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出兵龜茲

拒絕了佛教提出的罷兵之議,標誌着與佛門正式決裂,二者之間將是不死不休。

原本佛教對燕國西晉是保持中立態度的,但隨着滅佛一事擴大化,再加上衛朔執意要奪取西域之地,逼得西域佛門不得不介入到這場大戰中。

佛門的加入讓原本內部矛盾重重的西域聯盟變得團結起來,西域衆國王在佛門的撮合下選擇暫時放棄彼此間爭端,先以擊敗燕軍,將燕國逐出西域爲目標。

據軍情署斥候彙報,如今西域諸國國王紛紛聚集在龜茲王城內,共商破敵大計。藉助燕王烏壘滅佛一事,在佛門煽動下,龜茲王、烏孫王、于闐王、鄯善王等各國國王無不產生同仇敵愾之心,一時間聯盟凝聚力大增。

當燕軍衆將得知了這些情報後,這下他們總算明白當初站在烏壘城下的燕王,爲何憂心忡忡,原來佛教在西域真就是個螞蜂窩——捅不得。

面對而今正羣情激憤的西域,衛朔沒有任何退縮,反而在安定了烏壘城局勢後,打算繼續揮師西進,大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之氣勢。

太寧二年,四月初,燕王衛朔召集部下在烏壘城召開出徵前最後一次軍議。

剛開始先由秘書監主事郭誦負責給衆人介紹當前軍情,他起身先向衛朔拱手施禮,隨即朗聲道:“自古以來西域小國林立,從西漢時就號稱有三十六國。”

“由於一些國家陸續分化,最多時達六十多個國家,大多國土狹小,建於綠洲之上,領土以王城爲中心,以綠洲爲邊界。及至我軍西征時,由於各國之間爲了爭奪資源而時常互相吞併,故此大部分小國已不存在,而今又巧合倖存了三十六個國家。”

“西域諸國雖說有向中原王朝朝貢的傳統,但自漢末以來,由於中原形勢變化劇烈,西域諸國也隨之叛服不定,漸漸成爲西域當地之土霸王。”

“其中像龜茲這樣實力雄厚的強國,根本不會將燕國放在眼中。即便沒有滅佛之事,龜茲王一樣不可能投降燕國。”

“自得知燕軍西進,其立即下令嚴兵把守城門,並率于闐、焉耆、疏勒、鄯善等國十二萬聯軍步兵在屈茨城南安營,準備與燕軍決一死戰。另外,除了這十二萬步兵外,尚有七萬烏孫、悅般兩國騎兵相助。”

“也就是說,此戰我軍即將面對十九萬敵軍,幾乎是我軍兵力三倍以上!”

雖然郭誦一再強調聯軍兵馬人數衆多,但衛朔依然從衆將臉上看到幾絲輕蔑之色,顯然在衆將眼中,聯軍與土雞瓦狗沒啥區別。

這也不能全怪衆將輕敵,實在是連強如鮮卑、匈奴、羯胡等強虜都倒在燕軍腳下,區區西域聯軍何足道哉?

然衛朔向來喜歡未料勝,先算敗,爲了引起衆人重視,他起身提醒道:“諸位,爾等切莫輕視聯軍,我不否認燕軍素質肯定在聯軍之上,但這並不是說聯軍戰力就不堪一擊。”

“西域不少國家都是遊牧民族出身,其士卒個個都是騎馬射箭的高手。再加上西域本地產鐵,擁有極爲豐富的兵器、鎧甲供應。而不像北方胡虜那樣,若是少了中原鐵器輸入幾乎連兵器都湊不齊。”

“更爲重要的是由於燕國滅佛,讓信奉佛教的西域人對燕軍充滿了刻骨仇恨。一支武裝齊備,又心中充滿仇恨的軍隊,戰鬥力絕不容小覷。”

“西域還產鐵器?”除了索苞這個涼州土著對西域有所瞭解外,其餘衆將幾乎對西域一無所知,大部分人印象還停留在史書記載上,故而得知西域竟產鐵器,不由吃驚不已。

“西域當然產鐵,這事車師前王最清楚!”

聽到衛朔之言,車師前王趕緊起身回答道:“諸位將軍,確如燕王所言,西域的確有出產鐵器。其中龜茲冶鐵業爲西域諸國之冠,乃著名的出產鐵器之地。”

“僅僅龜茲生產的鐵器就足以供整個西域三十六國使用,當前龜茲國之所以爲一方霸主,與其境內有豐富的鐵礦不無關係。”

車師前王說到這嘆了口氣,“唉,諸位有所不知啊,周邊諸國誰要是敢對龜茲不滿,他們會立即終止鐵器供應。受到這個制約,加上週邊國家兵力被他們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只能委曲求全的依附於龜茲。”

對於西域諸國內部齷齪,衛朔沒有什麼興趣,眼下他只關心在接下來大戰如何才能儘可能的消滅聯軍主力。

想了一會兒,他先看向身邊的溫嶠問道:“太真以爲此戰,我軍當如何應對?”

“大王,西域聯盟步步爲營欲將我軍‘引誘’至屈茨城下,顯然是想趁我軍師老兵疲之際一舉圍而殲之!”

“若臣所料不錯,恐怕聯盟早已佈下天羅地網等着我軍一頭撞進去!”

“大王,溫大人所言十有八九是真的!當此情形,大軍不宜繼續西進深入腹地,以免中了敵軍奸計!”

車師前王極力勸阻衛朔冒然西進,作爲剛剛內附燕國的小國國主,他肯定不希望燕軍兵敗西域,不然他的車師前國絕不會有好下場。

衛朔擺擺手止住還要勸諫的車師前王,傲然道:“西域諸國皆以爲我軍長途跋涉後師老兵疲,不堪一擊,卻不知他們都小覷了我燕軍!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我們謀劃得當,一定可全殲西域聯軍主力!”

“大王英明,兵法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出發後,大軍當緩緩西進,以保證大軍戰力。等抵達了屈茨城後,大軍再裝出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呈現給聯盟看,相信等大戰打響後,我軍一定會讓敵軍大吃一驚

。”

“除此之外……”

溫嶠看了一眼衛朔繼續道:“大王,眼下西域聯軍主力雲集龜茲,需不需要調動在南道行動的劉遐將軍率軍支援接下來的大戰?”

衛朔思索片刻,搖搖頭斷然拒絕了溫嶠的建議,“正長本身只有三萬人,卻要對付整個南道諸國,哪還有餘力支持我等?好吧,退一萬步講,即便正長心有餘力,恐怕想援助我等也不容易。”

“須知,西域南、中兩道之間隔着數百里沙漠,大軍想要橫穿沙漠恐怕不太容易。”

“這倒也是,是臣思慮不周了。不過話說回來,有沒有援軍,僅憑七萬燕軍虎賁也對付得了區區十幾萬聯軍。”

太寧二年,四月初,燕王衛朔在留三千步兵駐守烏壘城,其餘西征軍主力步騎共七萬人,再次向西開拔,目標直指龜茲國王城——屈茨城。

隨着命令下達,大軍立即行動起來,首先出發的自然是全軍前鋒。

“呵呵,姚校尉,爾帶前鋒先行,寡人會盡快趕去與你們匯合。”

得了燕王將令,姚益生意氣風發,隨即點起六千騎兵呼嘯着向西而去。在前鋒軍出發不久後,整個西征軍主力很快也行動起來,預計三日後將抵達龜茲城下。

與此同時,屈茨城內聯盟高層也受到了燕軍主力正逐步逼近王城的消息,聯軍很快也行動起來。先是烏孫王、悅般王帶着六萬騎兵離開屈茨城,向北越過天山,再向東而行,打算以天山爲掩護繞至燕軍後方。

緊接着龜茲王又派出一萬駱駝騎兵向東挺進,充當引誘燕軍繼續西進之重任,沒想到正好一頭撞上迎面而來的姚益生。

剩餘十二萬聯軍將士統統待在屈茨城養精蓄銳,靜待燕軍送上門來。與此同時,各廟宇主持爲了支持聯軍對抗燕軍,特地捐贈了不少糧食、錢財。(。)

第441章 擒獲李琀、李稚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370章 南陽王野心作祟第401章 司馬保稱帝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563章 漢軍倒戈!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541章 信心大增的羯胡第545章 建鄴城破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268章 毛寶初上陣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224章 盧家的選擇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155章 新式馬刀、陌刀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538章 王敦佔上風第339章 整合政務(上)第340章 整合政務(下)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314章 欲行科舉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511章 開春視察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142章 全取遼東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38章 赴約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154章 大鍊鋼鐵第248章 抵達建鄴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28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358章 謝艾的選擇第460章 謝艾首秀第505章 新年述理論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77章 石勒崛起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124章 四下串聯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63章 馬踏彈汗山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30章 打賭!第109章 刺史府門前的年輕人第239章 敲詐拓跋六修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576章 曹家的尷尬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21章 以鹽換船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147章 石勒奪冀州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482章 謝艾智破麻秋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282章 回師膚施!第403章 愍帝之死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629章 成立內務府第29章 詰問刺史第478章 影響(下)第258章 佈局淮南第501章 高僧佛圖澄第70章 均田令第663章 騎兵威力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440章 公主身份公開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84章 再見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