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

太興元年,八月底,隨着秦州平叛逐漸進入到收尾階段,衛朔將各項具體事務全權委託給雍州刺史府以及都督府後,其在陳安、莫含、溫嶠、皇甫真等人陪同下離開長安,前往各地視察。

與遊子遠、毛寶等雍州文武高層作別之後,衛朔乘馬車向東而去,而太子司馬紹以需要學習爲由,決心把跟班這個光榮而偉大的角色繼續扮演下去。

衛朔出巡的第一站是關中東邊門戶——潼關。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

自遼東佔據此潼關後,立即重修了關牆,使其比以往更加險要難攻,並在關內籌建了上等折衝府,駐紮了三千府兵。

站在潼關關牆上,衛朔忍不住詩興大發,“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東都,意躊躇。傷心魏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是衛朔首次在外人面前表露文學才華,他‘作’的這首詩詞在外人眼中格式不甚嚴整,與當今流行的五言詩完全不同,但詩詞意境深遠、感情真摯,非常容易感染他人。

無論是溫嶠、庾冰、皇甫真等才華橫溢之輩,又或者是陳安等不通詩詞者,都被衛朔這首別緻的詩詞所感染。

而太子司馬紹聯想到已化成廢墟的洛陽,忍不住潸然涕下。

“沒想到大司馬竟也是詩詞高手,這首小詩別具一格,意境深遠,引人深思。”

“太子過獎了,朔哪裡懂什麼詩詞歌賦?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真要說起寫詩作賦的本事來,又有誰及得上劉公越石,‘何意百鍊剛,化爲繞指柔。’僅此一句足以名垂千古。”

說到這兒,衛朔望着司馬紹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問:“太子殿下真要隨在下回薊城?”

“那是自然,孤此次北上就是抱着向大司馬學習的目的,不親自到薊城看看,又怎能發現遼東各項政策的妙處?”

司馬紹早打定了主意,不考察清楚遼東底細,他是絕不會返回江東。

而且只有近距離觀察遼東,才能真正感受到遼東的強大。再說司馬紹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像父親司馬睿那樣飽受世家欺凌,有意在接位後襬脫世家對皇權的壓制。至於遼東對江東的威脅,在他看來,未來江左擺脫世家控制後,纔有希望與遼東一爭長短。

看了看眼前躊躇滿志的司馬紹,衛朔微微頷首道:“既如此臣就不再多說什麼了,一切按照殿下的意思來!”

在潼關稍作停留之後,衛朔一行隨即又折回往西經華陰,渡渭水向北,接着便是馮翊郡大荔縣。

大荔,是黃河西岸縣城,而連接黃河兩岸的蒲津古橋就在大荔縣以東。靠着交通便利,大荔縣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成爲聯繫雍並的紐帶城市。

衛朔出巡大荔縣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蒲津古橋開通後,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蒲津橋是黃河上建成的首座固定橋樑,大大加強了秦晉之間交流,促進了兩地經濟發展,以蒲阪、大荔爲代表的兩岸城市很快就得到巨大發展,迅速變得繁榮起來。

以大荔爲例,在蒲津橋開通之前,僅僅是個擁有五千戶人口的小縣城。然而自蒲津橋貫通後,大荔很快成爲秦晉兩地貨物東進西出的集散地之一。

大荔,四方商賈雲集,境內各種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到了今天城內僅各種店鋪就超過了千餘家,而來往於縣城幹道上的馬車更是綿延十餘里,已成爲雍州相當繁華的城市。

隨着黃河水上交通不斷髮展,每年來往與大荔的商賈數不勝數。

此時,衛朔、司馬紹等人站在城牆上放眼遠遠望去,只見自黃河岸邊至縣城門口,密密麻麻全是來往的馬車,浩浩蕩蕩一望無邊。

而這些往來的馬車上裝滿了各種商品,既包括稻米、小麥、紅薯、玉米等糧食,又有河東盛產的食鹽、煤炭、水泥等關中急需的物資。

地處黃河西側的大荔縣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而且由於大荔位於“襟連黃河,背倚關中,承東啓西”的要衝之地,當蒲津橋架起之後,到而今已迅速發展成商業極度繁榮的經濟重鎮。

大荔因得交通之利而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境內一些與運輸有關的手工業、商業亦隨之興起。像車行、冶鐵、制繩、木材加工以及紡織之類的作坊在城內是星羅棋佈,另外酒樓、客棧行當同樣是興旺發達。

優越的地理位置讓大荔縣在蒲津橋開通僅僅一年間就已繁榮富庶、商賈雲集。各富商大賈從四面八方紛紛涌向這裡,當中既有珠寶商、米商、茶商、絲綢商、木材商、藥材商等各種商人,也有從事對外貿易的大商賈。

看到大荔縣繁華如斯,衛朔相信當遼東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後,其作爲南下北上、東去西去的交通樞紐,大荔縣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到了大荔縣城之後,馮翊郡守、大荔縣縣令等當地大小數十名官員紛紛前來拜見。

衛朔對着當地官員開門見山道:“諸位,某將在大荔停留幾日,爾等可將往日政務整理一下,提交上來供我查閱。另外,在政務上有什麼難題也一併講出來,能當面解決就當面解決掉,若不能當面解決等我回到薊城與牧府商議後再做安排。”

聽完衛朔吩咐,在場地方官員趕緊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彙報。這種彙報當然會摻有一定水分,然而大夥兒都清楚衛朔最討厭弄虛作假,而且還會派出直屬官吏私下調查,因此衆人倒也不敢過於做假。

當日衛朔與郡縣兩級官吏整整談了一下午公事,直到夜幕降臨,衆人才告辭離去。

而自願做跟班的太子司馬紹在這期間一直站在衛朔身後聆聽,由於刻意隱瞞外人竟沒發現太子殿下的存在。

親眼親耳看到聽到衛朔處理政務,司馬紹內心受到極大震動。在江左的時候,他作爲繼承人曾多次旁觀司馬睿與屬下商議政事。那個時候給司馬紹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作爲最高統治者司馬睿不過是個蓋章的人,根本就沒有一絲實權。

大多數情況下,世家們已處理好了各種政務,拿上來討論不過是做做樣子,即便琅琊王有異議也不可能有所更改。

相反衛朔那才叫處理政務,各級官吏在他面前噤若寒蟬,不敢有一絲一毫欺瞞敷衍之意。

而有些事關戰略發展的大事件更是得大司馬親自下決定才行,在遼東又有哪個人敢代大司馬做決定?

司馬紹滿心苦澀,越是參觀越是覺得父親司馬睿活得憋屈,內心越是有一團火在燃燒。

“殿下莫要氣惱,江東上下雖有各種問題,可畢竟底蘊深厚,只要措施得當,未來必可超越遼東。”

跟在太子身邊的庾冰看到司馬紹滿臉陰鬱,以爲其看到繁榮的大荔縣受到了刺激,忙出言相勸。可惜他卻不知,司馬紹真正惱火的原因是感受到皇權受世家制約太大了。

作爲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司馬紹是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下去。在內心他已下定決心,將來只要時機成熟,一定要削弱世家勢力,作一個真正的帝王。

在大荔縣停留數日之後,衛朔一行順利通過蒲津橋渡過黃河而進入河東境內,在視察完安邑鹽池生產後,大隊人馬隨即北上晉陽視察。(。)

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21章 以鹽換船第162章 青冀衝突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86章 兩棲登陸戰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67章 再戰胡騎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590章 餘波第66章 倉皇而逃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34章 裴盾的變化第376章 神秘訪客第313章 蠢蠢欲動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18章 羅馬商人在遼東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493章 召見呼延謨第531章 時光如梭第628章 生老病死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666章 龜茲大捷第321章 福船戰艦入役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286章 震驚關中!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603章 輿論之爭第472章 祖逖之死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635章 世家的罪惡第282章 回師膚施!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180章 王浚圖謀自立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32章 裴家的爭論第90章 初見蘇峻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529章 成漢來使第521章 決戰張掖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259章 關中?昌黎?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420章 元帝登基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507章 爾等欲抗旨乎?!第211章 西征廣寧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537章 雙方備戰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253章 遇刺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431章 初見司馬紹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405章 西北氐族反第217章 返回薊城第200章 段氏來襲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456章 請鮮卑人離開華夏故土第604章 頂風作案第488章 劍拔弩張的江左第138章 開府治事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573章 再見張賓第584章 南北運河第231章 錢莊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92章 終至臨淄第18章 徐福島上的海盜第214章 連鎖反應第496章 政策調整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457章 大戰之前第282章 回師膚施!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84章 再見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