檜也非常不齒。

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的,平時和氣生財,相互給面子,爭取利益是一回事,卻看你自個的手段,一旦真相被揭發,端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那就怨不得別人了。

王秀也不是吃素的,爲了天下大勢可以忍耐妥協,等着別人蹲在頭上拉屎,可就觸犯他的底線,暗自操縱士林輿論,万俟禼不過是跳樑小醜,恰當好處跳了出來,被當成轉移目標的載體。

第236章 利國風雲16第1592章 決戰之名將烏延蒲盧渾第598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43第858章 無題第1377章 岳飛的度第1156章 中秋之變5第59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38第994章 奔襲第206章 回鄉3第576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1第995章 十死無生的決斷第1315章 朝野大譁第1368章 女真大將的紛爭第4章 什麼叫聖潔第318章 東京保衛戰7第201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23第487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第126章 賜進士及第第654章 再次醞釀決戰第1086章 是否招降?第325章 東京保衛戰14第395章 決定去向第1142章 漢家上國的高貴第62章 解試2第1149章 南北戰略態勢的較量第522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38第1243章 驚慌密議第938章 王秀的考慮第65章 傷情第296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5第671章 宗姬迴歸的反應第1173章 宇文虛中是死間?第583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28第1671章 送別張啓元第33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344章 張通古南下第1079章 最後決戰16第451章 南遷4第1127章 推動變革第1083章 窮途末路第92章 商水縣的博弈3第1329章 王秀破局第1246章 捕拿第1316章 血色驕陽之反殺第1104章 夏殤之散亂第1214章 第一波偏師第1344章 張通古南下第328章 東京保衛戰17第95章 商水縣的博弈6第572章 權知杭州軍州事17第1651章 朝廷尚有三尺龍泉第1614章 決戰之殺劉正彥立威第910章 王秀的手腕第1403章 禍起江寧之玉陽宮解圍第1063章 封元掛帥第354章 東京保衛戰43第820章 初現西北征伐意圖第1555章 主動破圍第1479章 襲來賓第297章 一自胡塵入漢關6第1523章 女兒長大了第867章 王秀的威勢第919章 夏宮之謀2第1625章 決戰之殺神景老五第1468章 蔡易的報復第1670章 該走的就要走第435章 東水門第1316章 血色驕陽之反殺第378章 黃昏前的明白人第132章 大宋頂級的風月場所第120章 一個老儒第1542章 大勢已去?第826章 趙家人的憋屈第1490章 四方開戰第1276章 血色驕陽之犧牲第198章 東京最後的夢華20第1589章 決戰之心計第307章 月殿影開聞夜漏4第991章 各方的謀劃第165章 政治鬥爭的漩渦2第624章 王秀要回朝了第483章 王家事第1224章 人心無止境第795章 封元的準備第501章 誓將報主靜邊塵17第371章 士子的眼光第1429章 禍起江寧之大定第415章 決死攻城第1223章 北伐阻力初現端倪第1011章 三方角逐的帷幕第1279章 血色驕陽之生死之間第1496章 奮進的十一行營第950章 王秀的呵斥第1342章 兄弟再次匯聚第1582章 女真人內部不和第761章 事態惡化第639章 引狼入室第1668章 王門子弟的心思第205章 回鄉2第827章 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