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內外一片混亂,很多富貴人家暗中收拾細軟,準備一旦開戰,就舉家逃入賀蘭山避開兵禍,免得城破被殺,宋軍幾次屠殺的兇名,他們可是好生忌憚(權傾大宋1037章)。
至於,大夏的青天子換成哪家,就不管他們事了,先保住自家小命,看誰家得了興慶府,他們再做順民不遲,反正都要納稅,給誰不一樣啊!
李仁孝異乎尋常地勤政,對於不到弱冠的他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罔氏異乎尋常地細心照料他的起居,夫妻顯示出不離不棄的古風,讓羣臣有了幾分欣慰。
不過,他還是忍不住去了任氏的宮室,就在匆匆回來時,恰好遇到了罔氏,那是尷尬到了極點,急忙迎上去,道:“你怎麼來了?”
罔氏早就明白,李仁孝肯定又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她一顆心冷了下來,秀麗的臉蛋上,掛着冷冰冰的寒霜,流水般地眸子,流出的盡是深深地寂落。
李仁孝做賊心虛,不敢正視罔氏的目光,沉默半響才道:“這麼晚了,有何事?”
罔氏臉色冷若冰霜,似笑非笑地道:“陛下,又做什麼去了,難道去議論國事?”
李仁孝嘴角猛抽,罔氏哪壺不開提哪壺,心臟劇烈地跳動,緊張地道:“有些沉悶,隨便走走。”
“也是,怪不得來時,宮人不知陛下在何處!”罔氏的目光中充滿了諷刺意味,她的笑也變的怪怪的。
李仁孝非常尷尬,好在燭光黯淡,滋味不好受,卻還要掩飾過去,不至於當面出醜。
“陛下還要保重身子,大夏士民都指望青天子了。”
罔氏的充滿了關切,停在李仁孝耳中,卻充滿了諷刺意味,他哪裡是保重身子,不過是鬱悶中尋求發泄,卻被人拿了個正着,還是無法辯駁的憋屈。
要說多日來他是痛定思痛,發誓要重振軍威,定要把宋軍趕出國土,卻在夜半心思晃動,不由地主地去了任氏那裡。
他不敢正視罔氏的目光,垂首尷尬地道:“我真是無能,無法禦敵於國門之外,讓你擔憂了!”
“陛下何須自責,說句犯忌的話,有今日局面,多是大行皇帝失策,又與陛下何干?陛下做的都好了,不用妄自菲薄,”罔氏意味深長地道。
仁孝並不介意罔氏的話,他也認爲是李乾順決策失誤,在不該發動戰爭時候,開啓了這場錯誤的戰爭,更可悲的是撒手而去,把爛攤子扔給了他。
你留下爛攤子也行,卻深知李仁忠強悍,也不事先做好取捨,把禍患留給了繼承者,大夏內外動亂,士民喪失信心。
南朝發動這場戰爭,明顯是五路攻伐的翻版,他並不認爲有多高明,事情到了今天的地步,是南朝利用他剛剛登基掌控不足,發動一次次奇襲,策反了諸多大族長。最可恨的是,李仁忠的叛亂,讓許多猶豫不決的大族,斷然做出了取捨,哪怕他下詔安撫也無濟於事。
“是大行皇帝上了女真人當了,本就不幹輕開邊恤。”罔氏毫無顧忌地道。
李仁孝點了點頭,張啓元的確是攪屎棍,沒有這廝的推波助瀾,李乾順不太可能惹大宋行朝,導致今天的局面。現在,說什麼也晚了,人家打到離興慶百餘里的地方了,連女真人也拋棄了他,開始趁火打劫,他不能不做困獸之鬥。
罔氏似乎不介意一切,反倒是淡淡地道:“恐怕,時至今日,南朝開始爲陛下建府邸了!”
李仁孝臉色變的很難看,甚至有幾分惱怒。大宋開國立意甚善,往往不殺降國君主,都給予豐厚的物質待遇。
當年,趙佶曾經在開封選良地,要給遼主蓋千所房屋的大宅院,並派兵馬前去接應,可惜找來的是女真人,就算體現出南朝的寬厚,他卻無法承受這種屈辱。
“陛下不甘心,那任得敬能勝過曲端?”罔氏毫不在意李仁孝的怒火,依舊是風淡雲輕的模樣。
李仁孝一怔,旋即明白罔氏意思,卻又無法辯駁,只得沮喪地道:“不如。”
“讓他守護咱們最後的希望,陛下可曾放心?”
李仁孝默然不語,任得敬還真不是最好人選,察哥顯然是最佳的,但有些事他需要平衡,察哥年紀也不適合上陣。
“要是濮王在,國事斷不會如此。”罔氏搖頭笑道。
罔氏言出驚人,竟然把自裁的李仁忠拿出來,李仁孝臉色極爲難看,不由地沉聲道:“也太言過其實了。”
罔氏對李仁孝的不悅,那是視而不見,淡淡地道:“廟算一錯再錯,濮王作亂是有根源的,當初就不該處決,還要細細甄別忠奸,也好留下將才。”
“那徵末浪?嗯,的確是將才,可惜明珠暗投。”李仁孝對那徵末浪也很可惜,此人很持重,兵法韜略也有過人處,能用在戰場上,顯然比李良輔、骨力黑更適合。
“濮王手下,不少將才,可惜都被貶斥殺戮了。”
李仁忠嘆了口氣,罔氏分明說他重用任得敬,把李仁忠叛亂擴大化,許多將校被拿下,甚至直接被斬殺,讓任得敬舉薦的人成爲大將。
此時,任得敬勢力不斷膨脹,讓他有幾分警覺,猶豫着道:“有晉王在,無礙大局。”
“晉王年歲已高,恐怕是不能周全,忠言逆耳,陛下自己思量。”罔氏嘆了口氣道,並沒有在往下說。。
李仁孝心中很不高興,卻礙於私下談話,只能忍下這口氣,沉聲道:“你說了就是,我又不是沒有容人之量。”
“既然陛下要聽,那臣妾就說說,南朝是虎,女真是狼,猛虎在前,餓狼在後,陛下要怎麼做才能保全?”
“你的意思是,完全沒有希望了?”李仁孝很不高興,又有幾分沮喪,罔氏說的也沒有大錯,他的確是四面楚歌,雖是不願承認,卻心下恍然。
“陛下好好想想,有些事該做決斷了!”罔氏那秀眸中,流出兩行清淚,悠悠地道:“真想生在尋常百姓家,也沒那麼多煩惱事!”
本書來自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