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再次繁忙起來
曲茂和蘇妍在流蘇帝國老皇城火車站就下了火車,然後再從老皇城找到流蘇帝國皇室衛隊要了戰馬和護衛,徑直朝流蘇帝國巒山行省的新皇城衝去。
從易王領地聖地來的工業之旅參訪團,在孔明、玄德等三十多位英雄的帶領下,繼續搭乘火車前往流蘇帝國鹽城港火車站,海軍的運兵艦已經在鹽城港集結,等到參訪人員下火車後,會直接登上運兵艦,第一時間返回易王領地聖地。
爲期五天五夜的首屆工業發展論壇,已經將這些參訪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巴不得立刻飛回聖地,將討論中獲得的靈感迅速用到他們的實際工作中去。
曲茂騎在戰馬上,唏噓慨嘆,埋怨蘇妍沒有規劃通往新皇城的鐵路,坐了一次蒸汽火車後,曲茂再騎着戰馬趕路,就覺得非常辛苦了。
蘇妍在規劃東大陸八縱八橫16條鐵路時,並未考慮到要將皇城和皇宮遷移到巒山行省,因此那16條鐵路根本就沒有經過現在新皇城的線路。
流蘇帝國巒山行省確實因爲蘇妍將新皇城建在了隘口關內而獲得了長足的經濟發展,無論是居民數量還是稅收收入,都獲得了較大程度提升,不過卻是一直都沒有修通鐵路。
曲茂騎在戰馬上,一邊行軍一邊對蘇妍說道:“蘇妍,其實可以修幾條鐵路通往流蘇帝國新皇城,至少可以修一條鐵路連接原皇城,不過這就可能需要繞過以前巒山侯國和流蘇公國間的峽谷,鐵路會修得不夠直;另一條可以通過隘口關直通吉爾行省首府。
有這兩條鐵路,流蘇帝國新皇城就能與你天選八年7月1日開始修建的八縱八橫共16條鐵路聯通起來,整個東大陸都可以輻射到。”
蘇妍笑了笑,說道:“大人,天選八年7月1日開工修建的八縱八橫共16條鐵路目前還沒有完工,屬下覺得倒也不着急新修建連接新皇城的鐵路。”
曲茂說道:“着急呢,蘇妍。
未來易王領地在東大陸的最高統治機構,除了聖地外,就只考慮兩個帝國,一個是流蘇帝國另一個是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帝國是老牌帝國,皇城交通問題肯定不大,但流蘇帝國卻是一個新升級出來的帝國,皇城也是新的,自然需要提前謀劃新皇城的交通了。
將來半島上的獨立領土肯定會經由莫臥兒帝國來管理,而東大陸海灣西部主大陸上的其他獨立領土,自然需要流蘇帝國來管理。
流蘇帝國將皇城遷移到巒山行省,自然需要將巒山行省的交通設施建好。
將來莫仰巧徹底拿下莫臥兒帝國後,看看她要不要考慮遷都,不管她遷不遷都,將來都是得再修一條聯通流蘇帝國新皇城和莫臥兒帝國皇城間的鐵路。
不管這兩座皇城間連通的鐵路在不在原本的16條鐵路規劃中,現在主大陸北部兩個戰場還沒有對流蘇帝國形成太大的負擔和影響,我覺得應該利用這個時間窗口,抓緊時間修建流蘇帝國新皇城周邊的鐵路。
一旦莫仰巧徹底拿下莫臥兒帝國,我擔心兩個帝國的皇城周邊鐵路建設會搶佔修建鐵路的資源,反倒是不美。”
蘇妍說道:“哦,聽大人您這麼說,屬下也覺得這個事情需要儘快提上日程了,大人放心,屬下馬上考慮在新皇城周邊修建鐵路的事情。”
在流蘇帝國位於巒山行省的新皇宮內,曲茂被蘇妍留到了天選十年的4月28日,這些天曲茂每天都和蘇妍待在一起,兩人就易王領地各領域的發展展開了深入的交流,並且預算了金幣耗費的數額。
從易王領地還只有十個人不到的時候開始,蘇妍就是易王領地的首席內政官,相當於大管家,因此蘇妍陪着曲茂做預算,自然是易王領地各領域發展的預算都能夠算清楚,至少曲茂覺得蘇妍算完後,自己不需要額外爲易王領地的金幣操心了。
兩人甚至還討論了易王領地在結束東大陸爭霸戰後,如何進一步向其他大陸擴張的時間和路線圖等問題。
天選十年4月28日,曲茂才從流蘇帝國新皇城趕到巒山行省的南村海軍軍事基地,搭乘海軍的超級軍艦返回聖地。
曲茂沒有返回易島的領主小屋,現在領主小屋裡蘇妍、莫仰巧和柳千惠都不在,對於曲茂而言意義不大,所以他直接返回聯島,並於4月28日傍晚時分回到聯城郊外的三階院落。
剛走進三階院落的客廳,曲茂便看到茶几上擺着厚厚的一摞書籍,這些都是沙城首屆工業發展論壇的會刊,足足有6本,疊起來都快有一尺多高。
曲茂坐到茶几邊上的椅子上,隨手翻了翻,只是簡單看了一下目錄,並未深入去了解內容。
很多在沙城首屆工業發展論壇上討論的工業發展方向都讓曲茂感覺耳目一新,比如說內燃機廣泛應用項目、工業機械化和自動化項目以及廠房內部傳送帶項目等。
如此短的時間內,六本會刊出版,並且孔明還親自作序,讓曲茂感慨不已,也讓曲茂堅信孔明判斷易王領地即將迎來新一波工業發展狂潮的判斷是準確的。
曲茂印象深刻的是,孔明預判的是狂潮,而不是浪潮,這足以表明新一輪工業發展的速度會有多麼誇張。
果然,天選十年4月29日早上,曲茂剛起牀,甚至連早餐都沒有來得及吃,聯城郊外三階院落的院子裡便擠滿熙熙攘攘的工廠技術工人。
快速將早餐解決掉,曲茂便開始進入到繁忙的工作狀態,流蘇帝國吉列行省沙城召開的首屆工業發展論壇,不僅碰撞出了很多工業發展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將所有工業相關人員的熱情徹底點燃。
曲茂剛回到易王領地聖地南方工業四島,各工廠技術工人們就差點把曲茂住的三階院落的院牆擠倒,也不見得都是重大的技術問題,更多是大家忘我地開始投入工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