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劍拔弩張的江左

議論完涼州之事,皇甫真又拿起了一份與江左有關的文件介紹道:“主公,不止是涼州局勢將變,據斥候來報,江左形勢似乎也有些不妙。”

“江左?江左又鬧什麼幺蛾子了?”衛朔眉頭一皺,想不明白江左能出什麼大事。

“嘁,還不是天子跟琅琊王氏又鬧翻了!”

衛朔帶着幾分不耐煩地問:“天子沒事又在瞎鬧騰什麼了?”

對於江左這種常常內訌不斷的*,衛朔是一點兒好感都沒有。若是江左能把花費在梳理內部的精力,全都放在北伐中原上,或許這會兒胡虜早被消滅乾淨了。

皇甫真嘴角一哂不屑道:“近來也不知怎麼了,天子突然疏遠了王導,只一心重用以刁協、戴淵、劉隗等人,就是江左世家亦比王氏兄弟受重用。天子此舉無疑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引起琅琊王氏劇烈反彈。”

“作爲王氏姻親的御史中丞周嵩甚至上書指責司馬睿受刁協等人蠱惑,無故疏遠忠臣(指王導),放逐舊臣,還污衊刁協、劉隗等人爲佞臣。”

“王茂宏不是一直頗受天子信任,怎麼會突然被天子疏遠?”溫嶠滿臉不解。

皇甫真看了一眼密函解釋道:“回右軍師,自祖公不幸以身殉國,再加上坐鎮襄陽的周訪身染重病,讓王敦沒了後顧之憂,其自持無人可制而愈加跋扈無禮,搞得他的叛亂之心路人皆知。”

聽了皇甫真的話,衛朔才猛然意識到距離歷史上王敦之亂可沒幾年了,歷史上王敦就是在祖逖死後不久發動了叛亂。

眼下祖逖提前了兩年戰死,而且王敦年紀也大了,時間不等人,誰也不敢保證王敦不會提前發動叛亂。

“能不能設法抑制一下王敦的野心?”衛朔想了想還是覺得保證朝堂政局穩定爲好。

“這事不太容易啊,江左與遼東之間關係本就不睦。原本王敦或許只是有了些想法,可萬一遼東一插手,弄不好王敦一受刺激,很有可能弄假成真。”

“其實就算遼東不插手,王敦也不會輕易發動叛亂。沒了祖逖、周訪牽制,尚有甘卓、陶侃、司馬承、戴淵、劉隗等人讓王敦忌憚,不到萬無一失,王敦一定不會冒然發動叛亂。”

“如此說來,遼東只能靜觀其變了?”衛朔不甘心道。

……

原本他對祖逖頗爲忌憚,結果太興二年,祖逖戰死彭城,如此王敦再沒什麼顧忌,漸漸將密謀反叛的行動被納入到議事日程。

但是王敦並未輕舉妄動,而是先試探了一下天子心腹劉隗的反應,當下劉隗正領兵萬餘坐鎮泗口,其目的就是在預防王敦。

爲了拉攏和試探劉隗,王敦給其寫信道:“近來聖上對閣下您眷顧有加,如今北方強賊未滅,中原鼎沸。我願意與您以及周顗等人一起報效王室,共同掃平海內。如果能夠順利,帝業就此興隆,如果不利,天下再無希望了。”

結果讓王敦失望的是劉隗根本不理睬他遞過去的橄欖枝,反而強硬地回信說:“魚兒一到大海,就相互忘掉了對方;人在道義面前,也忘記了彼此。我盡心竭力報效國家,這是我志向。”

其大致意思是說,我劉隗只忠於司馬睿,盡忠報效國家,不可能與你王敦做朋友。

就在王敦尚未從被劉隗拒絕的怒火中恢復過來時,建鄴又傳出天子疏遠了王導,這下子王敦心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他憤而提筆給天子寫了一封質問奏疏。

王敦的奏疏剛開始落入到了王導手中,而王導雖然也不滿天子,但他十分清楚琅琊王氏絕不能與朝廷鬧翻,因此他迅速扣下了王敦的奏疏。可惜王導低估了王敦,就在他扣下奏疏不久,王敦又上了一道奏疏。

司馬睿看到王敦通篇都在指責他受小人蠱惑而疏遠忠臣,卻一點兒也不躬身自省。結果不但沒能化解琅琊王氏與天子之間的矛盾,反而因此而讓天子感受到更大的威脅。

但是司馬睿也擔心王敦鋌而走險,爲了安撫王敦,司馬睿加王敦羽葆鼓吹羽葆(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綴爲飾的華蓋)。古代帝王常常以此贈重臣,以示恩寵。並且允許王敦增加從事中郎、椽屬、舍人名額各兩人,以示尊崇。

僅僅只是這些表面文章,王敦怎能買賬?

看着怒氣衝衝的王敦,心腹沈衝挑撥道:“大將軍,當初是您與中書監大人二位協力纔將天子扶上江東之主的位子。不料,如今天子羽翼豐滿,卻要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這不是不把大將軍您放在眼裡啊?”

另一名心腹錢鳳同樣蠱惑王敦道:“是啊,大將軍,天子昏庸受小人挑撥,您作爲大晉柱石,這個時候應該站出來主持公道!”

儘管兩名心腹皆大力支持王敦起兵清君側,但王敦仍然猶豫不決。在他看來清君側不是小事,一旦打出旗號將再無退路,而眼下王敦尚未有把握在起兵後獲得勝利。

“清君側乃大事,不可不慎重!眼下樑州刺史甘卓、廣州刺史陶侃、湘州刺史司馬承等人對我們陰奉陽違,如果不把這些隱患掃除,我們怎麼能放心進攻建鄴呢?”

聽了王敦的擔憂,錢鳳摸着下巴建議道:“大將軍,甘卓原是東吳舊臣,對新朝沒什麼忠心,大將軍完全可以用高官顯貴將其拉到我們這一邊。”

“至於陶侃,其遠在嶺南,根本不足爲慮。就算他忠心朝廷,然等到廣州兵到來,大將軍已經佔據了建鄴,到時只需一道詔書就可讓陶侃退兵。”

“唯有這個司馬承乃宗室出身,是鐵了心的保皇派。對付此人,大將軍不妨兩手準備,一方面派人將湘州刺史下轄的水師全都調到武昌聽用,藉此削弱司馬承實力。即便日後他要出兵,也無水師可用。”

“另外,主公起兵時只把矛頭對準刁協、戴淵、劉隗三人,並告之司馬承大將軍無意損害司馬家利益。如此雖不足以讓湘州刺史司馬承對我們放棄敵意,但或許會讓對方迫於壓力保持中立。”

聽了錢鳳的謀劃,王敦是大喜過望,他發現自己一向忌憚不已的幾人,在錢鳳的謀劃下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有了錢鳳的打氣,王敦總算有了些信心。

接下來他就走出了密謀反叛的第二步,他想了會兒對沈衝吩咐道:“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吳興一向有江左糧倉之稱。而士居,你又是吳興大族出身,我打算派你回老家吳興籌集糧草。一旦時機成熟立即舉兵響應,配合主力掃清建鄴東面。”

“請大將軍放心,末將回去之後一定完成您交給的任務!”

對此沈衝信心十足,他沈氏本身就是豪族出身,更是掌握着江東鑄幣大權,憑藉鑄錢這一行當沈氏積累了鉅額財富。

沈衝一直都有通過王敦企圖爲自身攫取更大的權力的想法,而今聽得王敦終於下定決心要密謀叛亂,他立即興奮地答應下來,並秘密潛回自己老家,爲起兵做着最後的準備。

面對咄咄逼人的王敦,天子司馬睿同樣不甘示弱。他內心十分清楚,僅僅依靠戴淵、劉隗手中的數萬兵馬肯定不是琅琊王氏的對手。若想對抗琅琊王氏,必須依靠江左世家才行。

好在江左大部分世家還是站到了司馬睿一邊,讓司馬睿緊張的心多少放下心來。

就在江左、涼州境內形勢大變之際,青州之戰終於到了最後決戰關頭。(。)

第394章 孤立宗室勢力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47章 二郎歸來!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59章 將離彭城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364章 封奕出使南洋第176章 民心即天道第303章 替拓跋六修請封第308章 名震天下第372章 告別薊城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510章 涼州猛將——索苞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136章 農業、商業、學校第626章 成漢震驚第445章 太子算個屁!第233章 拓跋內亂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487章 即將鉅變的涼州第324章 平陽之亂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526章 接見張茂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167章 出使幷州第246章 損失慘重的江左世家第311章 走向前臺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44章 宴會之後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72章 鴻門宴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619章 大迂迴戰略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98章 籌謀遼東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筆交易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203章 戰後餘波第12章 拖!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186章 終議親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307章 三襲陽曲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648章 暗潮涌動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66章 倉皇而逃第271章 致命一擊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415章 勸降第595章 新的時代第480章 大戰在即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77章 石勒崛起第528章 新長安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599章 美人間諜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204章 文鴦來投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11章 再進縣城!第4章 這也叫'好鹽'第673章 在途中第468章 漠南,我的漠南!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559章 驅除胡虜,復我華夏!第264章 段氏末路第492章 大戰之後第179章 再見雙姝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