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西征廣寧

“出動大軍?暫時大軍怕是動不了!校尉府剛剛完成對幽州兵的遴選,除了騎兵外,雖然廂軍步兵數量大幅增多,可大多是原幽州兵,不熟悉我遼東戰法,上戰場前必須接受各項軍事訓練。”

“另外,隨着均田制的推行,幽州都督府正在籌建當中,我們需要在上谷北部長城一線重新建立起防線。在各地府兵形成戰鬥力之前,即使廂軍完成了訓練也不可能全部將他們拉出去作戰。”

衛朔當然希望儘快將幽州納入治下,然現實卻不允許他大規模出兵橫掃四方,除了兵力薄弱外,他在薊城的根基尚未紮實,不得不靠武力威懾各方。

魯昌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道:“主公,幽州下轄七郡國,可屬於遼東治下的卻只有兩郡之地,其餘大多處於半獨立狀態,其背後各有勢力雄厚者支持,不過緊鄰上谷的廣寧郡卻是眼下最有可能被我們拿下的地方。”

“廣寧郡?”

“不錯,正是廣寧郡!泰始十年,武帝下詔分幽州上谷郡之屬地置廣寧郡,郡治下洛縣城,轄下洛、涿鹿、潘縣三縣,有民一萬八千餘戶,共八萬餘人。此地胡漢雜居,烏丸大王庫傉官昌野心勃勃,妄想竊據廣寧自立。”

“自石勒滅王浚以來,代、廣寧兩地烏丸人紛紛羣起響應,奪城池、殺官吏,擄掠當地,聲勢浩大。但據在下所知,自魏武曹操破三郡烏丸以來,烏丸人元氣大傷,從此四分五裂相繼臣服於中原和鮮卑人。”

“去年冀州乞活軍大帥之一薄盛更是率烏丸五千戶投降了石勒,被石勒將其部衆遷徙到了襄國。薄盛去襄國帶走了烏丸人最後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剩餘分佈在上谷、廣寧、代三地烏丸人早已是外強中乾,不過是藉助了石勒的威名,才僥倖成事。”

“如此只需主公遣一偏師——精騎數千,再派一大將統之,不出旬月就可略定廣寧!”

魯昌的建議。讓衛朔有些心動,他暫時固然不敢去代郡招惹強大的拓跋鮮卑,可廣寧境內的烏丸人卻還沒被他放在眼裡。正如魯昌所言,烏丸早就今非昔比。根本不堪一擊。

“嗯,不錯,朔這就調兵遣將去取廣寧!”

……

提到派大將取廣寧,衛朔就想到了剛剛投到其麾下的段文鴦。段文鴦性格直爽,是個熱血漢子。有什麼話總是當面提出。剛到薊城時,段文鴦就曾向衛朔提出以後不希望直接與段氏鮮卑爲敵。

衛朔當着衆文武的面答應了段文鴦這個十分無禮的要求,隨後晉升其爲昭武左校尉銜領軍司馬之職。要說起來以段文鴦之前的地位,不該被如此薄待。可衛朔卻不想再像從前那樣慣着胡人,一開始就以嚴格要求壓制胡人桀驁的本性。

段文鴦瞭解過遼東,知道軍司馬已經是地位較高的將領,僅次於指揮使一職,故他心中並沒有過多的怨恨衛朔。相反對於衛朔能當衆答應他的要求,他心中隱隱帶着幾分感激。讓段文鴦領兵出征廣寧,既可滿足其不與段氏爲敵的願望。又能讓其發揮自己的本事。

“昭武左校尉段文鴦,參見主公!”

“文鴦來了,快快請起!”

衛朔上前攙起單膝跪倒在地的段文鴦,上下打量了幾眼,最後滿意地點點頭道:“嗯,不錯!看來文鴦沒有因一時之挫折而頹廢,見你如此上進,在下也就放心了。”

“有勞主公掛念,不知主公召在下前來有何事吩咐?”

“文鴦乃幽州著名將領,你的威名曾在幽燕大地上廣爲流傳。而今校尉府打算襲取廣寧郡,需要藉助文鴦的名號,不知文鴦可願擔此重任?”

聞言段文鴦拜倒在地,發自肺腑地說:“之前文鴦冒死來投。自以爲罪無可恕,不成想主公不但赦免了我的罪行,如今還賦予我重任。多謝主公厚愛,文鴦肝腦塗地也無以爲報。”

“哈哈哈,我得文鴦相助何愁烏丸不滅?無需文鴦肝腦塗地,只需將廣寧郡拿下獻於衛某座前。我就心滿意足了。”

“請主公放心,只需撥給文鴦數千精騎,也不用帶什麼糧草,末將就可將廣寧叛逆斬殺殆盡。”

“文鴦驍勇,某已深知。然此去廣寧文鴦須謹記,除叛逆胡虜外不可放縱大軍擄掠地方!此乃軍法,不得違抗,不然軍法署的軍曹可饒不了你!”

“末將領命!”

建興二年,五月中,段文鴦以代指揮使的名義,出任西征主帥統三廂騎兵而入廣寧郡。與大軍同行的還有完成了出使任務而返回幷州的溫嶠,本來衛朔是不同意溫嶠跟隨大軍一起行動的。可在溫嶠的一再堅持下,最後只得妥協。

廣寧郡因其懸於西北且緊鄰代郡,再加上境內胡虜橫行,在王浚統治幽州期間,一直是幽州與拓跋鮮卑之間的緩衝地。拓跋鮮卑幾乎每年都會入寇廣寧,歷經多年戰亂,使得原本就不繁華的廣寧郡,眼下顯得更加破敗不堪。

下洛城,直線距薊城的大概有一百二十公里,考慮到古代糟糕的路況,大軍至少要行一百五十公里纔可抵達下洛。爲了保持騎兵的戰鬥力,大軍中途須在上谷沮陽停歇一日,然後再沿永定河以奇兵直襲下洛。

古代騎兵一日頂多行四五十里,好在這一路全是在衛朔的勢力範圍內,只需小心避開敵人耳目,卻不用擔心遭遇敵人伏擊。

大軍足足行了六日才抵達了沮陽城,隨後段文鴦率部在當地駐留一日,讓士兵養足了精神,又補充了糧草。

翌日半夜,大軍悄悄拔營起寨,趁夜沿着永定河折向西北小路,直插廣寧治所下洛城。

而爲了掩飾行蹤,出了沮陽之後,大軍一律人銜枚,馬銜嚼,夜行曉宿。如此,段文鴦一行很快就消失在外界的視線裡,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確切位置。

大軍一路疾行,沿途春意正濃,萬物生機勃勃,到處是一望無際草原和牧場。

段文鴦十分謹慎,偵騎、斥候撒出了十幾裡以外,偶爾遇到幾個烏丸人的小部落,也都被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滅掉,故大軍不曾走漏一絲消息!

溫嶠一路隨大軍走來算是開了眼界,不但爲遼東軍內異常嚴謹的軍制感到欽佩,而且又對遼東士兵素質之高感到驚訝。他也算是歷經軍旅多年,知道當今天下軍中多流行部曲制。可在衛朔軍中,他卻沒發現一絲部曲制的跡象。

部曲制,實際上是魏晉門閥政治在軍事上的體現,是世家將領掌握軍事大權的主要手段。在部曲制下,士兵就是將領的私產,一般情況下朝廷無權對直屬於將領的部曲指手畫腳。而且往往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軍主之位世代相傳。

可在遼東軍中,一切士兵均屬於校尉府管理,各級將領都無權私自徵召士兵或者提拔將領,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士兵的訓練以及軍官的考覈、審查以及提拔。

除此之外,在遼東軍中還十分盛行讀書識字,幾乎每個士兵都能書寫自己的名字或者簡單的書信。

可不要小瞧這一點,在九成以上的人都是文盲的古代,遼東軍能做到這一點太可怕了。

見識了遼東軍軍制,再想想如今幽州正在推行的均田制,溫嶠一下子就明白了世家爲何那麼憤恨衛朔了。

衛朔推行的幾乎所有政策,都是用來削弱或者限制世家勢力的擴張。可溫嶠又看得分明,遼東新政雖不利於世家,卻對江山社稷大大有利。(。)

第561章 不分勝負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115章 襲擾戰第302章 宣威朔方第621章 司馬紹的決心第478章 影響(下)第228章 風起北疆第560章 牀弩,又見牀弩第575章 南北碰撞第624章 漢中震動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483章 整編青州兵第633章 熱鬧的嶗山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強第363章 疑惑不解的琅琊王第232章 代縣榷場第618章 西出玉門關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361章 水師前出第516章 河西世家的選擇第381章 羅馬人來了第362章 爲石勒編織的網第444章 紅顏禍水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第334章 躁動的琅琊王第163章 回首青州第257章 關中危矣!第391章 羣豪聚薊城第289章 苻洪的選擇第284章 夜間突襲!第540章 誰是獵物?第152章 河北邵續第410章 榆眉會戰之單騎衝陣第202章 陌刀的威力!第587章 勸進風起第508章 鼓勵生育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123章 遼東農場第601章 王敦病重第345章 薛氏強兵第295章 老而彌堅的樑芬第273章 處置宋該第384章 各方想法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135章 心急的崔毖第418章 隱士獻策第406章 石勒的閃電戰第97章 水泥作坊第261章 偷襲臨榆鎮第245章 發行五銖錢第241章 喜得貴子第98章 籌謀遼東第399章 賽馬場上定大計第616章 北宮純的計劃第237章 終遇莫含第120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305章 奇襲雁門第30章 打賭!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488章 劍拔弩張的江左第206章 主公,您違律了!第407章 軍情如火第22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章 天顯異象第661章 悅般王的野望第567章 夔安投江東第292章 閒話西北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512章 涼州張家第651章 西征!西征!第304章 有人要作死第556章 危在旦夕第32章 司馬奧逃了第99章 遼東初印象第81章 救了一個公主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64章 王浚驕縱中計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8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291章 各方反應第489章 廣固之戰(上)第141章 威震遼東第80章 招募船工第569章 橫掃千軍如卷旗第42章 參加名士聚會第318章 司馬保僣位晉王第398章 與世家關係轉暖第79章 參觀船坊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557章 張賓‘料事如神’第665章 最後的決戰第215章 武備學堂第386章 南安姚弋仲!第288章 謀取隴東第145章 玄菟郡(下)第71章 世家的恐慌第419章 整頓關中第299章 崩潰的前兆第673章 在途中