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

駐守陽曲的劉琨在得知遼東橫掃了陘北之地後,不禁爲遼東的快速擴張能力感到瞠目結舌。

高瞻臨走之前爲其定下的策略,劉琨一直銘記在心。

可不成想他這邊還未有什麼動作,那邊遼東已按照原先制定的戰略邁出了關鍵一步。

今幽並聯系已然打通,日後有幽州爲其後盾,劉琨將毫無顧慮地南下對付匈奴人。

不過,在這之前劉琨需要摸清衛朔的底細,正好此時衛朔來信邀請其北上雁門關。

“什麼?!主公打算北上雁門關?”

除了溫嶠贊同劉琨的提議外,其餘諸人紛紛勸阻劉琨北上。尤其是盧諶、崔悅等世家子弟,因均田制、釋奴令的推行,導致他們對衛朔一向欠缺好感,故不希望劉琨與衛朔走得太近。

“主公,您是譽滿天下的名士,而那衛朔不過是一介寒門豎子罷了,何須您親自北上?就算要與那衛朔商議要事,也該他南下陽曲纔是。”

“言之有理!主公,那衛朔擅自攻擊盟友拓跋部落,早該請天子下旨罷去其官職,哪裡還輪到他邀請主公北上?”

“哼!不愧是寒門出身,竟如此不通禮儀!身爲下屬,不主動前來拜訪主公也就罷了,卻還大咧咧地邀請主公北上?難不成他有意染指盟主的位子?進而非要壓主公一頭?”

溫嶠看着同僚們各個腦洞大開,分析着衛朔的‘險惡用心’,不禁暗自嘆了幾口氣。

劉琨被屬下們吵得頭大,不知該聽誰的好。他隨意一瞄,無意中瞧見溫嶠正老神在在得站在下面閉目養神,不知怎地本來有些煩躁的心情,突然平靜了下來,便也學着溫嶠的樣子也神遊天外。

正爭吵不休的幷州文武衆人,突然發現劉琨沒有像往常那樣安撫衆人,反而坐在那兒閉目養神。衆人竟一時有些不知所措。爭吵的聲音也漸漸小了起來。

等到大廳內完全靜下來,劉琨才驀地睜開雙眼,冷笑道:“吵啊?爾等倒是接着吵啊!怎麼不吵了?別以爲我不知你們在打什麼鬼主意,不就是害怕我受衛大人影響。然後將遼東那一套搬到幷州來?”

被劉琨說中心事,衆人訕訕不已。剛剛他們對衛朔口誅筆伐,的確是害怕劉琨在幷州行遼東之策。自溫嶠去幽州走了一圈後,就不停地在劉琨耳邊嘮叨遼東政策的好處,而劉琨竟也有幾分意動。只是考慮到幷州世家勢大,才最終不了了之。

劉琨見衆人臉顯慚色,暗自嗟嘆一聲,溫聲安撫衆人道:“請諸位放心,琨自有分寸,絕無請衛朔插手幷州之意。此次北上雁門關,主要是爲了與衛大人商議幽併合作一事,並不牽扯其他雜事。”

劉琨這話自然有些言不由衷,要說他不羨慕衛朔那是不可能的。在溫嶠向其詳細剖析了遼東新政的利弊之後,劉琨就有意也在幷州推行同樣的政策。然而劉琨剛一露出此意。就被溫嶠阻止。並提醒他此事風險太大,稍有不慎就會將幷州基業毀於一旦。

“既然爾等不願前往雁門,那就讓太真隨琨走一遭吧!”

“諾!”溫嶠躬身領命。

……

雁門關北距定襄大約八十公里,位於恆山山脈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爲首”之說。

陘北的秋天,有如一幅織錦的畫卷,風光分外的迷人。衛朔看着遠處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錯落有致。山上的樹,綠的、紅的、淺黃的、深黃的,層林盡染。重重疊疊。

儘管已經是深秋,但草原上的植物仍然顯得生機勃勃。山上到處長滿了綠的和已經黃了的野草,像鋪着一層絨絨的大地毯。

綠草如茵,像一張鋪天蓋地的大毯,遮住了山川大地,色彩明亮的地方。就是那一汪汪的湖泊海子。

一羣羣牛羊和馬,在草原上滾動,使遼闊靜寂的草原,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建興二年,十月三十,司空、幷州刺史劉琨在雁門關內宴請平州刺史、平北將軍衛朔,此次會面標誌着劉、衛正式合流,今後幽冀遼三地最強大的兩股地方勢力將合力共同抗敵。

這一日,雁門關內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大批晉軍士卒涌入雁門關內,負責會場安全。

少頃,諸人以劉、衛爲首,魚貫而入,進入會場。

劉琨作爲盟主,坐在中間的主位上,左邊由衛朔相陪,其餘諸人皆在下面兩側就坐。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做開場致辭的是盟主劉琨,而劉琨不愧是大名士,所做文章華彩風流,再配合他那略帶磁性的嗓音,讓人情不自禁沉迷其中,昏昏欲睡,直等劉琨把這套冠冕堂皇的說辭唸完,衛朔纔打起精神來。

這時,幽並兩地文武幕僚紛紛起身拜道:“屬下等恭賀幽冀結盟成功!”

劉琨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盟,不禁大感興趣,好在他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表現得還算沉穩有禮,擡手道:“諸位請起!”

“謝盟主……”

諸人起身,歸座。他們中,許多幷州人都是第一次見到衛朔,不禁上下打量起來,暗道:嘶!這也太年輕了吧!沒想到威名赫赫的衛校尉,竟是個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子。

劉琨作爲盟主,一開口竟先稱讚起衛朔來,“方今天下胡虜造反作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朝不保夕!今幸得衛校尉,南逐石勒,北卻慕容,東安段氏,西定拓跋,立有殊功!日後琨當奏於朝廷以示嘉獎!”

劉琨的的確確對衛朔的戰績豔羨不已,瞧人家衛朔從嶗山一路打到徐州、遼東、薊城,今日更是一舉收復了被拓跋部落強行佔據的陘北、代郡。

衛朔看着兩鬢斑白的劉琨,不禁有些心疼起對方來。其實說起來劉琨不過才四十二歲而已,可看他滿臉滄桑的樣子,看起來就像六十歲的老頭兒一般。

這些年來劉琨鎮守幷州,勞苦功高,只是在匈奴人的壓力下不過是勉力維持罷了,甚至連自己父母都被匈奴人殺害!其中固然有劉琨本人的責任,然再怎麼說他也比狼子野心的王浚強多了。

想到這兒,只聽衛朔朗聲道:“請劉公放心,以前拓跋部落並不真心幫您,一度讓晉陽局瀕臨險境,好在一切都過去了。今後幽州將不再扯幷州的後腿,會取代拓跋部落成爲幷州最堅實的後盾。”

“以後劉公但有困難,不妨直言,在下一定會竭力幫忙!另外,爲了支援劉公,在下願向劉公資助一批軍械、糧草,希望爲劉公暫解燃眉之急。”

“好!衛大人高義,琨銘感五內!”

劉琨本就是個非常感性的人,如今更是被衛朔這一番表態感動了,覺得衛朔爲人不但豪爽大義,而且行事光明磊落,有古之遊俠扶危救困的風範。

衛朔承諾要援助幷州,並不只是有感於劉琨忠於國事,更重要的是劉琨的作用十分重要,以後無論是南下河東又或者東出冀州,劉琨所處的位置都不容忽視。

其他幷州文武雖然對衛朔有些不滿,可看在衛朔如此費力支援幷州的面上,只好將不滿深深埋在心底。

而幽州文武雖然對自家主公裝大方感到不滿,可他們也知道眼下幷州正是最爲困難之時,故只好暗中腹議幾句罷了。(。)

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495章 張茂的擔憂第548章 會師南皮第654章 高昌大捷第412章 中原變局第497章 徵收個人所得稅第390章 蔡豹之死,羣豪離心第664章 弩破胡騎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31章 這才叫真正士兵!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551章 司馬睿的算計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161章 慕容廆很得意第187章 祖約野心初膨脹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435章 出巡之調查第47章 二郎歸來!第243章 一年又一年第250章 路遇名將第181章 各方準備第333章 眼花繚亂第17章 青島港第549章 中原爭鋒第93章 僥倖過關第330章 重鑄榮耀第620章 太寧元年科考第213章 女將顯威第670章 昭武九姓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466章 陣斬拓跋鬱律第189章 公私分開第61章 勸祖逖南撤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409章 榆眉會戰之背城而戰第16章 ‘官府’來人了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280章 迎頭痛擊!第392章 祖、劉再會第276章 關中求援第69章 返回祝其縣第319章 又要盤算家底第614章 蝗蟲來了第249章 裴府門前是非多第166章 “嶗山號”揚帆起航第91章 曹嶷邀請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579章 反攻清算(2)第244章 欲發橫財第347章 南洋摩擦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639章 收復越巂第609章 伐蜀之議第536章 風雲驟起第37章 偶遇第112章 騎兵拉練第414章 江左管夷吾第632章 逃亡燕國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395章 宴會上的羅馬人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454章 威逼張賓第502章 與高僧交流第208章 再添一良將第234章 莫含的大禮第41章 裴穎兒的好意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2章 在古代的第一頓飯第277章 戰前動員第3章 跟着張大郎去買鹽第55章 前奏第415章 勸降第462章 第二次河南之戰第484章 石虎城下遇挫第436章 宋、衛初見第151章 提升工匠的地位第630章 王敦將死第562章 羯胡弱點第530章 西海大捷第306章 再襲定襄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287章 馮翊賑災第638章 蜀中變局第580章 受封燕王第623章 新科士子第269章 炮灰作用第113章 帶方、樂浪危矣!第240章 劉、衛深談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572章 襄國之亂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77章 石勒崛起第455章 再次大婚第195章 邵續反了?!第655章 活捉焉耆王!第9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