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殿前奏

第二日是早朝時間。有秦一朝,規定五日一早朝,平日裡官員卯時去各部點卯當差,只有每月逢一六日纔要在寅時以前趕到承天門前列班等待上朝。家住的遠的要子時起身,唯恐誤了時辰被糾察御史逮到。

此時距酉時承天門開門還有一刻鐘,大秦的四品以上京官,以及十八歲以上皇子已經悉數到齊,在那裡等候上朝。若是往日,定然已經整整齊齊列成兩班,不言不語,靜悄悄的站着。

但今日文武百官卻分成幾撥站着,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彷彿一下子都不怕糾察御史的小報告了。原因很簡單,糾察御史也站在一邊,支起耳朵探聽着什麼,完全不似往日生人勿近的做派。

這些談話的大臣,仔細看又能分成隱隱三個***。武將們大部分圍着一個身穿紫色蟒袍,腰纏玉帶,胸前繪着金獅的威武老者,面色不忿的討論着什麼。文臣們大多站在一個也是紫色蟒袍,腰纏玉帶,胸前繪着仙鶴的飄逸老者身邊,不時幸災樂禍望向那羣武官。

第三個***人明顯少很多,有文臣也有武將,圍在一身明黃的太子身邊,見太子眼觀鼻鼻觀心,他們也只好老實不言語。

這時候,一聲鼓響,五丈高的承天巨門伴隨着吱吱咯咯的巨大摩擦聲,緩緩打開了。

文武官員們停止交談,排成兩列,在太子的帶領下有序進入承天門,太和門,沿着青雲道,進入宏偉的宣政殿。

官員們文左武右,依品級站定,太子站在龍椅之下。少頃,隨着一聲高亢的“皇上駕到……”,身着九爪九龍袍的昭武皇帝從龍椅一側的御門龍行虎步走出來。文武百官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太子帶領下轟然跪下。

然而右面的武官之首太尉李渾沒有跪,左面的文官之首丞相文彥博也沒有跪,兩人只是深深躬身施禮。

看到這個情景昭武皇帝那狹長的丹鳳眼眯了一下,然後面無表情的坐下,身後的老太監高聲叫道:“平身……”

待百官起身後,老太監又拉長音喊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先有戶部尚書田憫農出班奏報,各地河工皆出現銀兩短缺,總計八百萬兩白銀,若不能及時到位,來年的春耕夏汛皆成問題。

又有戶部右侍郎文明義出班奏報,言上月北方地震,波及兩省之地,兩省總督聯名請求免去來年錢糧,並求撥白銀三百萬兩以做賑災之用。

再有兵部左侍郎李一姜出班奏報,各地出征之師陸續返回駐地,預估各種撫卹燒埋銀子共計二百萬兩。

這些數字昭武帝早已知曉,但還是聽得心頭煩躁,不悅道:“此事寫個摺子過來,朕與太尉丞相商議後再做打算。”

三人怏怏退下,這時京都府尹秦守拙出列朗聲道:“啓奏聖上,昨日京都發生一場血案,參與人數高達百人,死亡十一人,因涉案雙方牽扯天策軍與天家。微臣請求太尉府與宗人府協查此事。”

躲在帷幕後的秦雷暗自咋舌,這位秦大人小嘴一張,一下就把人數減了九成,頓時一場暴亂成了血案。估計這就是官方說法了。

~~~~~~~~~

昨天夜裡,太子便派人通知他今天要在朝會上自辯。本來安排他在角房裡聽宣,結果這位小爺跑到了這裡。秦雷身後就是一排金甲衛士,對他視而不見。

外面的京都府尹又說了些什麼,然後就聽到老太監扯着嗓子喊了句:“宣五皇子秦雷進殿……”

秦雷趕緊輕手輕腳的繞出去,從大殿正門重新進來。

兩側官員好奇的打量這個面俊手辣的五皇子,大多數人在半年前遠遠見過他一眼,近距離的觀察還是第一次。

只見他十七八歲的年紀,猿背蜂腰,身形挺直。面如冠玉,星目生輝。兩道濃眉直插鬢角,鼻樑挺直,嘴脣緊抿。無論是誰都要讚一聲:大秦好兒郎。

秦雷上的殿來,行禮之後,立於陛階之下,神情淡然的望着向他怒目而視的衆武官。

昭武帝對京都府尹道:“此事不需勞煩嘉王叔,朕的兒子朕還是管得了的。秦守拙,你想問什麼就問吧。”

然後對秦雷道:“小五,你要如實回答。若有半點虛言,家法伺候。”

聽得‘家法’兩字,那位一直半眯着眼假寐的老太尉眼睛微微睜開,望向高高在上的昭武皇帝陛下。

昭武帝神色不變的與他對視。良久,李渾才微微搖頭,又閉上眼睛神遊去了。

瞎子吃餃子的秦府尹向秦雷行禮道:“下官有幾個問題,現奉皇命請教殿下。可否?”

秦雷點頭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請問昨日於長街之上貴屬與天策軍哪方挑釁在先?”秦守拙義正言辭的問道。

此話一出,秦雷頓時知道這位秦府尹是要保自己的。若是揪住他屠殺那一百多弓手的問題倒着問,他還真是理虧。

秦雷冷臉道:“昨日本殿下的舊屬原定來本殿下府上小坐。前去陶朱街乃是採買禮品,試問秦大人,他們怎會主動生事?有陶朱街百姓可以作證。”

秦守拙點頭道:“那雙方因何衝突?”

秦雷便把昨日鐵鷹說的添油加醋在大殿上講一遍,他本來口才就好,又加上事情確實令人憤慨。在衆人心中石勇幾個頓時成了遭人迫害的悲情英雄,心中不禁對幾人好感大增。這在現在沒什麼用處,但將來說不定就是成事的關鍵。

末了,秦雷語帶哽咽的說道:“就是這些爲國家浴血奮戰的勇士,昨日竟然倒在自己人的屠刀下,死傷無數。父皇皇兄,諸位大人,請還他們一個公道!”

說完秦雷直挺挺的跪在皇帝面前,雙目通紅。

這一番造作惹惱了武官列中一個紅袍素金花帶的四品將軍,他暴躁的跳出來道:“五殿下巧言令色,若不是你出手殺人,又怎麼會引來我天策軍的攻擊?”雙方默契的對弓營、弩箭的事情絕口不提。

秦雷頭也不回的冷聲問道:“敢問這位大人,辱罵皇族應該是什麼處罰?”

四品將軍一時語塞,他哪知道這個。

秦雷起身譏誚道:“不知道就說啊。秦大人,就請你教一教這位四肢發達的將軍。”

秦守拙心中叫苦,面上還得淡然道:“大秦律第一則規定,帝乃天子,人不得辱,觸之誅九族。凡帝母、帝后、依此律。帝妃、帝子、帝女觸之夷三族。”

秦雷冷笑道:“聽明白了嗎?那士卒侮辱本殿下在先,本殿下只殺他一個,不追究他的三族。已是寬宏之舉,豈能作爲你天策軍無端發難的理由?”

那將軍被氣得麪皮發紫,剛要發作,一個紫袍金銀花腰帶的中年武將出列喝道:“二合退下。”

被喚作二合的武將頓時沒了脾氣,憤憤的退回班列。那個三品武將對秦雷拱手道:“五殿下,末將李清這廂有禮。”

聽到這個名字,秦雷雙眼微眯。天策將軍李清,太尉李渾之弟,乃是天策軍的統領將軍。秦雷拱手冷哼道:“久仰了,李大人。”

李清點頭森然道:“此事雙方皆有責任,就此揭過。但是有一樁,我天策軍五百年來的鐵規被殿下衆屬下肆意踐踏,如果不給個說法,置我神策軍五百年的無上榮光於何地?置我天策軍十萬袍澤的熊熊怒火於何地?置我大秦百姓的虔誠信仰於何地?”

聽到這番話,龍椅上那位至尊眉宇間的陰鶩幾乎凝結成實質。

—————————————分割線—————————————————————————

又奉上一章,麻煩沒收藏的朋友隨手點個收藏,麻煩沒有推薦的朋友隨手點個推薦。

第三卷 【中都雨】

第二七四章 馴逆杖物歸原主 無間道皇甫戰文第九十五章 賢臣良相也吃糧第一二五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 那更寒蟲四壁第一五七章 四大家第三章 功夫再高 也怕菜刀第二八三章 隆郡王烤喀瓦甫 勾己心講西遊記第一六零章 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第七十二章 可憐的馬騮和石榴第二章,恩。依舊求收藏和推薦,謝謝大家。第九十八章 夜宴第五十章 萬里江山萬里樓第五十一章 說吧,都想扁誰?第二六六章 慈寧宮秦雷問道 戲孫孫太后參禪第二九一章 很嫩很單純第六十七章 青春期的躁動第六十八章 我們的理想在哪裡呀第一二六章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第八十二章 朝天子第七十七章 稍息立正齊步走第一五二章 彌勒教反第一一四章 何處黃鶴破瞑煙第三十九章 淹死書海 愁殺學子第三零九章 怎麼跟瘋子講道理?第一五五章 江北遍地狼煙起第二三二章 上朝第二二四章 朋友第一三二章 帷幕徐徐拉開(下)第九十一章 殿前奏第六十七章 青春期的躁動第三十九章 淹死書海 愁殺學子第一六零章 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第三十七章 朝太后第八十三章 各懷心思皇家人第二五二章 窮親戚第一二七章 綾羅綢緞洞中藏第三十七章 朝太后第二二七章 熱血方是真男兒第八十五章 南城石老闆的大家來第二一二章 血與火的序章第二二八章 焦尾琴與水晶球第四十八章 車禍與打狗第一六零章 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第三一六章 前浪死在沙灘上第五十二章 巾幗鬚眉都一樣第一五四章 好可憐的大和尚第六十四章 沒心沒肺是高僧第一八七章 有情況第一二六章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第二八七章 樂布衣舌戰館陶 秦雨田解說軍制第二七六章 隆郡王撫卹老兵 宗正軍從零開始第三十章 祈我公孫,佑吾平安第二九四章 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怕!嗎?第九十三章 烏雲踏雪第二八九章 慰舊臣秦雷解心結 鬥楹聯館陶考布衣第一一三章 二十年的狀元紅第八十六章 爲奴難 請君憐第一七八章 強權第一七零章 火中城第二三一章 大家好好過日子吧第三零七章 上路第一一一章 北城石老闆的大家來第十八章 無間道第一五零章 老兵不死 荷花凋零第二九三章 風雪山神廟第一六六章 北伐第六十二章 碼頭苦力般的一夜第一二七章 綾羅綢緞洞中藏第二四二章 落雁塔驚現芳蹤 怪文士妙語解籤第二二八章 焦尾琴與水晶球第一章 秦少爺初臨寶地 防狼術小試牛刀第一一一章 北城石老闆的大家來第九十一章 殿前奏第一五八章 制衡第三零四章 何謂牛人?你佩服不?第二十一章 甕中之鱉?第二八二章 路漫漫沈青終折返 悲壯兮勾忌述征途第二六六章 慈寧宮秦雷問道 戲孫孫太后參禪第二九八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二三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一七二章 習慣嘔吐第二三五章 驕傲的雄獅第二八六章 隆郡王勉勵子弟兵 京水河畫舫菁英會第八十二章 朝天子第五十三章 萬里樓上談公主第二三九章 風格多變的影帝!第二九三章 風雪山神廟第二十二章 千里大逃亡第二章。求求收藏和推薦。可憐兮兮的道。第六十二章 碼頭苦力般的一夜第二六三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六十四章 沒心沒肺是高僧第一九九章 讓我們去決戰吧第三零三章 棋子第二五三章 吃三驚第三十九章 淹死書海 愁殺學子第一一一章 北城石老闆的大家來第一二四章 起腳隨意踢 取勝鴛鴦腿第三零一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四十二章 心肺復活術第一七九章 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