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薛氏強兵

?“兩廂府兵圍繞着薛氏塢堡連續攻打了三日,不但一無所獲,前前後後還損失了數百人!薛氏塢堡內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竟讓強大的遼東軍爲此束手無策。”

衛朔拿着軍報左看右看仍然想不明白,在遼東府兵強大攻擊下,衛氏、柳氏、裴氏等河東世家不是束手就縛,就是不堪一擊。唯有汾陰薛氏仰仗着地利之便,竟迫使六千府兵無功而返。

“主公有所不知,薛氏本非河東土著大族,而是蜀漢滅亡之時從益州遷居而來的地方豪強。與諸如衛氏、裴氏、柳氏等土著大族相比,薛氏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地方豪強性。”

裴嶷作爲本地人物,自然十分了解河東風物人情。薛氏與裴氏相比,雖然在中樞無法相提並論,可因薛氏子弟多在河東本地任職,其成員多秉承武勇粗豪的門風,對中央政權採取若即若離的態度,是實力較爲雄厚的地方勢力。

其實衛朔還是小覷了地方豪強的勢力,他卻不知歷史上連前趙、後趙、前秦等多個胡虜勢力均拿薛氏塢堡毫無辦法,只能採取任命薛氏子弟任河東太守的懷柔手段來安撫。

若是有機會打開史冊一看便會發現,從西晉末年至南北朝北魏時期,薛氏連續幾代人均出任河東太守、幷州刺史、河北太守等職位。可以說論在河東一地的影響力,薛氏已遠遠超過了老牌世家裴氏。

眼下薛氏的地方豪強性雖剛剛顯露,然其薛氏部曲已有幾分強兵模樣。

裴嶷看了一眼面色陰沉的衛朔,接着道:“自永嘉之亂後,裴氏與柳氏不少支族南遷,故其地方勢力大爲減弱。而薛氏家族遷移到河東後,其基業並未曾轉移過,加上其成員多是武將出身,職務以地方性爲主,其地方性色彩就顯得濃厚的多。”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薛氏所處的地理環境。從河東地理位置上來看,薛氏的勢力範圍在龍門、稷山一帶,即河東的最北端。是自北經稷山入關中的主要道路,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

“而永嘉喪亂以來,薛氏時刻不僅要面對北方狂飆而過的胡騎,又要面對西方關中地區的氐羌,這種複雜的環境使薛氏部曲成長成爲當時大族中最具戰力一族。”

“再者我遼東軍連戰連捷,打得各地胡虜毫無還手之力,將士們難免心有驕矜。經此一敗倒也合適,正好給各級將領提個醒。”

“嗯,文冀所言甚是,好在此次是敗在地方豪強身上,影響不大,若是敗給石勒那後果就不可預料了。”

說到這兒,衛朔不禁感到幾分慶幸,他擡眼向裴嶷望去,求教道:“今薛氏仰仗地利,又手握強兵,不服王化教導,文冀可有良策教我?”

“主公莫急,且聽在下細說分明,表面上看我遼東兵敗汾陰吃了大虧,而薛氏戰勝了強大的遼東軍從而風光無限。其實不然,汾陰之敗對我遼東造成的傷害根本不值一提,薛氏取得了一場戰鬥勝利,並不能改變雙方實力相差巨大的事實。”

“真要是惹得遼東上下大怒之下派出數萬大軍,豈是一個小小薛氏能抵抗的?”

“那薛氏想必也看清了此點,纔沒有大張旗鼓宣揚,反而在戰後迅速將俘虜的遼東傷兵送還於我。由此可見,薛氏並有未與遼東爲敵的意思,只要主公退讓一步,我想薛氏應該會立即表示臣服。”

“嗯,文冀言之有理,薛氏部曲再厲害又有幾人?我遼東數十萬虎賁之士,豈是一豪強可比?他可以勝得了一次兩次,卻遠遠不是遼東軍對手。”

“不過,這讓步讓多少合適?均田制,釋奴令,拆除塢堡等措施是遼東加強地方統治的重要手段,根本容不得一絲退卻。不然,其他豪強萬一羣起效仿,我遼東之前做的一切豈不功虧一簣?”

“主公,薛氏堡壘聞名遐邇,被當地稱之爲薛壁,汾河之南和黃河以東的薛壁是之前抗擊胡人的主要據點。這些堡壁大多地勢極爲險要,有的還建城在山上,易守難攻。主公還是不要強行攻打,以免徒損兵力。”

“至於招撫條件,我想以薛興、薛濤父子之智絕不會提什麼讓主公爲難的條件。隨着胡虜覆滅,拔除地方豪強,覆滅各地堡壘,安定地方經濟乃是大勢所趨。只要主公願意簡拔薛氏子弟進遼東入職,臣下以爲薛氏定會舉手而降。”

“嗯,好吧,此事就交由文冀處理了!”

權衡再三,衛朔終於接受了裴嶷勸諫,而且他認爲裴嶷在處理世家豪強方面比他更拿手,上次不費吹灰之力說服王氏來降就顯露出其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見一斑。而且衛朔也不想與薛氏鬥個兩敗俱傷,他還想知道薛氏部曲是如何依託壁壘而擋住遼東府兵進攻。

這種依託有利地形發揮出有限兵力最大戰力的戰法,對於各地正在修建的折衝府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個折衝府駐軍最多才三千人,可未來北方一線的折衝府有可能要面臨胡虜優勢兵力圍攻,若掌握了薛氏戰法,一定可大大提高折衝府抵禦外敵入侵的實力。

事情果如裴嶷所料,薛氏擊敗了遼東府兵,薛興、薛濤父子二人心中實無半分歡喜。他們深知遼東軍不是胡虜,汾陰當地百姓不可能像對付胡虜一樣支持薛家。

遼東軍首戰失利,實非戰之罪,最大的原因是遼東軍輕敵冒進,而薛氏部曲佔據了地利之便。

接下來只要遼東軍重整旗鼓,以薛氏那點兵力還不夠其塞牙縫。一旦壁壘被破,等待薛氏一族的將是舉族被滅。

“濤兒,這次我薛氏有大麻煩了!”薛興憂心忡忡,一副大禍臨頭的樣子。

“父親可是擔心鎮北將軍惱羞成怒之下,派大軍剿滅我薛氏?”

“不錯,那鎮北將軍出道以來百戰百勝,先後擊敗鮮卑、匈奴、烏丸、氐、羌、羯等強虜,收復了平州、幽州、幷州、朔州等北方四州之地,解救晉民百姓兩百萬。連慕容廆、段匹磾、劉聰、劉曜都敗到在其手,我薛氏如何是其對手?”

聽了父親薛興的話,薛濤沉默了,他再自付有才,也不敢說接下來能擋住遼東軍大舉進攻。一旦遼東傾力來犯,那就不是幾千人,很有可能是數萬大軍,僅憑薛氏不過才三千人的部曲,如何擋得住?

“罷了,老夫上表請辭河東太守一職,再當面向鎮北將軍請罪,並解散家中部曲、奴僕,交出良田分給汾陰庶族百姓。只希望衛鎮北看在我薛氏一向抗擊胡虜,保境安民的份上,放過我薛氏全族。”

然而正當薛家父子忐忑不安之際,一封來自晉陽的書信,就像一股清風一下子吹散了瀰漫在薛家頭頂上烏雲。

這是裴嶷代替衛朔寫給薛興的一封信,在信中裴嶷代表衛朔向薛家表示,只要薛氏願意支持遼東推行的政策,遼東將對其既往不咎,並願意提拔薛興、薛濤父子進入遼東高層任職。

這封信徹底打消了薛家父子心中的顧慮,進入中樞是薛家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沒想到在他們父子身上取得了突破。

就在外界期盼着遼東再次在薛氏身上栽跟頭的時候,雙方竟妥協了。薛興父子不但迅速解散了部曲,交出了土地,還大搖大擺邀請遼東軍進駐塢堡。

而衛朔的表現更是讓外界大跌眼鏡,其不但沒有追究薛氏大敗遼東軍的責任,反而非常大方的徵召薛興擔任上黨太守,其子薛濤進武備學堂進修,這分明是將重用的先兆。(。)

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64章 彭城之殤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669章 東晉內訌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46章 永嘉之亂第448章 我知道你的底細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434章 秦州局勢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425章 太子司馬紹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191章 王浚稱帝,天下震動!第128章 放牧濟州島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47章 二郎歸來!第337章 晉陽公祭第20章 徐福島上會海盜第1章 天顯異象第349章 水師陸戰隊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524章 河西大捷第342章 蒲津古橋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533章 江左風起第553章 謝艾之謀第532章 襄國的變化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423章 威震西北第443章 視察遼東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220章 逼降段匹磾!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1章 天顯異象第675章 燕王歸來!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137章 裴穎兒的麻煩第131章 炒茶帶來的風暴第173章 州學開學第301章 西晉第一武技高手第658章 又見高僧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51章 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第636章 江東新政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613章 平定漠北第375章 雖遠必誅!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219章 高瞻遺計助幷州第519章 走西口第256章 淮南羣豪第331章 實力碾壓第622章 謝艾的打算第74章 來自江左的關注第108章 烏丸人的選擇第188章 財政會議第433章 出巡之潼關、大荔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357章 江左眼中的遼東第588章 成漢與江東第127章 改土歸流第62章 裴盾又回來了第519章 走西口第168章 衛朔是誰?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312章 吞併劉琨部衆第129章 謀取東夷校尉之職第322章 拓跋崛起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66章 倉皇而逃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485章 東、西羅馬之爭第35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525章 郗鑑獻策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608章 大案要案第323章 謝艾與韋謏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隨行第653章 高昌被圍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625章 長矛兵之威第265章 晉軍渡河第275章 移鎮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