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

永樂六年夏,遠征安南的張輔回到京師。更新超快永樂帝賜宴奉天殿,親自爲他作賦《平安南歌》,並進封英國公,歲祿三千石,並嘉獎所有徵討安南的有功將士。同時,爲了安撫安南人心,永樂帝並沒有處死胡氏父子,只將他們二人及少數近臣關押,胡澄、胡芮等胡氏族人皆獲赦免。

只是,永樂帝的這種安撫方式並不能真正的穩定安南民心,安南必反!原因很簡單,無論是陳氏舊臣,或者是胡氏舊臣,還有安南的地方勢力都不願意接受明朝的統治,這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接受了明朝的統治,他們就要接受明朝的法律,被大明的官員限制,遠沒有原來的自由。

野心家們也知道,明軍是不能在安南長久駐紮的,這是他們稱王的最好機會。只要打敗了留守在地方的明軍,他們就能夠成爲安南新的主人。做主人,當然比做下人好!有稱王的機會,很多人都會想冒險一試的!

但這些都還沒有發生,現在只是永樂六年的夏末,暫時沒什麼大事。有也只是地方的兩個藩王倒黴了,岷王因罪削長史以下官屬。肅王有罪,逮其長史官屬。藩王犯法,第一個倒黴的不是藩王,而是藩王下屬的官員,特別是藩王的長史,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罪名也簡單,就是輔佐藩王不利,藩王犯了罪,首先是下屬官員的問題。至於藩王本人,依照大明律,除了謀反罪外,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罪責,最重也就是關到中都鳳陽的皇家監獄而已。

永樂帝是馬奪了天下,雖然起兵的藉口是靖難,遵從祖訓,但這只是起兵的藉口而已。一個由藩王造反奪取天下的人,更加懂得削藩的重要性,自己成功了,那就絕對不能讓其他人成功。大明的天下,絕對不能再讓一名藩王靠造反來奪取天下。所以,永樂帝也削藩,只是他削藩的手段,可比建文帝高明多了。

建文帝太急躁了,一刀子砍下去就想解決所有問題,那是在做夢。刀子砍得越重,藩王反抗得越厲害,最後燕王反了,還拉着寧王一起反了!而各地的藩王都在看戲,結果燕王打到南京城,沒有一個藩王勤王的,建文帝在各地都招不到兵。

永樂帝用的是軟刀子,殺人的軟刀子。軟刀子殺人,講究的是慢慢來,一刀一刀地往下割,即便對方疼了,也不敢反抗。不過在用軟刀子之前,要先獲得對方的信任,永樂帝稱帝后,當然沒忘了他的那些兄弟,各地藩王都有賞賜,犯罪的藩王也都得到了赦免,失去什麼,就補給什麼。

可當天下坐穩了,永樂帝的軟刀子也就下來了,依舊還是用《皇明祖訓》和《大明律》,嚴懲犯法的藩王。當然了,也要獎勵表現好的藩王,當處罰犯法藩王的時候,還要表現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這樣纔不會讓其他的藩王認爲永樂帝也在削藩,這只是個別藩王的錯誤。

早在永樂四年,齊王就被冤而廢,齊王的冤枉很多人都知道的,可也沒有藩王敢大聲站出來求情。同樣也是在永樂四年,廣澤、懷恩二王被禁錮,不過這一次是證據確鑿,兩王的確犯罪。所以天下藩王也沒說什麼。就在天下藩王有點快要被接觸底線的時候,永樂帝卻沒了動靜。就這麼一直等到了永樂六年,不過這一次並沒有廢去藩王或者是禁錮誰,只是削了官屬而已,這麼做天下藩王也沒話說。

其實,這些也都跟王千軍沒什麼關係,這半年多的時間,王千軍過得還真不錯。錦衣衛百戶,御前行走。除了當值在永樂帝身邊,每天必要的學習與習武外,王千軍也有了自己的私人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交些朋。

今天下午,王千軍該做的事都做了,有了空閒在外面玩了,也就讓派人去通知要好的朋,全部在老地方見面。這些朋,都是錦衣衛內部的,雖然都比王千軍大,但也沒大多少,身份也都是錦衣衛的百戶。王叢雲如今在錦衣衛內也混得不錯,錦衣衛南鎮撫司鎮撫是建文舊臣,一個沒什麼作爲的老好人,洪武年就是在錦衣衛內當差了。

錦衣衛內部,紀綱那一系的親信主要集中在北鎮撫司,南鎮撫司這邊紀綱沒怎麼放在眼裡,南鎮撫也是個聽話的人。等到王叢雲入主南鎮撫司的時候,紀綱想再插手也就難了。王叢雲無論是輩分,還是人脈,還有與永樂帝之間的情誼,都超過紀綱。雖然王叢雲現在還是一名千戶,但老油條的南鎮撫司早就知道永樂帝的意思,也就將南鎮撫司大部分的權力都交到了王叢雲手,他只求兩件事,一是自己可以安享晚年,退得舒服。二就是讓王叢雲照顧一下他那也在錦衣衛任職的兒子,錦衣衛其實也是衛所,兵職是世襲的。

王叢雲掌握着南鎮撫司的實權,王千軍的身份也就更加精貴了,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麼的簡單,有了點權勢,有了點金錢,自然會得到其他人的關注,自然有人主動過來結交。不過對於朋,王千軍也是慎重的。沒有本領的朋,交了也沒用。酒肉朋,狐朋狗黨,一樣沒用。有些有能力的也要慎重,怕的是爲了利益,背後捅你一刀,那一刀可是致命的。

福臨軒酒樓,這是王千軍與認識的朋聚會的老地點。坐在二樓最靠窗的位置,小二很是勤快地送了茶點與熱茶。王千軍淡淡地說道:“先準備老三樣,人到齊了再點其他的。”

王千軍一吩咐完,小二趕緊下去準備。王千軍的身份,酒樓裡的人都知道,一點都不敢怠慢。王千軍不需要伺候,小二也不敢在身邊站着。只要王千軍他們一來,二樓就不能其他人,除非王千軍他們同意。

這家酒樓現在的東家是個寡婦,丈夫死了,守着個兒子還有這家酒樓繼續過日子。原本一切順利的話,小寡婦跟她兒子也不怕什麼。可是,寡婦死去丈夫的弟弟,也在南京城經營生意的小叔子卻一心想霸佔哥哥的家產,打算讓嫂子再嫁人,把侄子送到和尚廟去,寡婦當然不願意了。

在南京城,天子腳下,也是有講道理的地方。只可惜,大部分的道理都會被強權所欺壓。寡婦的小叔子既然要奪家產,那就一定有所準備,狀紙請名家代筆,還靠關係找了個南京城有點實力的官宦子弟做靠山,弄到小寡婦差點沒抱着兒子一起投河,還好被酒樓的掌櫃攔下了。

原本,這事跟王千軍也沒關係,他也不會吃飽了沒事做管這閒事。那天,王千軍約了人一起試試這家酒樓的飯菜,福臨軒酒樓在南京城也是小有名氣,一羣人在酒樓二樓開心地吃着喝着,至於酒樓裡其他人的表情,他們根本就不在乎。

可偏偏,想謀奪財產小叔子這天帶着人來鬧事,小寡婦帶着兒子哭得是昏天黑地,嚴重影響了王千軍他們吃東西的。本來準備換地方的一羣人屁股還沒站起來,小叔子帶來的人就到了二樓來鬧事,嘴一點都不客氣,還動手動腳的。

錦衣衛是什麼?!是皇的親兵!一幫子錦衣衛百戶都有點家世,也都是丘八的脾氣,對方自己找門欠抽,也就不用客氣了。還沒說幾句話,王千軍這幫人就動手了,把鬧事的人打了個鼻青臉腫,半死不活的!最後寡婦的小叔子只能撂下狠話,帶着人狼狽逃走了。

事情既然已經出了,那就沒有中途放手的意思。王千軍一幫人也想見見對方的靠山是誰?!結果負責南京治安的兵馬司的人,還有寡婦小叔子的靠山一到,一樣是被王千軍一幫人給好好教訓了。亮下身份,這邊十個人全部都是錦衣衛百戶,一半是靖難功勳的子弟,兵馬司的人惹不起,官宦子弟的也惹不起,最終只能草草了事。

有了王千軍這些人做靠山,福臨軒的小寡婦也就算有了安穩日子過,把王千軍這十人當成了貴客,一點都不敢怠慢。有這十個人在,酒樓也就省去了很多麻煩,也就沒人再敢欺負他們孤兒寡母的了。南京城這地方,天子腳下要做點生意,沒個靠山是不行的。

因爲跟這家酒樓熟了,酒樓也對王千軍等人十分的客氣,很多小細節伺候得十分周到,一幫人也就習慣來這地方聚會了。至於每次聚會的花費,一切沒變,按人頭算,掌櫃的錢照收就是了。都是有些家底的,也有自己的俸祿,沒必要省這點小錢。

看了看天的太陽,王千軍拿起一根筷子插在桌,根據倒影來判斷時間。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個時辰了,也就是半個小時,可那幫人還沒來。可他也沒辦法,因爲這場聚會是臨時的,認識的九個人也都不是閒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