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艦隊歸來

“主公,文鴦不過一粗人,大字不識幾個,如何當得了先生?不成,不成的。觀看過典禮儀式後,對武備學堂不由心嚮往之,文鴦願以學員身份入學堂學習,請主公恩准。”

“誒,文鴦過謙了,你本是一豪傑,曾在冀州與石勒精銳血戰,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讓你到學堂當先生,就是要你把自己指揮大兵團騎兵作戰的經驗傳授給他人。不過,既然你想到學堂就讀,不妨以學員兼任教官的身份到學堂吧。”

“謝主公成全!”段文鴦大喜過望,衝着衛朔抱拳道。

參加完武備學堂的典禮儀式,衛朔並未急着返回薊城,而是聽取裴嶷彙報近幾個月的政務。如今遼東已步入正軌,各項政策早就深入人心,再加上有裴嶷、沓氏霞客、皇甫岌等人坐鎮,倒也不用他擔心政務方面。

“很好,諸位辛苦了!”衛朔對裴嶷等人的工作十分滿意。

“主公,主公,回來了,他們回來了!”

正當衛朔與郡守府的諸位同僚商議政事的時候,韓壽從外面大呼小叫的跑了進來,邊跑邊喊道:“主……主公,回來了!艦隊回來了!旅順港來報,出使南洋的張大人帶着船隊回來了!”

“什麼!?”衛朔霍然起身,一臉驚喜之色,激動地連連反問道:“是真的麼?真回來了?張方真回來了?損失如何?收穫如何?”

“具體情況不清楚,只知道艦隊已順利抵達旅順!”

“快,快,備馬,我要立即前往旅順!”

衛朔一聽再也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即飛到旅順。在遼東,沒有人比他更關心艦隊的情況,不親眼看一看艦隊的收穫和損失,衛朔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心的。

“嗯,政務就先彙報到這裡吧。遼東、玄菟兩郡的政務暫時由幾位先生共同處理,郡守府的政務暫由裴長史代我處理。我這就前往旅順,視察完遠洋艦隊後,就不再返回襄平了。直接從海路返回薊城。”

“諾!”

裴嶷等躬身領命,衆人皆知曉幽州更需要衛朔親自坐鎮,倒也沒有人勸衛朔留下。

衛朔安排好政務後,又返回衛府跟裴穎兒道別。裴穎兒如今已有了兩個月的身孕,不宜跟隨衛朔東奔西走。只好留在衛府靜養身體。裴穎兒古代典型的大家閨秀,不會像現代女子那樣會對常不着家的丈夫有所抱怨。

在裴穎兒看來,男人就該在外面爲事業奔波,常年窩在後宅與婦人廝混在一起,不是大丈夫所爲。

因此當衛朔一臉愧疚之色得對她說抱歉時,裴穎兒倒反過來安慰了衛朔一番,說家裡一切由她處理,要衛朔無需爲家裡擔心。

告別了家人和下屬們,衛朔帶着劉翰、魯昌、韓壽匆匆趕往旅順。等到衛朔緊趕慢趕抵達旅順時,距離艦隊回到到港口的日子已過去了七八天。

艦隊所載的各種貨物已被轉移到倉庫中。船長、水手包括隨船商賈等人經過數天的休息後,其身體狀況已恢復的差不多了。

市舶司主事王誕、張方帶着大批官員出城二十里迎接衛朔一行。王誕今年才二十七歲,正是精明強幹的年齡,被衛朔簡拔於布衣之中。後因政績顯著且精通經濟俗物,被衛朔從地方縣令調任市舶司任職。

“臣等恭迎主公!”

“爾等辛苦了,諸位請起!茂世,張方此次艦隊的收穫如何?”

一見面衛朔就迫不及待的向王誕、張方二人打聽艦隊南洋一行的收穫。

王誕、張方二人對視一眼後,只見王誕上前一步,面帶潮紅色大聲喊道:“回稟主公,經過市舶司統計。此次張大人的船隊共從南洋收穫了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銅二十萬斤、一萬石大米,以及各種珍寶玉石不計其數。”

“咕咚!”

包括衛朔在內,從遼東趕來的每一個人都很狠狠地嚥了口吐沫,衆人都被南洋之行的豐厚回報給震驚了。爲了遠航南洋。遼東上下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錢財,自去年九月份從旅順起航,直到今年五月才返回,差不多耗時整整九個月。

之前還有人抱怨說郡守府在風險巨大的海貿上投入過大,可如今見到海貿回報如此豐厚,他們發覺以前的投入真真是物超所值。

“艦隊損失如何?”聽到衛朔垂問。衆人心中一緊,生怕聽到什麼不好的消息。

張方面色一黯,語氣帶着幾分低沉道:“因我們的船都是兩千料以上的大船,在海上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一路上倒也沒出什麼意外。不過,依然有二十三人永遠留在了大海上,他們都是好漢子,希望主公好好安撫他們的家人。”

“嗯,放心吧,所有此次遠航南洋的人都會受到郡守府嘉獎,一些因此而喪失性命的人將得到鉅額撫卹金,其家人還會得到稅收減免上的優待。”衛朔鄭重地承諾道。

與王誕、張方二人大略交談了幾句,衛朔前往倉庫查看,看到如小山一樣的白銀、紅銅,衆人再也無法保持鎮定。

劉翰一把抓住衛朔急急地問:“主公,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王、張二位大人不會打劫了哪個國家的國庫了吧?”

衛朔看着一臉渴求真相的劉翰笑而不語,卻指着張方道:“武子先生,具體情況到底如何你得問張方,是他歷時九個月帶着艦隊往南洋轉了一圈,至於打沒打劫人家,我還真不清楚!”

“主公,以及諸位大人,有關此行的詳細情況,卑職已讓隨行人員記錄在冊,等過些日子整理好之後就可呈現給主公瀏覽,到時諸位大人也可隨意觀看。眼下我只大略介紹一下南洋之行的經歷,好讓主公以及諸位大人對南洋有個粗略的瞭解。”

“南洋諸國,大抵在交州南以及西南大海洲上,距離遼東十分遙遠。坐船從旅順出發到距離遼東最近的一個南洋國家——林邑,也得需要兩個月時間。”

“這……這麼遠?怕不是得有千里之遙?”

“原來南洋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啊!”

張方的話引起衆人一片驚呼,不少人紛紛感嘆不已。

這時,衛朔伸出手示意衆人安靜,然後他插言道:“諸位,有所不知,林邑國在秦漢時期乃我華夏故地——日南郡,漢末時,本地人區連趁中原大亂,殺了縣令後自立爲王,若是將來有機會,我等定要收復此地,絕不可將華夏土地讓蠻夷之輩竊據!”

“屬下等謹記主公教誨!”

“張方,你接着說南洋的事!”

“諾!越過林邑西南邊就是扶南國,國內立佛教爲國教,人口衆多,又有大小近十幾個附屬國和部落,乃南洋第一大國,是艦隊南洋之行最重要的邦交之國,我們帶去的商品大多數都在扶南國完成了交易。”

“在中南半島上,除了林邑、扶南兩個國家外,還有驃國、真臘等國家。這些國家果如主公先前所言,國內盛產黃金、白銀、大米等我們急需的物資,偏偏急缺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鹽等商品。”

“隨船帶過去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就不愁找不到買家,基本上一到地方就被當地的王室成員、貴族子弟、官府購買一空。我等牢記主公叮囑,一切交易只收黃金、白銀、紅銅等貴金屬,其他的當地貨幣一概不要。”

“如果不是南洋距我遼東太遠,且來往不便,屬下真想建議主公以南洋代替江左做我遼東的糧食輸出地。南洋的稻米都是一年三熟,其價格十分便宜,一石纔不到百十錢。”(。)

第471章 徐州之變第558章 爭分奪秒第193章 幽州鉅變,各地反應第205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35章 徐州新軍第365章 羅馬東帝李錫尼第310章 裴嶷說王家第57章 大捷後的影響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91章 交換領土第39章 王家新動作第121章 裴嶷來投第427章 名動薊城第197章 石勒的轉變第429章 退耕還林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564章 羯胡崩潰第509章 姑臧爭鋒第360章 給江東貸款第325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570章 襄國欲和談第607章 不甘心的李越第426章 宋禕初啼第260章 彷徨無助的段氏鮮卑第255章 逼退江東水師第494章 欲修洛陽第550章 薛濤守涿縣第5章 真的變成精鹽了?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400章 石勒的應對第320章 石勒的自信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446章 仇池滅亡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522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662章 兵臨城下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169章 說服劉琨第672章 東晉變天(下)第50章 王桑、趙固犯徐州第535章 王敦之亂第586章 給藩屬國立規矩第611章 東北劃界第300章 陰謀在醞釀第190章 洞房花燭第63章 胡人突襲,彭城失守第368章 南洋風雲第209章 高瞻歸來第352章 張榜公佈第114章 援軍,真是援軍!第338章 總算沒賠本第543章 遼東挖坑第96章 曹嶷有心事第546章 范陽陷落第477章 影響(上)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451章 婚期將至第592章 王敦‘入朝’第11章 再進縣城!第147章 石勒奪冀州第476章 漢奸錄第649章 調兵遣將第183章 大演習(上)第597章 不同的選擇第676章 和談破裂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404章 襲取華陰第344章 弄巧成拙第615章 秋闈將至第534章 各方準備第238章 會盟雁門關第194章 拯救降兵第17章 青島港第657章 諸佛有難第216章 艦隊歸來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336章 落下帷幕第350章 科舉攬人才第590章 餘波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520章 又添強敵第470章 長城會盟(下)第380章 進駐馬六甲第642章 平定蜀地第45章 曹宏入軍營第659章 出兵龜茲第552章 準備收網第97章 水泥作坊第192章 千里奔襲,軍事奇蹟第478章 影響(下)第473章 王者歸來!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369章 扶南欲圖夷州第578章 冀州豪強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