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

翌日一早,天子司馬紹駕崩的死訊很快傳遍四方,除了少數悉知內情的14,大部分公卿貴族、庶民百姓全都驚呆了!

任誰也沒想到登基僅僅才兩年,一向有英明神武之稱的司馬紹竟追隨其父元帝腳步,駕鶴西去。

儘管官方給出了死因,不過,還是有部分議論隱隱指向了世家大族。

畢竟世家與天子因新政一事早已勢同水火,這是路人皆知的事實!

沒有人懷疑世家的能量,當初他們能將司馬睿困在皇宮中把持朝政,今日自然有機會暗中弄死一個天子,而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天剛矇矇亮,朝中有品級的官員紛紛換上素服,前往皇城拜謁天子棺槨。

現場只有真正感到悲痛的司馬宗室在痛哭流涕,而其餘世家大族僅僅面露悲慼而已。

但沒有人敢站出來指責世家,司馬宗室同樣不敢。司馬紹一死,讓剛剛有點兒復興的宗室力量遭遇重創,東晉再次回到由世家掌控的局面,而皇室徹底淪爲了傀儡、陪襯。

司馬紹之死、新政被廢固然可惜,但卻因此讓東晉內部結束紛爭,從而擰成一股繩對抗燕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持續到正午,待拜祭告一段落,公卿大臣們陸陸續續集中在旁邊大殿內。殿首玉階之上,象徵着大晉最高權力的寶座,已是空無一人。

庾亮放眼一掃,見人皆到齊,遂輕咳一聲,朗聲道:“先帝正值壯年,卻突然晏駕,着實令人震驚而又悲痛!然逝者已去,生者已矣!我等應該繼承先帝遺願,復興大晉。”

顧和隨聲附和道:“不錯,中書令大人所言甚是,先帝雖去,但還有世家在,日後我等必將盡心輔佐新帝,爲大晉的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是,那是!”衆人連忙跟着應道。司馬紹的死亡,除了宗室與唯一的一個次等士族出身的卞壺有懷疑外,幾乎沒人去關心,衆人關心的是司馬紹的身後事,關心的是接下來新一輪的利益分割。

庾亮接着道:“先帝既已晏駕,依禮當進諡廟二號,請諸位當庭議立。”

陸曄接過來,沉吟道:“思慮果遠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容義參美曰明,內治和理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故曄以爲,當諡爲明!而先帝重威嚴,整法度,廣廷嚴居,衆人之所肅也,肅者,持事振敬也,當進爲肅宗!”

說實話陸曄給出的廟號和諡號,都與司馬紹很相配,看來世家行事還是有分寸的,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

有關皇帝的廟號、諡號,在西漢以前是件很嚴謹的事。

以西漢爲例,共歷一十二帝,僅有一祖四宗,這說明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進廟號。

及至東漢,情況有了變化,諡號雖然也有惡諡,如桓靈二帝,但廟號已是普及開來,所有的皇帝都被進予廟號,又多以褒義爲主。

因此,殿內各公卿大臣、宗室親王聽了陸曄意見,均是連聲稱善。

庾亮聞言點點頭道:“既然諸位無異議,先帝當進爲孝明皇帝,廟號肅宗,我等身爲人臣,自該籌備喪禮。然則,國不可一日無君,當依遺詔立皇子衍爲帝!”

“皇子年幼,無法理政,在其親政之前,當由太后臨朝聽政!”

太寧二年,五月中旬,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由建鄴傳遍四方。

登基僅僅才兩年的司馬紹突然病故,遺詔傳位兒子司馬衍。

鑑於司馬衍年幼無法理政,暫由外戚庾亮、太后庾文君、陸曄、郗鑑、王導等輔政。

當司馬紹駕崩的消息傳至淮南時,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面,蕩起一片又一片漣漪。原本蠢蠢欲動的淮南三鎮,再也按捺不住內心野心,郭祖蘇勾結在一起欲聯合起兵南下江東。

這日,郭默、祖約二人秘密來到盱眙拜訪蘇峻,就起兵一事進行最後一次磋商。

房間內沉默了一陣後,祖約最先開口:“兩位,在下考慮再三,認爲南下攻佔江東的計劃十分可行!若此計劃一旦成功,我們三人很有可能將跳出淮南這塊死地,由此避開直面燕軍的威脅!”

祖約的話引起了蘇峻、郭默兩人共鳴,不在淮南無法理解三人面臨的壓力有多大,幾乎每日每刻都生活在恐懼當中,時時擔心燕軍會突然南下。若有機會離開淮南,到富饒又安全的江東內陸去,相信三人中沒有一個人會拒絕。

“可……可我們以什麼理由起兵呢?”郭默問道。

“清君側!就以清君側名義起兵!”

“此次舉兵對淮南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眼下燕王舉兵西征,深陷西域,暫時無暇南顧。只要我等順利攻取建鄴,奪取江東爲根基,即便日後燕王西征歸來,又能奈我何?”

“反之,若錯失眼前機會,日後淮南三鎮不是被燕國吞併,就是被朝廷一一剪除兵權,得個閒職養老罷了!”

說到這兒蘇峻起身道:“而今天子剛剛即位,且年幼無知,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唯有荊州陶侃是爲勁敵。我等三家起兵後,當迅速渡過長江直撲建鄴,只要攻下建鄴,將皇帝、大臣控制在手中,我們三人就可挾天子以令不臣!”

“到時對付陶侃只需一道聖旨可矣!”

挾天子以令天下!驚聞此言,祖約、郭默兩人眼放精光,再也按捺不住,紛紛叫囂着渡江南下,打破建鄴。

見祖、郭再無異議,蘇峻遂一錘定音道:“本將正式宣佈:南下計劃正式開始!大軍兵分三路,由你我兄弟三人分別指揮,於三日後開始渡江,渡江後各軍直撲建鄴!”

淮南作亂的消息傳回建鄴時,朝廷上下一片譁然!

但卻沒人將淮南三鎮放在眼裡,庾亮、王導、郗鑑等則是有條不紊調動兵馬平叛。

今時不同以往,當初王敦作亂時,世家與朝廷並非一心,不然也不至於讓王敦輕易得了建鄴。

如今司馬紹一死,朝廷與世家之間再無隔閡,面對團結一致的世家,淮南作亂在衆人眼中只是癬疥之疾罷了。

很快朝廷便下詔任命徵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陶侃以及江州刺史應詹爲征討都督,負責剿滅淮南叛亂。

同時庾亮、王導、郗鑑、卞壺不斷往建鄴調集兵力,以加強各處防守。

……

淮南之亂爆發,消息很快被燕國獲知,內閣上下不敢怠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

眼下燕王出征未歸,這等大事自然由內閣決斷。

“諸位都看過最新軍報了吧?我燕國當何去何從?”待衆人看過軍報,裴嶷朗聲問道。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當趁着江東大亂之際立即舉兵南下,即便拿不下江東,也得將淮南收復,再不能任由淮南割據下去!”莫含沉聲緩緩地說道。

“嗯,世容此言大善,淮南爲江東屏障,一旦爲我燕國佔去,江東便不足爲慮!”

裴嶷見衆人都贊同南下之策,當下立即以內閣名義傳令毛寶、曹宏,讓兩人分別由豫徐兩州出兵,在水師協助下,強渡淮河收復淮南。

“大王走到何處了?”

這時,高瞻突然開口問到衛朔行蹤,如今爲了迷惑外界,只有內閣知曉衛朔已東歸。

“前段時間來報,說大王已到了高昌,眼下差不多已進入涼州地界。據估計,至少還需一個月纔有可能回到洛陽。”

“還要這麼久啊,如今局勢一日三變,也不知大王能否趕得上。”(。)

第68章 離間敵人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382章 刁協獻計第236章 血戰飛狐口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11章 再進縣城!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61章 有點兒不對勁!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79章 參觀船坊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617章 法治與德治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610章 成漢反應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503章 過年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43章 空談誤國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84章 再見祖逖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67章 再戰胡騎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645章 太寧二年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107章 遼東會盟第327章 騎兵奪城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218章 溫嶠贊衛朔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501章 高僧佛圖澄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544章 大破支雄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437章 美女是間諜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143章 高瞻出山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85章 清掃地方豪強第98章 籌謀遼東第631章 江東之變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175章 祖逖的死局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52章 祖逖衛朔初相見第35章 徐州新軍第674章 何去何從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641章 車師前國內附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130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78章 前往江東買船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673章 在途中第539章 張賓的算計第54章 誘敵深入第643章 決心西征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486章 貨賣兩家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488章 劍拔弩張的江左第83章 清河公主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12章 拖!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125章 水師、港口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