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環伸手輕撫了撫身前的牀弩,心中暗自思忖:“也不知這牀弩與我祖傳之烏金弩相比,孰優孰劣?”
田思明轉身恰好看到張環正手撫牀弩,滿臉陶醉,便輕聲笑道:“你既喜好此物,戰時便由你掌控!”
張環臉上一愕,卻也並沒有多說,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城外遼軍此時估摸着不過五六萬之衆,城中將校多有提議出而擊之者,卻終因澶州城干係重大不容有失而擱置下來。過不幾日,城外遼營傳來人喧馬嘶之聲,聲勢浩大,城中可聞。
十一月二十二日,城中探馬回報,兩路遼軍已於城外匯合,離澶州城五里安營紮寨。遼營縱橫交錯,營寨相連達數十里,聲勢浩大,氣勢驚人,粗略估計遼軍多達二十餘萬。
未時,遼營內突然旋風般衝出數十遼騎,簇擁着一名彪形大漢向着澶州城徐徐而來。澶州守軍以爲遼軍即將攻城,城頭瞬時沸騰起來。只有張環氣定神閒望着遼騎漸行漸近,他與這遼軍主將已交鋒多次,清楚每有大戰,對方必會繞城以觀守軍虛實。
果然,數十遼騎離澶州城五六百步時緩緩停了下來。衆騎左右散開,中間一員大將輕催戰馬,徐徐走了出來。這員大將臉頰較長,額部稍短,顴骨微微有些突出,鼻樑高聳挺拔。他一雙丹鳳細眼微微眯縫着朝城樓上望去。
城樓上,張環直勾勾注視着那員遼騎,一時之間四目相對,竟感覺如被毒蛇盯上,心底泛起絲絲冰涼。
“大帥識得那毛頭小子不成?”周圍遼將見蕭撻凜盯着城頭上一名二十餘歲的小將看了片刻,有些詫異地問道。
“不過是一條漏網小魚而已!”蕭撻凜一邊調轉馬頭,一邊露出一抹淡淡的嘲笑輕聲說道。
張環眼望着攻破祁州城的元兇竟然信步於城外,大搖大擺繞城觀察着城中守軍佈置,心中一股怒意噴薄而出。他摸了摸背上的烏黑色匣子,心中那個念頭再次涌現而出。
他反手將黑匣取下,置於身前,右手探入懷中,從陶瓶中取出一枚龍眼般大小的暗紅丹丸眉頭微皺。他左手食指輕輕探入黑匣上的孔洞之中,臉上的血色一絲絲褪去。
“咔嚓”一聲輕響,黑匣頂蓋彈開,顯出裡面的器物來。張環一手將嗜血烏金弩取出,一手將丹丸送入嘴中。一道熱流順着口腔直流而下,傳遍四肢百骸。張環臉上的血色瞬時恢復如初,比之先前更加的紅潤的幾分。
他低頭望了望腳邊巨大的牀弩,用力踏下,一支巨大的弩箭轟鳴而出,傳出一道破空之聲,向着城外的數十騎遼騎飛去。
衆遼騎大驚,紛紛遮擋於蕭撻凜身前,高呼道:“有牀弩,大帥當心!”
那蕭撻凜雖不過四十餘歲的模樣,卻早已是百戰老將。他一把推開身前衆將,高聲喝道:“區區牀弩,射程不過三百餘步,豈能奈我何?”
果然,彷彿爲了驗證蕭撻凜所說那般,那支來勢洶洶的牀弩在一百餘步之外終於力盡,墜落於地。
“哈哈哈......大帥英明神武!我等離着城牆五百餘步,那無知小兒竟想用牀弩刺殺我等,豈不可笑?”幾十遼騎皆手指城頭,轟然大笑起來。
城牆上衆守軍,面色羞赧,舉手掩面不已。張環等的便是此刻,他舉起手中嗜血烏金弩,奮力扣下扳機,烏金色的弩箭猶如一條細小的怒龍直飛天外。
“噗”的一聲輕響,一道烏光迅疾如電穿透蕭撻凜胸前鎧甲,
從他後背透出。繞了一圈又向着城內飛射而去。蕭撻凜臉上帶着不可思議的神色,緩緩朝着馬下栽倒。
“大帥,大帥......”衆遼騎大驚,紛紛下馬,將蕭撻凜扶起,只見他胸前一個透明的孔洞,前後透亮,鮮血汩汩而流。
蕭撻凜臉上交織着嘲笑與驚訝,雙眼微閉,早已說不出話來,身體發出一陣陣的抽搐。
“速帶大帥回營,尋醫師救治!”一衆遼將趁着宋兵暫未出城追擊,趕緊帶着蕭撻凜奮力向着遼營疾馳而去。
澶州城上衆將士只見眼前烏光一閃,五百餘步外的遼軍主將便滾落馬下。他們先是一驚,隨即一喜,高聲大喊起來:“遼將被張環射殺啦!遼將被牀弩射殺啦!”
張環右手指上血跡斑斑, 心中卻對嗜血烏金弩的威力頗爲滿意。他輕輕將弩箭放回匣中,重新背於身後。城牆上各軍將士皆奔行而來,圍在張環左右,興奮得上躥下跳,就好像遼軍主將是自己擊殺的一般欣喜。
一連數日,城外遼營皆頗爲安靜,隱隱透着一股悲涼之意。那蕭撻凜身爲遼國第一悍將,乃是曾生擒楊老令公的人物,不曾想竟被一支小小的弩箭奪去性命,剛被送回營中,便一命嗚呼。
遼聖宗與蕭太后聞訊趕至,驚得雙手微顫,心中升起一股大夏將傾的無力感。蕭太后走到胡牀前坐下,輕握蕭撻凜冰涼的雙手,淚珠如珠串般滾滾而下。她與蕭撻凜既是君臣,也是姐弟,如今親弟亡故,怎不讓她痛徹心扉!
況且,這蕭撻凜乃是遼國難得一見的帥才。近些年來遼軍多倚仗蕭撻凜率軍四處征戰。
“今撻凜既去,何人可堪爲帥?觀音奴勇冠三軍,武藝高強,卻非帥才!或許,是到了歸去之時啦!”蕭太后拭去腮邊淚痕,緩緩直起身來,暗自想道。
遼聖宗與蕭太后母子數日來舉棋不定,既想攻破澶州繼續南下,卻又一時之間找不到恰當的領兵大將。想要率軍班師回朝,此次南下卻又屢屢損兵折將,並未獲取足夠的好處。
十一月二十六日,大宋真宗陛下在宰相寇準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裹挾之下率領十萬禁軍跨過黃河,登上了澶州城頭。澶州城頭龍旗飄展,響起一陣陣山呼萬歲之聲。
城外遼軍大營,遼聖宗與蕭太后見大勢已去遂令降將王繼忠向真宗上書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