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與日本人會面

“在下是大日本帝國駐廈門領事館領事吉田三郎,很榮幸見到總司令閣下。吉田三郎(虛構)見到蔣介石給他鞠了一躬,自我介紹道。

“很高興見到你,吉田先生。”蔣介石的日語還算流利,畢竟在日本留學多年也不是白給的。

“請恕我之言,在下認爲在大陸國民政府已經不具有和北京政府相對抗的實力了。現在北京政府數十萬部隊從三個方向包圍了江西和福建,再留在兩地與北京政府作戰是不明智的選擇。”一番寒暄之後,吉田三郎並沒有跟蔣介石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退守臺灣?”聽了吉田三郎的話,蔣介石一下子就明白了吉田三郎的意思。

之前張羣就和他說過如果一旦失敗了,只有三條路可以走:投降、自盡、退守臺灣。最後一條路需要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只要張安樂現在還不想惹惱日本人他就不會對臺灣動手。張羣之所以會說出最後一點,那個時候日本人已經和他聯繫過,表達了願意將臺灣作爲國民政府根據地的意願。

“沒錯,就是臺灣,臺灣雖然只是一個島,但是它易守難攻。如果能夠在臺灣臥薪嚐膽幾年,將來反攻大陸並不是什麼難事。”吉田三郎點頭說道。

“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將近15萬部隊得多長時間才能運過去,再說了北京政府的海軍也不是昔日吳下阿蒙。想要封鎖臺灣海峽並不是什麼難事吧。”蔣介石可不是這麼好忽悠的。15萬部隊哪裡是說運就運過去的。

“呵呵,您說的沒錯,15萬部隊的確不是那麼容易運過去,可是如果是2萬部隊就容易的多。難道您要把這15萬部隊全部運到臺灣去麼,一粒種子可以結出很多豐碩的果實。2萬人的部隊當然也可以發展成爲一支強大的力量,現在的北伐軍不就是在當年的黃埔軍校的基礎之上發展來的麼?”吉田三郎對於國民政府的情況看來還是非常熟悉的。

“您說的很有道理,我會認真考慮的。”蔣介石點頭說道。

“蔣先生,我不得不認真的告訴您,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您同意,我們會趁現在北京政府還沒有反應過來,先將福建的第一軍先運送到臺灣。他們也將作爲國民政府未來軍隊的種子部隊。請您相信我們,在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幫助下,退守臺灣據對是最好的選擇。”吉田也知道蔣介石有些動心了,不失時機的說了一句。

可是這件事對於蔣介石來說確實是太大了。他必須認真考慮一下。

送走了吉田之後,蔣介石找來了張羣。

“你覺得日本人說的辦法可行麼?”蔣介石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只是一時之計,而非一世之計。如今北京政府統一已經是不可阻擋之勢,縱然我們真的退守到了臺灣那又如何。我們在臺灣無論怎麼發展都不可能趕上大陸,縱然如日本人所說,他們日後會幫助我們反攻大陸。可是現在的日本都不一定是北京政府的對手,倘若再讓大陸發展幾年,日本人就更加不是對手。大陸地大物博、人口衆多,發展潛力遠不是日本、臺灣所能比擬的。一旦發生戰爭,日本和臺灣也不會是對手。更何況。我不相信日本人會有那樣的好心,你我都曾在日本留過學,日本對中國什麼態度想必你也十分清楚。哪怕真有一天我們能夠重新打回來,恐怕也會是日本的傀儡。”張羣並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你說的沒錯,日本人的確是不安好心呢。他這麼做是要我們鬧分裂。不過依我看他們還是小看張安樂了。我與張安樂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是此人胸懷大志連先總統都對他稱讚有嘉。幾年之內日本就算不對他動手,一旦他的實力再發展壯大恐怕也會先下手。那個時候我們就算是在臺灣不還是一樣得與張安樂一戰,早打晚打都是打,早輸晚輸都是輸啊。”蔣介石看的非常的透徹。他也知道自己就算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將來也不會好受。

“那你的打算是?”張羣聽到蔣介石的最後一句話,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讓我們與國防軍來一場決戰吧,輸了就輸了,贏了還有一線轉機。至於臺灣,還是留給張安樂去收回吧!”蔣介石面色一正說道。

北京。執政府。

張安樂站在中國地圖前認真的看着,中國馬上就要面臨統一了。統一之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首都的選擇和建設。

現在的北京雖然可以作爲首都,但是要如果在現在的北京進行建設的話,就要面臨幾乎是給北京整容的手術。後世的北京在成爲首都之後就留下了各種的後遺症,隨着城市的不斷擴大各種矛盾非常突出。

張安樂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把首都搬到別的城市,北京就留下作爲一個文化中心存在,給後世子孫留一個完整的北京城。

他也知道隨着城市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很多老的建築和設施將不會再起什麼積極的作用,相反會給城市的發展帶來阻礙,最明顯的就是城牆。當年作爲防禦工事的城牆,如今在炮火下已經不能發揮他的作用,和平年代還會成爲城市發展桎梏。

可是現在他能夠在這個層面的空間做主,他還是想給後世做些什麼。當然這也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也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支持他。

他現在心裡已經有幾個預案了,北京、南京、上海、西安、洛陽、武漢,如果是要在現有的城市之上進行改造的話,這幾個地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城不用說了幾百年的老都城,南京也是幾朝古都,而且位於長江流域,交通便利,且算是南北交接之地,有利於南北的平衡發展。上海現在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位於長江入海口有中國紐約之稱。洛陽地處中原,也是古都,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武漢幾乎是位於中國的中心位置,三江交匯,交通便利,更是東西部的交匯之地,有利於未來對西部的控制。西安也是幾朝都城,漢、唐這兩個直到現在都與中國人分不開的朝代就是定都西安,而且西安在之前就是西北區政府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要好,有了西安還能震懾西北以及蘇聯。

這是他拿不定主意的,如果是找地方新建都城,難度相對就簡單一些:有充足的水源,能夠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以及足夠大面積的平原能夠修建新城。

不過現在也還不是考慮這件事的時候,接下來的國慶典禮纔是最重要的。

第25章 收回租界第30章 蘇聯斷交第34章 中原大戰爆發第4章 系統啓動第14章 入主鈴木(下)第69章 算平手吧第20章 招賢納士第79章 南滿守備軍被滅第19章 兵諫第26章 四面楚歌第9章 一切順利第40章 血戰馬家軍(上)第18章 蘇聯撤軍第2章 思維覺醒第29章 又晚了一步第42章 西北初定第71章 國民軍投降第51章 最後一戰第25章 佔領張北縣第24章 蒙古軍南下第51章 攻克雁門關第15章 蒙古督軍第8章 愣子不傻第21章 被小姑娘算計第28章 猛虎連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25章 收回租界第51章 最後一戰第12章 攻克南昌第45章 各方反應第30章 蘇聯斷交第59章 武功再高 也怕陰招第3章 張學良說媒第35章 金蠶脫殼第25章 茶館見聞第68章 我們不服第20章 禍不單行第43章 一分錢都不捐第23章 朝陽寺事件第4章 多選任務第52章 要黑龍江成爲內河第26章 都在糊弄第38章 各懷鬼胎第13章 英國調停第69章 算平手吧第15章 怎麼又是你?第63章 延長石油廠第7章 驅虎吞狼第43章 最後的衝鋒第44章 西北軍整編第44章 全線突破第50章 孫中山逝世第31章 拿下海州第9章 工人罷工第53章 拿下平型關第12章 一觸即發第47章 車上談話第34章 裝甲師的驚喜第38章 連山之戰第14章 高難度任務第73章 皇姑屯事件第14章 初入上海灘第47章 大區制第12章 一觸即發第50章 孫中山逝世第12章 徐志摩誇我是大才第9章 各界代表會議第6章 國民軍又投降了第4章 海軍初定第43章 日本干涉第1章 萬能的系統第13章 入主鈴木(上)第7章 驅虎吞狼第13章 升官當了副師長第54章 活捉傅作義第61章 建立裝甲師第35章 段府宴會第19章 一網打盡第64章 新年大禮第19章 兵諫第8章 愣子不傻第51章 最後一戰第15章 蒙古督軍第11章 新年,新開始第3章 聲東擊西第55章 送富貴第25章 收回租界第31章 拿下海州第6章 各界代表第12章 徐志摩誇我是大才第55章 飛機下線第19章 兵諫第45章 郭鬆齡身死第9章 各界代表會議第38章 連山之戰第10章 整編魯軍第48章 西南事起(中)第6章 各界代表第16章 川人治川第48章 西南事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