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遼東初印象

“阿嚏!嘶!好冷啊!”

剛一踏上遼東大地,一陣寒風吹過,衛朔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站在他身邊劉總同樣凍得直哆嗦,說話都有些不利索了。

“主,主……主公,遼……遼東……怎會如此……此寒冷?”

衛朔裹緊了身上的斗篷,扭身問身邊的商隊負責人,道:“此地是何處?”

“啓稟主公,此地乃前朝故地沓氏縣,原是三國時期江南吳國與遼東公孫淵政權之間,使臣往來與軍事行動的水陸轉運站。三國魏景初三年因遼東城亂,朝廷以遼東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故立新沓縣以居徙民,而舊地沓氏縣遂廢。”

“從此地往西南不足四十公里處,就是主公想要建港口之地。”

“原來這兒就是後世的大連啊!”直到此時衛朔才反應過來,原來他的艦隊停在了後世的大連地區。不過,此時的大連可還沒後世那麼繁榮,入眼處一片荒蕪,連個人影兒都沒有。

劉總看了看荒涼的四周,不由得眉頭緊皺,擔心道,“主公這裡是不是太荒涼了?如果我們選擇在此地築城的話,本地遼民願意放棄北邊富庶的生活,而遷徙到此地嗎?”

“哈哈哈,荒涼有荒涼的好處,正是因爲此地荒涼,我們嶗山纔有機會,否則怎會輪到我們在此地築城?你看這裡水面開闊,冬天來了也不曾結冰,是多麼適宜的一座港口啊!而且,我相信荒涼與貧瘠只是暫時的,旅順港一旦建成,它必將成爲整個遼東對外貿易的窗口,到時它想不富裕都不成!”

古代晉人或許無法理解海外貿易對當地經濟的巨大影響力,可衛朔卻十分清楚。他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只要旅順港投入使用,未來本地一定會成爲遼東最爲繁華所在。

三日後,在考察完了旅順港口後,衛朔與衆人又坐船北上西安平。西安平位於馬訾水北岸,西漢時在此地置縣,後成爲出入帶方、樂浪二郡的咽喉要地。近年來隨着高句麗逐漸入侵帶方、樂浪二郡,使得大批兩郡百姓逃亡此地。

“主公,再往前就是馬訾水入海口了,沿着馬訾水而上就是西安平縣城。如果需要交易的話,就可在縣城內進行。”負責遼東商路開發的負責人站在衛朔身後指着遠處的港口介紹道。

遼東畢竟乃荒蕪偏僻之所,這裡雖說是個港口,但卻沒有多少船停靠,四周也不見來往的商賈,只有幾個苦力百無聊賴的站在岸邊無所事事。忽然衆人看到十幾艘大海船朝着港口駛來,頓時引起一陣騷動。

不少人對着三艘兩千料的大海船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嘶!怎會有如此大的海船?也不知是從哪裡來的?”

“恐怕是江東的大商賈又過來了,在下曾聽祖父說起過,前些年有江東大船來此地貿易,這兩年隨着戰亂頻發,前來西安平的商賈愈發少了。”

“如果真是江東來的商賈就好了,大夥兒發財的機會來了,趕緊回家看看有什麼皮毛、人蔘之類的值錢玩意兒沒,人家江東商賈最喜歡用糧食和食鹽交換皮毛和藥材。”

“對呀,對呀,大家趕緊回去找找看吧!”

不一會兒碼頭上就消失了不少人,他們都是本地的獵戶,平日裡以打獵爲生,家中藏了不少動物皮毛和各種珍稀藥材。這東西雖然在遼東不甚值錢,可對江東來的商賈來說卻是個稀罕物。

衛朔剛一上岸,就感覺不對勁,不知爲什麼周圍的人總是滿臉熱情地盯着他看。如果不是看到他四周圍滿了精悍護衛,說不定這會兒周圍的人怕是早就一擁而上了。

“主公,好像有點兒不對勁啊!”這時,劉總來到衛朔身邊耳語道。

沒成想那個商隊負責人卻笑道:“東家莫擔心,周圍的準是把我們當成大商賈了,每次有大海船來北地貿易,都是當地最爲熱鬧的時候。其實在北地行走最受歡迎的就是商賈啦,無論漢民還是胡人,總是希望有商賈來貿易。”

正在這時,外面一陣騷亂,人羣向兩側分開,一個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帶着幾個士兵匆匆趕到海邊碼頭,想必本地官府也得到了大船隊抵達的消息。

“東家,來人就是西安平的縣令沓氏霞客,乃沓氏族人,沓氏縣廢止時,沓氏族人一部遷徙到齊郡,還有一部則留在了遼東本地,後來他們就聚集在了西安平。此人爲官還算不錯,對漢民多有維護,民望很高。”

聽完下面人介紹,衛朔忙整理一下衣服,疾步上前道:“在下衛朔,乃青州嶗山人,今日路遇寶地,想要休息一二日,不知可否?”

縣令沓氏霞客一看到器宇軒昂的衛朔就滿心歡喜,他駐守遼地多年,見過不少世家子弟,但卻無一人可與衛朔相提並論者,故他不敢怠慢,忙攙扶道:“哎呀,貴客多禮了!我西平安已多年不曾有大海船前來,今日衛東家前來,可謂是我滿縣百姓之福啊!”

“大人客氣了,此次隨衛某前來的這十幾艘海船上,載滿了各種物資,包括糧食、食鹽、茶葉等等應有盡有,大人儘管去城內張貼布告,讓城內百姓只管前來交易。無論毛皮還是藥材,我們都要。”

“哎呀,真是太好了!”

“衛東家,好人啊!”

衛朔話音剛落,圍在四周的百姓頓時一陣歡呼,不少人一路小跑着回家拿東西去了。就是沓氏霞客也滿臉笑容道:“衛東家豪爽,本官就替西安平的百姓謝謝你了。請衛東家與我一同前往縣府歇息吧。”

“如此就叨擾縣尊了!”衛朔也不客氣,笑着答應了下來。

隨着衛朔入住縣府,整個西安平都轟動起來,本地不少商賈前來縣府打探他的消息,想要從中牟取利益。看着絡繹不絕出入縣府的商賈,衛朔忙吩咐劉總,讓其安排人將他們需要馬匹的消息散播出去。

到了晚上,縣令沓氏霞客在縣府宴請衛朔一行,參加宴會的還有本地衆多商賈。在宴席上,本地商賈紛紛向衛朔敬酒。可能衛朔要購馬的消息傳了出去,席間就有不少商賈前來打探交易細節。

衛朔對交易細節三緘其口,只是籠統的告訴衆人,他需要大量馬匹或者耕牛。可以用青鹽或者茶葉來交易,如果需要糧食的話,則再商議。當宴席結束後,一個蘇姓商賈帶着縣令的引薦信前來拜訪衛朔。

“在下蘇平,乃本地馬商,見過衛東家。”

“蘇東家有禮了,既然閣下是縣令介紹來了,那衛某就不虛言相待了。實話告之蘇東家吧,眼下我在徐州收留了不少流民,急需大量牲畜開墾荒田。勞煩蘇東家相告,不知遼地的馬價值幾何啊?”

“實不瞞衛東家,近來隨着中原戰亂爆發,我遼地的馬價也上漲了不少。遼東一匹普通馬的價格大概在萬錢左右,戰馬一般在八萬錢以上,好一點兒的馬都要十五萬錢以上。”

“我靠!這麼貴?”聞言衛朔與劉總相視苦笑,來之前他們已高估了不少馬價,可沒想到還是低估了戰爭對各地物價的影響。

“一匹戰馬竟然要八石米,如果主公要要組建一千騎兵的話,加上其他武器裝備,起碼得花百萬錢!”劉總在心中稍稍計算一二,不由得咋舌不已,這時他不禁對衛朔擁有青鹽秘技感到慶幸,如果不是靠着漁鹽之利,嶗山想要在亂世爭雄怕是不容易。

第290章 盧水胡精騎?屁!第186章 終議親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48章 祖逖來了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207章 女將掛帥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650章 高車與嚈噠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388章 羅馬人的震驚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95章 討好曹嶷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417章 秦州諸胡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503章 過年第21章 以鹽換船第33章 上任第一步第402章 祖逖的擔憂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221章 先攻段氏,再滅慕容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184章 大演習(下)第475章 國葬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2章 拖!第35章 徐州新軍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18章 水師再建功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266章 遼西大捷第491章 賈堅神射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186章 終議親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92章 終至臨淄第153章 平州州學第563章 漢軍倒戈!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149章 新年驚變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645章 太寧二年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296章 朝堂交鋒第7章 美好前景!第116章 兵圍西安平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77章 石勒崛起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481章 形勢不妙第97章 水泥作坊第634章 司馬紹之雄心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270章 擂鼓助威第515章 苻洪單刀赴會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276章 關中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