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

今天發生的事情讓衛朔感到非常鬱悶,也讓他明白乾什麼事絕沒有一蹴而成的,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艱辛的實踐活動。

看到鹽田被海水沖毀後,衛朔就在考慮用水泥或者其他東西加固鹽田。但由於燒製水泥一事還很遙遠,故逼得衛朔不得不另想他法。其實衛朔卻不知道,他這麼做卻恰好避開了一道隱患。

衛朔畢竟沒有親自經歷過鹽田生活,他卻不知在現代,鹽田底部卻不能用水泥來鋪設。如果用水泥地面來曬鹽,場地很快就會被海水腐蝕爛掉。鹽田一旦丟荒,要想恢復也比較困難。

所以大多數鹽民都是用沙子、黃泥和海里的土築成。但是衛朔卻不知道其中的訣竅。

“衛小哥兒,我聽大郎說今天的鹽田被沖毀了不少?”張大叔看着眉頭緊皺的衛朔,忍不住安慰道:“小哥兒,這事不是你的過錯,再說不是還成了五十畝鹽田嗎?咱們莊家漢子沒那麼貪心,有這點家當就足以讓大夥兒高興了。”

“唉!”衛朔長嘆一聲說:“總感覺有點事倍功半的樣子,雖說這樣也能出鹽,但終歸不能擴大規模,產量也跟不上去,同時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太大,一旦遇到極惡劣天氣,咱們所有的心血都會被毀於一旦。”

見衛朔說得這麼嚴重,張老漢只好把大夥都召集起來,一齊想解決辦法。

“今天大夥兒都見過了鹽田,未來咱們的生活可全都指着那些鹽田,順利的話明年大夥兒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可都是衛小哥兒的功勞。”張老漢在山谷中威望素著,他一番話下來,頓時讓在場衆人紛紛起身朝着衛朔行禮,忙得衛朔是朝着四周連連作揖。

“這鹽田雖然建成了,但也存在着巨大隱患,剛剛我跟衛小哥兒聊了一下,他說眼下的鹽田是最初級的一種,未來咱們還得建設更加高級的鹽田。這初級的鹽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太弱,一旦遇到狂風暴雨,很有可能將咱們的心血毀於一旦。”

“啊!不是吧!哪咱們該怎麼辦?”

“就是啊,我們總不能眼睜睜看着不管吧?”

“張大叔你有什麼辦法不妨說出來,我等照做就是。”

“就是,就是,我等聽從安排就是。”

“都瞎吵吵什麼!有什麼話不能一個一個說嗎?”張老漢雙眼一瞪,頓時將現場的騷動給壓了下去,這時他將衛朔給推了出來,畢竟在場只有衛朔知道怎麼解決。

衆人看到衛朔站起來後,紛紛安靜下來,對於這位教導衆人挖鹽田年輕人,如今在山谷中可是大受歡迎。

“諸位父老鄉親們,如今鹽田雖然已建成了,但因爲缺乏加固的材料,使得我們的鹽田很容易被海水沖垮,所以我希望大夥兒開動腦筋想想辦法,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加固梯田。”

衛朔的話頓時讓衆人陷入了沉思,一開始衛朔也沒將大夥兒放在眼裡,或者說他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一個現代人如果都想不到解決辦法的話,那其他的古代人也不可能想出什麼好辦法。

但現實卻很好給衛朔上了一課,古人說:‘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很快衆人就提出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解決辦法,其中最讓衛朔感到震驚的是一位老泥瓦匠提出的用熟石灰來加固。

一開始衛朔還真沒想到用熟石灰,看來有些人的生活經驗真是不容小覷。石灰在古代的應用很廣,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使用石灰了。南樑陶弘景曾記載:“石灰,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竈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飲之,則腹痛下痢。療金瘡亦甚良。”

當然了,直接用石灰是不行的,不過有了石灰衛朔就想起了三合土。在沒有水泥的年代,三合土應該是最佳的建築材料。三合土,顧名思義,是三種材料經過配製、夯實而得的一種建築材料,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三合土,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

確定了方向,衆人頓時行動起來,熟石灰雖然不容易弄到,但起碼比起還沒影兒的水泥來說,卻也簡單了不少。接下來一段時間,衆人通過各種手段弄到了一些熟石灰,雖然數量不大,但至少可以將五十畝鹽田給暫時加固起來。

解決了鹽田的問題,衛朔又將目光瞄準了護衛隊建設上,來自後世的他深知亂世之中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偉人不也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不過有了之前的教訓,如今衛朔可不敢再貿然行事,更何況這還是他不擅長的領域。在現代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只是在上學的時候參加過軍訓,一些軍事知識大多來自於網絡,到底在能不能經受住實踐的考驗,他也沒有十分的把握。

首先是兵器的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衛朔決定爲護衛隊裝備長矛。之所以選擇長矛主要是因爲其製作簡單,原料極易獲得,在古代這種遍地都是森林的時代,製作長矛用的木頭隨地都是。

另外,衛朔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本yy小說,裡面的主人公和他的手下就是靠着一招長槍直刺橫行天下的,雖然這其中有誇大的嫌疑,但也有一定的借籤意義。也許此時的衛朔還不知,今天他這一舉動爲日後擊敗北方胡人騎兵奠定了基礎。

其實,衛朔卻不知,長矛兵是古代戰爭中非常有效的兵種,所有的長矛一起向前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木製長城,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擊潰一切當面之敵。長矛兵主要武器以堅實和耐用的木柱製成長矛,矛的頂端十分尖銳,對付以速度的衝撞裡取勝的的騎兵十分有效

歷史上,以瑞士長矛兵最爲著名!

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處瑞士長矛兵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1445年到1515年中瑞士長矛兵是戰無不勝的,哈布斯堡,勃艮地,施瓦本聯盟,阿拉貢和法國的軍隊一一敗在瑞士人的手下,長矛兵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在勞庇戰役中6000名瑞士兵利用山地掩護對圍攻勞庇城的12000名奧地利兵發起進攻,迅速的擊潰了敵人步兵,爾後豎起長矛抵擋三面而來的奧地利騎兵。重騎兵在長矛面前毫無辦法,很快就被從勞庇城中殺出的部隊擊敗。

當然了,長矛兵也不是無所不能的,首先它對地形要求很高,在沒有地形可依託的情形下,一旦遭遇騎兵包圍很有可能被分割消滅掉,除非兩翼有其他兵種配合。

花了一週的時間,衛朔爲一百三十名護衛準備了一百杆長矛,三十把長弓。衛朔結合古代軍隊編制,將這一百三十人編制爲一都兩屯十三什二十六伍,其中一都長矛兵,三什弓箭兵。

除此之外,在練兵、曬鹽之餘,衛朔也沒閒着,而是領着衆人繼續煮鹽並提純精鹽來賣,畢竟這是眼下衆人唯一的經濟來源。通過這件事衛朔也發現,煮鹽也不是沒有優點,起碼它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同時衛朔也通過楊二叔暗中向其他地方的鹽戶放出消息,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大量收購粗鹽。一開始沒人敢來嶗山賣鹽,但隨着與楊二叔相熟的人前來,然後他們又將嶗山的情形散播出去後,導致大量鹽戶開始偷偷摸摸將自己的粗鹽賣給嶗山人。

有了散戶的粗鹽供應,衛朔終於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外販賣精鹽,雖然這爲他帶來了數不勝數的財富,卻讓嶗山日益暴露在外界各大勢力眼中。

一時之間前來嶗山打探的各色人等絡繹不絕,好在外人一時還摸不清嶗山的虛實,倒也沒有帶來什麼隱患,但衛朔也知道嶗山的平靜怕是維持不了多久了。

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503章 過年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475章 國葬第376章 神秘訪客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59章 扶南的麻煩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119章 大獲全勝第316章 一聲驚雷第80章 招募船工第458章 北伐誓師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101章 插手遼東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22章 開闢新的市場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43章 空談誤國第366章 莫含的毒計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576章 曹家的尷尬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77章 石勒崛起第346章 人才齊聚薊城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513章 局勢將變第474章 張賓獻計取淮南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80章 招募船工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12章 拖!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514章 欲霸西域,必先得涼州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563章 漢軍倒戈!第15章 琅琅書聲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111章 整編胡騎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674章 何去何從第547章 雙方調整第27章 途經郯縣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517章 先緩一緩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351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378章 南洋大捷第373章 扶南偷襲第571章 兵臨城下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352章 張榜公佈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598章 吳蜀聯合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442章 兩個夫人,豔福齊天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115章 襲擾戰第30章 打賭!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